发布时间:2021-03-01 15:14 原文链接: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并揭示其元素循环驱动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质代谢方式丰富,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深海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与代谢多样性,但由于采样和培养条件的限制,目前对深海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的基础性作用知之甚少。因此,揭示不同深海环境(如深渊、热液、冷泉等)微生物驱动元素循环的机制,有助于阐明深海微生物对海洋乃至整个地球范围元素循环的贡献。

  为了解深海微生物驱动元素循环的机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超岷研究团队针对热液、冷泉及深渊三种典型深海生境的微生物,结合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纯培养及各种组学技术系统揭示出三类深海典型微生物驱动碳、氮、磷、硫及镉等元素循环的机制,同时发现并命名了一类古菌新门及一类典型硫酸盐还原细菌新种。该研究为深海微生物新物种的发现及其驱动的元素循环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范例。

  在对深海热液沉积物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后发现,一类叫做DPANN的古菌丰度非常高。基于宏基因组序列组装信息发现所研究热液口包括5个已知门类的DPANN古菌,还包括一个新门类,为致谢“科学”号科考船,特将该新门古菌命名为“Kexuearchaeota”,即“科学门”。进一步分析发现,DPANN古菌尽管基因组非常小,但仍然保留了同化氮、硫等元素的能力,还能利用环境中的核酸和氨基酸用于代谢,进而促进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在对冷泉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时候,获得一株典型的硫酸盐还原细菌新种,命名为Pseudodesulfovibrio cashew。该新种能通过还原硫酸盐生成硫离子,进而同环境中的镉、钴等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矿物质,在去除重金属胁迫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环境中硫及各种重金属的元素循环。在对一株深渊(马里亚纳海沟)假单胞细菌研究中发现,该菌能通过代谢半胱氨酸形成硫化氢进而和环境中的镉离子形成硫化镉纳米颗粒,既增强了耐受镉离子的能力,又促进了环境中硫和镉的元素循环进程。总之,各种不同生境的深海微生物均进化出不同驱动元素循环的机制,针对这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物质代谢和元素循环之间的关系。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icroorganisms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上,论文第一作者分别为海洋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蔡瑞宁、郑日宽和马宁,通讯作者为孙超岷。研究得到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深海生物资源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联合资助。

深海热液DPANN古菌物质代谢和元素循环模式图

深海冷泉硫酸盐还原细菌硫代谢及硫化重金属矿物质形成模式图

深渊假单胞细菌物质代谢及硫化镉矿物质形成模式图

相关文章

微生物所举办噬菌体资源库建设研讨会

4月26日,噬菌体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和mLife期刊联合承办。会上,微生物所所长钱韦阐述了噬菌体库建设对应对耐药问题的重要性,希......

印遇龙:“减抗”助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4月26日在重庆市荣昌区落幕的抗微生物药物减量化路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作了题为《微生物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秸秆投入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多碳库形成

区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机碳是确定土壤有机碳库形成的关键。在施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周转和积累受肥料类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其利用策略,从而......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当下,诸如登革热、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如何面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挑战?又该如何构建一套完......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CBIFS2024论坛开幕盛典,汇聚食品安全智慧共筑安全防线

四月的青岛,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温暖的春风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4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CBIFS2024)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盛大开幕。......

体内建“特效药厂”,这株细菌可治慢阻肺

走进猪场和猪近距离接触、带着吸奶器取猪奶、从猪奶分离的3000多株微生物中筛出一株良菌、研究猪奶分泌机制……5年前猪场采样的场景,尹佳仍记忆犹新。这个湖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原本对动物营养研究“一窍不通......

高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创制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和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发现大丽轮枝菌细胞壁降解酶既可作为跨界RNA干扰靶标基因,还可作为效应蛋白调控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科学家在微生物农药领域取得新突破

日前获悉,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付麟雲主持的项目和研究团队,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马衔山分布的铁棒锤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加索链霉菌SS9-1,并通过优化链霉菌SS9-1发酵条件,制备出发......

植物遇险“呼救”机制揭秘

1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成功揭示了植物在遭遇病原菌攻击时,如何发出“呼救”信号,同时招募根际周围的益生菌来助战的神奇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