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5 10:44 原文链接: 于金明院士:肿瘤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

  “如果将免疫治疗比喻为正在行驶的汽车,油门和刹车必不可少。油门是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而刹车则是免疫治疗潜在的毒性较大且毒性难以预测的问题。”近日,在2022年全国乳腺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表示,人体是极复杂的免疫网络,单靠免疫抑制剂PD-1或者PD-L1通路是远远不够的。

  2000年,美国科学家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The hallmarks of cancer,几乎成为每一位从事癌症研究的科研人员必读的经典综述性文献。文章阐明了癌症的六大特征,即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逃避凋亡、无限复制的潜力、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这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撑。

  11年之后,上述两位作者又合作撰写2.0版本,依然是发表在《细胞》上。该论文题为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将肿瘤特征在原有6个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分别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失控、免疫逃逸、肿瘤促炎症作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突变。并且,将原来6个特征的概念描述进行了些许调整。对此,于金明认为,该研究成果阐述了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的关系,也为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今年,研究者在上述10个特征的基础上,再一次增加了4个特征,分别是表型可塑性、细胞衰老、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多态微生物组。于金明认为,这一理论为肿瘤治疗新靶点、新策略及克服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肿瘤系统治疗产生了深刻影响。

  于金明还特别提到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英国)教材扉页上的一句话:肿瘤治愈有两种手段: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但现在这两种肿瘤治疗的方式都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效应,即肿瘤的转移。2016年的一篇研究文章谈到为什么肿瘤特别容易转移到某些部位时指出,这可能与转移前微生态环境有关。文章建议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精准清除外泌体与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或外分泌蛋白,可有效预防肿瘤转移。

  于金明指出,随着肿瘤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诊疗已从病理分型到基因分型,再到病理分型、基因分型与免疫分型三者相结合的新时代。

  “免疫治疗要联合用,早期就开始用,不是拖到晚期。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也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免疫联合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于金明说。

  研究表明,PD-L1抑制剂发挥最佳疗效可能在肿瘤的早期。单纯放疗或单纯免疫的治疗效果并不太好,即便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其治疗的效果也主要取决于宿主免疫状况和肿瘤的负荷。

  如果患者的免疫状况、功能是完整的,肿瘤的数目比较少、体积比较小,可以选择高剂量放射联合治疗;如果患者的肿瘤数目比较多、体积比较大,则应该选择低剂量放射。高剂量放射是抗原释放,低剂量放射是改变肿瘤的微环境。

  最后,于金明指出,未来的肿瘤治疗一定是基于分子分型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根据每位肿瘤患者的具体靶点进行治疗,这个靶点可以从肿瘤里面找,也可以从肿瘤微环境里面找,然后研究个体化的药物、设计个体化的模型,进行个体化伦理和个体化的临床试验。这将是肿瘤治疗的一个目标或者方向。

相关文章

瘤内基因编辑增效ACT疗法研究获进展

过继T细胞转移(adoptiveT-celltransfer,ACT)疗法是颇具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但对实体瘤效果欠佳,亟需通过学科交叉来发展针对实体瘤增效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

透皮给药系统未来3大研究方向进展

作为对疗效有限传统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替代方法,经皮给药(TDD)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天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易得性,被设计成各种纳米载体,为经皮给药提供......

张俊:消灭肿瘤是一场高智商的终极战役

“医学并没有发达到能使人长生不老或百病不侵,但医学的光芒在于救人于水火,在患者最疼痛、最无助,甚至感到没有依靠的时候,给他们的生命照亮一束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说,从医几十......

许大千/吕志民/周钦合作揭示肿瘤细胞防御铁死亡新机制

多细胞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预定的、受到精确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细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铁死亡(Ferr......

从来没有“老胃病”,为啥得胃癌?

42岁的徐女士前几年因为出现一次恶心呕吐去检查,没想到却查出了胃癌。做了全胃切除术后,目前总体情况不错。徐女士平时饮食挺注意,也没有“老胃病”,却居然得了胃癌,她左右想不通。但在诊疗中,医生发现,她的......

免疫联合放化疗

我国的食管癌患者约占每年全球新发病例的54%,但整体预后欠佳,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食管癌首席专家刘孟忠团队完成了一项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EC-CRT-001),研究首次......

九院超级显微外科技术解决病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超级显微外科颌面头颈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术后患者眶周和颌面部的淋巴水肿症状迅速得到缓解,改善明显。3年前,魏女......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获进展

P-糖蛋白(P-gp/ABCB1)是一类典型的多药耐药转运蛋白,可识别和促进肿瘤细胞的药物外排,限制了药物的疗效。先前眼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110α和110β亚单位是抑制P-gp介导......

医生在肠癌患者身上“借道”拆除“定时炸弹”

一个月前,77岁的李先生因大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在当地医院做了急诊结肠造口手术,这让李先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必须整天带着“粪袋子”生活,极其不便,而且肠道肿瘤还留在他的体内,像一个“定时炸弹”,......

新研究助力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精准化

长期以来,对于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以单纯化疗方案为主,但患者生存获益有限。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团队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前瞻性转化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