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22 08:41 原文链接: 杜祥琬:王大珩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7月21日,在惊闻两院院士王大珩去世的消息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特意联系了《科学时报》记者,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正在四川出差的杜祥琬在电话里说,“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开创者、高技术发展的领路人,王大珩院士的离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杜祥琬与王大珩结缘于“863”计划。

  1986 年3 月,王大珩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 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在得到国家领导的肯定和批准后, “863 计划”开始启动。

  当时,作为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的杜祥琬,经常会与王大珩见面。作为“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大珩对于新型激光非常重视,常常出席专家组会议。他不仅关心新型激光发展的战略目标、技术路线,还很注重在“863”机制下发挥出各参与单位不同的优势,形成一个整体作战的“国家队”。

  “他总是能够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思考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杜祥琬说。

  王大珩等老一辈专家不仅具有战略眼光,也拥有丰富的经验。正是在他们的指导下,“863”计划才能够渡过非常困难的启动阶段,进入综合试验时期。令杜祥琬记忆犹新的是,每次试验时王大珩都会亲临现场,并在试验结束后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他总是先对参与实验的人员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再指出今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一次试验结束后,王大珩讲了这样一番话:激光的功率和强度固然是重要的,不过光束质量更重要。

  “这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新型激光研制的生命线。”杜祥琬说,这一思想对之后的激光研制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影响光束质量的原因很多,在提高光束质量的过程中,新型激光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王大珩院士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杜祥琬说,在参与、助推我国激光技术发展的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建议,例如要重视光学仪器的研发等等。

  “这些年我们每年都会去看望王大珩院士,”每次去,杜祥琬都能看到王大珩在努力工作和学习:视力下降了,他就用放大镜看文献;听力下降了,他凭借助听器和大家交流。

  2009年年底,在即将迎来激光技术问世50周年前夕,杜祥琬在看望王大珩时特意提到这件事,“希望您能尽快康复,参加明年一系列的重大学术活动。”王大珩微笑着点头。

  “王大珩院士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的一生。”杜祥琬说,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激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作为后辈,我们将继续他未竟的事业,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南开学子荣获王大珩光学奖

12月24日,2022年度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线上召开。会议对通过初评的学生奖候选人进行了终评,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生张迪荣获2022年度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张迪于2017......

王大珩:赤子丹心中华之光

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863”计划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等,都决定了今日中国的国际地位。而这些历史大事件,都离不开一位以科技强国为己任的战略科学家。他就是......

李学龙获“王大珩光学奖”

近日,2021年度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入选,这是西部高校教师首次获得该奖项。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电与智能研究院(iOPEN)院长......

王大珩:“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刻苦从事科学事业,做到又红又专,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原则,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实现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不懈,积极工作,奋斗终身。”——摘自王大珩......

【中国科学报】王大珩:情系光学中华魂

20世纪50年代与中科院领导合影(左起:钱三强、恽子强、王大珩、竺可桢、吴有训、丁瓒)1936年夏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合影(前排左起:王大珩、戴中扆(黄葳)、许孝慰、何泽慧、郁钟正(于光远);后排左起......

王大珩学术与教育思想暨国际光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5年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诞辰100周年,也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光年。7月8日,为纪念王大珩对中国光学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王大珩学术与教育思想暨国际光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

陈佳洱忆王大珩:他把我引入物理学大门

“他对物理学实验的高度重视,对完美实验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严谨细致的学风,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对于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来说,“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是其走上科研道路......

有光的地方就有他――送别王大珩院士

赵文兴静默地随着长长的队伍往前挪动着。“总是不相信,”他轻声说,“虽然知道老师的病情,但得知他真的去了,我还是接受不了。”今天,他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老师做最后的道别。“光学仪器计量学用并举现身国家......

王大珩:谢绝“中国光学之父”称谓

第一次见到王大珩先生是在2007年春节前。那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率领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一班人探望先生,记者得以有机会随行报道。其时,先生已过90岁,离休已多年。一行人来到北......

杜祥琬:王大珩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7月21日,在惊闻两院院士王大珩去世的消息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特意联系了《科学时报》记者,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正在四川出差的杜祥琬在电话里说,“作为我国光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