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大学Plantcell解析植物发育调控机理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并证实TIE1通过将TCP转录因子与 TOPLESS/TOPLESS-RELATED辅阻遏物连接到一起,调控了叶发育。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秦跟基(Genji Qin)副教授。其近十年来,主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植物叶片及其他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the Plant Cell, PNAS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2009年入选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植物叶发展成今天这样千姿百态。不同物种叶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差别非常大,即使是在同一植物中,叶发育的不同阶段形状也可以完全不同。在叶的发育过程中,......阅读全文

北大,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揭示miRNA的新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单子叶植物所特有的、受RSV侵染抑制的水稻负调控抗病因子miR528,这项研究揭示了miR528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在水稻与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抗病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

北京大学长江教授PNAS发表信号传导新成果

  细胞要执行自己的生物学功能,必须能够对外部和内部信号做出响应。在任务完成之后,这些信号需要被减弱并终止。细胞一般通过内吞转运来搞定这件事,对信号传导活动的进行控制。  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通过液泡前体(PVC)和液泡来收缴信号分子,终止信号传导。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破坏液泡分选蛋白VPS41介导的内

北大长江教授Plant Cell发表新成果

  核定位RNA结合蛋白参与RNA代谢的各个方面,而这反过来又调节着基因的表达。然而,我们对核定位RNA结合蛋白在植物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12月31日,来自北京大学、福建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和英国John Innes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

研究发现植物光信号转导及泛素连接酶激活新机制

  光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作为核心环境信号因子调控着植物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此前,通过筛选与光受体相互作用的因子,人们鉴定到光信号通路的核心转录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3 (PIF3)。  在暗中,PIF3稳定存在,利于植物在土壤等暗环境中的生长

Science:揭示一种促进被子植物种间遗传隔离的分子机制

  2019年5月3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瞿礼嘉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Cysteine-rich peptides promote interspecific genetic isolation in Arabidopsis”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

两院院士Nature子刊携手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对栽培陆地棉(TM-1)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揭示出了其基因组进化的一些重要见解。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0日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科学院棉花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发表了拟南芥有性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pollen tube integrity and sperm release are regulated by RALF-mediated signaling”的文章,首次找到了拟南芥有性生殖过程中参与

北大长江学者Science揭示基因沉默新机制

  RNA干扰保护细胞抵御了诸如病毒或转基因等入侵的遗传因子。然而在侵入RNAs遭到攻击的同时,是什么保护了细胞正常的內源RNAs呢?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监控系统:细胞通过双向细胞质衰减(RNA-decay)在抑制內源基因沉默保护正常转录组的同时,将攻击焦点集中放在了入侵

著名华人学者联手北大PNAS发表颠覆性发现

  RNA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主要负责病毒特异性的防御。然而,加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的丁守伟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毅教授领导研究团队,在拟南芥中诱导了抗病毒RNAi。他们发现,拟南芥中不仅出现了病毒siRNA

2019中国生命科学20大进展榜单出炉 除了颜宁还有谁?

  经过1500位左右的读者投票,最后iNature编辑部得到了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20大进展,其中结构有2项,植物3项,生物机理研究4项,新方法/技术/动物模型6项,生物医学5项。  结构:颜宁团队Cav通道结构,这些结构为未来针对Cav通道病的药物发现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

中科院团队Nature子刊揭示新信号通路

  开花植物的种子会在不利条件下保持休眠状态,等到条件有利的时候再萌发,生成一个新的植株。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受到内部和外部信号的严格控制。虽然人们知道光敏色素调控初级种子休眠,但还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机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八月十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

北京大学Plant cell解析植物发育调控机理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并证实TIE1通过将TCP转录因子与TOPLESS/TOPLESS-RELATED辅阻遏物连接到一起,调控了叶发育。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

北大生科院973项目发表权威刊物文章

   爱种花草的人都知道,有的花草种得好会形成很多分枝,而疏于管理可能就不会长得那么茂盛了。其实植物分枝的多少不仅是植物在形态上适应环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而且可以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那么植物的分枝是如何形成的呢?分枝形成的过程又是如何调控的呢?这一直是很多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目前已经知道

北大长江特聘教授Plant cell揭示叶片衰老调控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对乙稀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ETHYLENE-INSENSITIVE3 (EIN3)进行了检测,证实EIN3是一个衰老相关基因。在拟南芥中EIN3通过抑制抑制miR164转录加速了年龄相关的叶片衰老。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

Nature子刊 光形态建成关键促进因子HY5功能新层面

  HY5在植物体内可通过与BIN2直接互作增强BIN2激酶活性,促进BZR1磷酸化及降解。随着环境光强增加,植物可通过增加HY5含量来调节BIN2激酶活性从而精确抑制下胚轴伸长。  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与关键生长发育信号。模式植物拟南芥幼苗在光下呈现短胚轴、子叶延展等典型特征。近二十年的研究

北大邓兴旺、安成才教授Nature子刊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拟南芥杂交种中水杨酸生物合成增强,提高了对活体营养型病原体(biotrophic pathogens)的抗性。这些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邓兴旺(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北京大学最新Cell子刊文章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对光线调控植物激素介导的植物生长机制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论文“A Molecular Framework of Light-Controlled Phytohormone Action in Arabidopsis”发布在C

北大陈浩东、邓兴旺PNAS发表研究新成果

  植物各个器官能对环境信号做出差异性的应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光是决定植物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当拟南芥幼苗从土壤里长出的时候,光在去黄化过程中诱导子叶张开和抑制胚轴伸长。这种差异性调控对于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但人们至今还不清楚其中的具体机制。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

邓兴旺教授PNAS揭示新信号通路

  生物如何应对环境改变,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基础生物学问题。光既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源,也是决定植物发育的关键环境线索(比如种子萌发)。解析种子萌发背后的具体机制,有助于理解植物发育的基本原则和提高作物的产量。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DET1是种子萌发的核心抑

PLoS Genet:邓兴旺实验室在UV-B光信号转导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4年3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教授实验室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Photoactivated UVR8-COP1 Module Dete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4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北大等在siRNA抗病毒研究方面获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毅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丁守伟教授合作,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Virus infection triggers widespread silencing of host genes by a distinct class of endogenou

中外团队揭示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种子形成的关键环节。防止多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即多精受精,对于维持后代基因组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月19日,《自然》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发现了被子植物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  论文第

中外研究团队揭示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种子形成的关键环节。防止多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即多精受精,对于维持后代基因组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刚刚授粉的拟南芥花,摘掉了镜头前面的萼片和花瓣。段巧红供图  3月19日,《自然》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他们

北大教授用CRISPR技术定点改造水稻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按照人类的设计定点改造特定基因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但定点基因改造技术在水稻等植物中一直没有突破。   CRISPR-Cas 系统定点突变水稻基因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瞿礼嘉教授实验室利用最新的CRISPR-Cas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水稻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效率

中国学者发表117篇CNS文章:清华大学16篇冷冻电镜成果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8篇,Nature 发表了53篇,Science 发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独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