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15个引发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快速生长的基因

加拿大几个研究机构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15个肿瘤抑制基因,当它们发生突变时,可以引发人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快速生长。在他们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的反向遗传CRISPR筛选技术,这使他们能够分析近500个导致HNSCC的长尾基因突变。图片来源:Science HNSCC是第六常见的人类癌症,不幸的是,其存活率很低。正如研究人员所说,迄今为止,大多数寻求治愈的研究都集中在少数几个突变率非常高的基因上,这让它们备受瞩目。但还有另一类突变较慢的基因,可能导致肿瘤患者人数较少。先前的研究表明,有数百种所谓的"长尾"基因,其中许多尚未被识别。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反向基因CRISPR筛查技术,使他们能够识别其中的15个基因。 这项工作的重点是调节细胞分裂的肿瘤抑制基因。当它们出了问题,比如发生了突变,它们就失去了功能,因此无法阻止它们所调节的细胞发生失......阅读全文

为何大部分实体瘤患者CAR-T临床试验只有一半?

CAR-T疗法在恶性血液肿瘤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使其逐渐成为近年来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然而血液肿瘤(非实体瘤)仅仅是众多癌症中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症数据指出:约90%的癌症发病率都是由实体瘤引起,但关于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却很少。 如下图所示:2019年发表在Na

论大部分实体瘤患者CAR-T临床试验为何只有一半

  CAR-T疗法在恶性血液肿瘤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使其逐渐成为近年来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然而血液肿瘤(非实体瘤)仅仅是众多癌症中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症数据指出:约90%的癌症发病率都是由实体瘤引起,但关于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却很少。   如下图所示:2019年发表在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及其应用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变和DNA甲基化类型改变等时有发生,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疾病过程的发展与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总结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

关新元教授CancerRe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新肿瘤抑制因子DIRAS1,研究结果表明DIRAS1下调预示着疾病预后不良。研究论文发表在2月22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来自香港大学的关新元(Xin-Yuan Guan)

FDA批准的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单抗类药物盘点

  全球范围内癌症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的出现,发病率日益升高。在所有的治疗措施中,标准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化疗及放疗。尽管化疗方案效果显著,但该措施缺乏对于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因而容易导致对机体的系统性毒性,以及抗药性的产生。随着人类对于肿瘤细胞分子机理的深入了解

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二)

最近,CRISPR/Cas9系统也应用于靶基因的抑制(CRISPRi)或激活(CRISPRa)的遗传修饰。这类修饰系统可用于研制相应致癌基因,和/或抑制TSGs基因的诱导和可逆激活小鼠模型。比如借助CRISPRa为基础的系统,通过激活致癌基因的转录,达到研究其致癌潜力的目的。虽然CRISPR/Cas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五)

81. 肿瘤的分期(staging):主要原则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82. 异位内分泌肿瘤:一地非内分泌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

皮肤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皮肤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肤癌的发生  DOI: 10.1083/jcb.201907178  在某些组织中诱发癌症的相同遗传突变在其它组织中或许是无害的,近日,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Cell Biolo

皮肤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皮肤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肤癌的发生DOI: 10.1083/jcb.201907178  在某些组织中诱发癌症的相同遗传突变在其它组织中或许是无害的,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

肺癌治疗新思维:靶向肿瘤衍生外泌体免疫治疗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两种组织学亚型为NSCLC和SCLC,其中NSCLC包含80%以上的肺癌,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外泌体是起源于大多数细胞的小囊泡,广泛分布于生物体液,如唾液,血浆,尿液和母乳中。外泌体能够通过转移其内含物,如RNA(mRNA和非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它最初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获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它包括两个基因SCC1和SCC2.SCC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在

科学家发现肺癌治疗中发生抵抗性的关键原因

  在肯塔基大学Markey癌症中心开创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作为合作作者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新研究表明,在某些遗传情况下,一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可以转化为另一种亚型。  这种肺癌“谱系切换”可能是耐药性的基础,这项研究准确的检验谱系转换如何发生的。这项工作是肯塔基州,纽约和波士顿的实验室之间合作的结果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它最初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获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它包括两个基因SCC1和SCC2.SCC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在血清

著名华人院士Science子刊解析癌症表观遗传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上海交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组蛋白脱甲基酶KDM4A通过表观遗传激活转录因子AP1,促进了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转移。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30日的《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来

罗氏Tecentriq单药治疗PD-L1高表达NSCLC获优先审查

  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抗PD-L1疗法Tecentriq(特善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的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sBLA寻求批准Tecentriq作为一线(初始)单药疗法,用于治疗采用

21人的CRISPR基因编辑临床试验20人死亡 大家怎么看?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团队对外宣布,一对经过CRISPR基因编辑的婴儿双胞胎诞生。随即引发舆论风暴,被各界舆论一致谴责,贺建奎本人也因此被调查。  今天,刚好是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周年,笔者查阅文献时,无意间看到一篇2018年6月份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 Journal of Cli

简述基因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基因疗法以其“一次给药,终身受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疗市场的青睐。截至目前,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等机构至少已批准13种基因治疗产品上市,同时还有2500多项细胞和基因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2019年8月,国际顶级期刊《新

简述基因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基因疗法以其“一次给药,终身受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疗市场的青睐。截至目前,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等机构至少已批准13种基因治疗产品上市,同时还有2500多项细胞和基因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2019年8月,国际顶级期刊《新

癌症基因疗法亮点频现 用好基因修复坏基因

  当前,探索各种有效而实用的抗癌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2010年的癌症治疗在基因疗法方面出现了一些亮点,如果假以时日,基因疗法将成为癌症治疗的实用技术。   核糖核酸干扰显神威   癌症的基因疗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更显示了独特的魅力,这就是

南方医科大学新文章解析miRNA与癌症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种与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形成相关的小分子OncomiR-365,相关论文“A Novel OncomiR-365 Induces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发表在在癌症领域主流杂志

GEN盘点25款大有前途的基因疗法!诺华、GSK、蓝鸟生物

  近日,行业媒体GEN网站统计了基因治疗发展的程度。据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的Trialtrove数据库记录,目前有729种基因疗法,其中近三分之二(461种)为临床前研究。这些疗法已经在1,855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大部分为早期阶段。   基因治疗扎堆最多的

GEN盘点25款大有前途的基因疗法!诺华、GSK、蓝鸟生物……

  近日,行业媒体GEN网站统计了基因治疗发展的程度。据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的Trialtrove数据库记录,目前有729种基因疗法,其中近三分之二(461种)为临床前研究。这些疗法已经在1,855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大部分为早期阶段。图片来源:Pixabay 

维生素D与肿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二)

3.2 1,25(OH)2D3与皮肤肿瘤  皮肤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包括恶性黑素瘤、基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紫线的照射与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紫外线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紫外线照射过度可引起DNA受损导致癌症;另一方面,紫外线对人体也是有益的,因为表皮利用紫外线的能量将7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TRM) )是一个特殊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亚群,能够无限期地驻留在组织中,并能够对其同源抗原作出快速的免疫反应的TIL。   CD103(整合素αe)是TRM细胞的识别标志,在大多数研究中发现与CD69和/或PD

汕头大学Nature子刊报道食道鳞癌新进展

  在2014年2月28日的Nature属下权威医学生命科学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二甲双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作用。发现二甲双弧可选择性地抑制人类ESCC细胞的生长,还能诱

诺奖风向标:WNT信号通路重要研究成果!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迄今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9位在获奖两年内即斩获诺奖,因此引文桂冠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诺奖风向标。  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Hans Clevers教授就获得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其因针对Wnt信号通

Nature子刊揭示肿瘤抑制新机制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Eli和Edythe Broad再生医学及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成体干细胞在休眠期时抑制它们引发皮肤癌的能力的机制。人们有可能能够利用这一认识来开发出更好的癌症预防策略。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研究人员Andrew White,以及

重大发现!一种肺癌亚型或能转化成为另一种亚型!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研究报告中,来自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特定的遗传状况下,一种非小细胞肺癌或许或转变成为另外一种肺癌亚型。  肺癌的谱系开关会对一些癌症疗法产生耐药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具体检测了这种谱系开关发生的机制。此前

Cancer Research:RNA编辑与食管癌

  科学家们首次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发现,负责编辑RNA的酶发生过表达,促进了癌症的发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食管癌的一种主要类型。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科学家们发现,RNA 腺苷脱氨酶1(ADAR1)可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