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张启发院士Nature子刊发表水稻基因组成果

9月13日,在Nature旗下的开放获取杂志《Scientific Data》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用PacBio的long read测序数据和Illumina双末端测序数据,构建了两个籼稻参考基因组。 我国著名的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家,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院 士,以及亚利桑那大学的Rod A. Wi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启发院士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旨在通过植物基因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 基础、作物品种资源的分子评估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水稻改良。Rod Wing博士是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目前为亚利桑那大学教授,亚利桑那大学基因组研究所所长,近十几年来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参编专著7 部。Rod Wing教授领导的亚利桑那大学基因组研究所是国际闻名的基因组研究机构,在BAC文库构建、末端测序......阅读全文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PNAS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1479个水稻品种绘制出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种印迹。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杂志上。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Qifa Zhang)院士及练兴明(Xingming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PNAS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1479个水稻品种绘制出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种标签。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杂志上。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Qifa Zhang)院士及练兴明(Xingming

Cell丨程时锋团队揭示现存陆地植物的共同祖先起源类群

  光合真核生命起源于大约15亿年前的海洋,繁盛于有光和水的地方;大约5-6亿年前,发生了绿藻陆地化事件,祖先绿色植物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向陆地的迈进。植物陆地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在潮起潮落、沧海桑田的跌宕变迁中,一些地理生境出现周期性干涸的现象,如形成小水坑、河床、近海泥沼等,开始

PNAS:下一代测序助力张启发研究“转基因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玉米、小麦、土豆被称为“世界四大主粮”。在过去的50年里水稻尤其是籼稻(indica )的改良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开发出了一系列半矮杆水稻品种,促成了水稻的“绿色革命”。  此后,半

朱作言院士:为什么不怕杂交却怕转基因

  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  听到“开个微博或微信公号来讲讲转基因”这样的提议,一些科学家脸色一黯。  在他们看来,这种做法对于普通的科学问题或许有效,但要是谈转基因,恐怕处境难堪。  这种疑虑也许会在2016年有所改变。1月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转基因技术“在确保

董峻: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过期事件

  在长期混乱、一片厮杀、骂战声声的转基因舆论场,华中农大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17日过了有效期这件事,竟然上升到了有没有“人性”的境界。有人撰文认为,“在这样操蛋的现实面前”,转基因水稻不能商业化是言而无信,对科研是摧毁性的、对于科研人员是极不公平的。   一些挺转人士扼腕叹息时机已逝、痛恨有关部门无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我国克隆出可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

记者九月五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新近采用突变体标签分离克隆基因技术,分离克隆出了一种可以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导入这个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阶段;去掉这个基因,水稻将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只长茎叶,不开花、不结实。 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

“智能植物”警示危险

  这样做,只是让你最爱的多肉植物多了一点肉质。受烟雾探测器和智能家居监测器的启发,科学家正在对室内植物进行基因工程编辑,以检测来自霉菌和其他真菌的有害化学物质,并提醒屋主注意它们的存在。如果科学家能够搞清楚室内植物如何应对其他威胁,如氡和空气中的病原体,他们有一天将设计出“智能植物”来解决一系列问

科学家合成“最小”细菌 仅有473个基因

  当谈到基因组的大小时,一种被称为衣笠草的罕见日本植物无疑是当下的重量级冠军——其脱氧核糖核酸(DNA)数量是人类的50倍。而在天平的另一端,一个新的轻量级纪录保持者如今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培养皿中。在3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由基因组测序先驱Craig Venter率领的研究人员报

多名院士专家“细说”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国科协近日举办的第2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卓勤四位专

专家细说转基因

  基因技术的由来及其意义  陈晓亚(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光明日报刊文说,1953年,生命科学界有一个重大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此科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后来,通过一系列发现,科学家总结了生命科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心法则,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重要性跟物理学上的牛

“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主题成效显著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迅速与计算机、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的飞速进步使植物育种这一传统领域迅速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还方兴未艾,基因组编辑又使得人工定向改造成为现实。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长期重视对植物育种研发的支持,“十二五”以来,领域专门设置“植物

研究发现现存陆地植物的共同祖先起源类群

  2019年11月14日,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程时锋团队与德国科隆大学Michael Melkonian教授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Gane Ka-Shu Wong教授合作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Genomes of Subaerial Zygnematophyceae Provide

新一代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 GS FLX开创科研无限新...

新一代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 GS FLX开创科研无限新可能GS FLX系统是由罗氏454生命科学公司推出的目前应用最广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研究人员利用高准确性、长读长的GS FLX系统快速的获得高质量的生物数据,取得科研突破性进展。自GS系统问世以来,于世界顶级杂志共发表250余篇高质量

新基因定义下一场“绿色革命”

  “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9.2%,绝大部分释放到土地和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减肥增效’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2月7日,《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傅向东团队关于赤霉素和

新基因定义下一场“绿色革命”

  “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9.2%,绝大部分释放到土地和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减肥增效’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2月7日,《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傅向东团队关于赤霉素和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和林本坚成最大亮点

9月8日下午,2018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周其林、冯小明共同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除了袁隆平先生,其他获奖人公众相对都不太熟悉,尤其是来自台湾的林本坚教授,他在电话连线时获得掌声的热烈程度仅次于袁隆平先生。这不仅仅因为他是

植物基因转化常用方法-4

1.2 其它的基因附加工程在水稻、棉花、马铃薯、番茄和其它作物上也进行了δ-内毒素工程,获得昆虫抗性也不仅仅是指有着一种方法。蛋白酶抑制剂也是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一只昆虫肠道内的蛋白酶活性,阻止或减缓害虫生长,许多植物能产生蛋白酶抑制剂,如豇豆和common bean, 他们的基因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我国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以“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的第52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水稻基因组测序及注释、水稻重要性状的调控网络、水稻多组学(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研究,以及水稻基因组解析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

我科学家参与完成非洲稻基因组测序

  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A)研究人员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非洲稻(Oryza glaberrima)的全基因组测序。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陈明生(Mingsheng Chen)和Jinfeng Chen也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以“The genome sequenc

Cell:王俊访谈——勇气是科学之源

  为了庆祝成立40周年,《细胞》期刊(Cell)邀请了全球40位40岁以下的生物领域科学家,共同探讨科学见解、个人哲学、研究乐趣、面临的挑战和他们实验室外的生活。华大基因院长王俊也受邀分享他对科学的见解。   Q1:哪些问题在激励着你的团队?   王俊:最关键的一点是,基因组技术如何造福社会。

张启发院士等人PNAS发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虫害是全球范围内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虫的一个关键策略,但是经常被新出现的昆虫种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策略用于可持续的防御。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9,并表明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

新一代测序技术之三国时代(中):Roche/454

      454公司可谓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奠基人。2005年底,454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法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Genome Sequencer 20 System,被《Nature》杂志以里程碑事件报道,开创了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b

7名中国科学家当选2007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1月13至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第十八届院士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市举行。大会宣布,此次新当选的院士来自20个国家,共45人,其中有中国大陆和香港的7名科学家当选。他们分别是: 方荣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nbs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我国科学家在知名国际期刊发表3篇水稻综述文章

  华中农业大学“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国家创新团队连连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3篇特邀专题综述,其中一篇成为封面主题,这是5月12日记者从华中农大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的消息。  据悉,以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水稻产量的遗传和分子机理”发表在《植物生物学年鉴》(Annu

曹雪涛,施一公等5人获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

  五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今天获得了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召开的2015科研•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上举行。《自然》每年举办的这个奖项为了强调导师启发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院长曹雪涛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邓兴旺共同获得中国北方终身成就奖,各获得25000人民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