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国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是性别与饮食相互作用

肠道菌群的组成,原来不仅仅取决于你吃的东西。发表在7月29日英国《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是饮食与性别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肠道菌群的组成。由此科学家建议,任何试图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手段,应考虑加入“性别”这一因素。 肠道菌群即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中超过99%都是细菌。这些微生物群落特别的丰富且多样化,并且对宿主的发育、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都有促进。已知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这意味着饮食治疗可能会缓解由微生物组成改变而导致的疾病。不过,饮食治疗的作用是普遍的还是取决于宿主的基因型,这点尚不清楚。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丹尼尔·伯尼克与他的研究团队,此次研究了性别和饮食在脊椎动物肠道菌群组成上的影响。他们分别使用了野生鱼类(棘鱼和河鲈)、人工养殖棘鱼、实验室小鼠和人类的数据。在每一个例子中,饮食对于雌性和雄性肠道菌群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尽管该结果背后的机理还需要被确认,但是研究人员认为,......阅读全文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肠道菌群和人类疾病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体中最多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基因还是细胞呢?NO,NO,是机体的微生物!它们的数量与人体细胞的比例达到10∶1。仅在我们人体肠道中,就含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这些细菌有助于人体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以预防食物中细菌所诱发的疾病。  肠道菌群是指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总和,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

肠道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盘转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肠道中寄生着数以计亿的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外环境,各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然而肠道菌群并不都是人类的朋友,按特性来讲,它们可分为3大类,即好菌、坏菌和中性菌。当人

炎症和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或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5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且发病率不断攀升;在美国每68名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虽然自闭症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自闭症背后的原因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

肠道菌群从被忽略到备受关注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比如

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爆的领域之一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比如

口腔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对人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近10年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关联,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s,CVD)。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血管壁细胞受

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爆的领域之一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

红肉是“致癌物”还是“致癌风险因素”

  今年9月,《柳叶刀》杂志刊载的两篇论文得出了违背规范膳食指南及冲击健康饮食方式的结论,那就是多吃脂肪,死亡率低;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增加死亡风险;饱和脂肪减少中风的风险,这引起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许世卫、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等专家的质疑与反驳。  

红肉是“致癌物”还是“致癌风险因素”

  今年9月,《柳叶刀》杂志刊载的两篇论文得出了违背规范膳食指南及冲击健康饮食方式的结论,那就是多吃脂肪,死亡率低;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增加死亡风险;饱和脂肪减少中风的风险,这引起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许世卫、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等专家的质疑与反驳。  

生活方式决定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负责人体健康和营养的许多方面,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西方”人群。目前,包括德国Max Planck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在内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首次分析了一个现代狩猎采集群体(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肠道菌群。这项工作的结果表明,哈扎人拥有独特的肠道微生物属性,其特征在其他任何人群中都没有见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

狩猎采集者肠道菌群“目录”出炉 其受环境影响明显

  我们已熟稔菌群“好细菌”与“坏细菌”的概念区分,但对于微生物学来讲,其划分并不是绝对的。4月1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一篇论文指出,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肠道菌群中令人意外地缺少双歧杆菌——一类通常存在并被认为对我们健康非常有益的“好细菌”。此研究指出了他们可能受采集生活方式影响的肠道菌群

狩猎采集者肠道菌群“目录”出炉

  我们已熟稔菌群“好细菌”与“坏细菌”的概念区分,但对于微生物学来讲,其划分并不是绝对的。4月1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一篇论文指出,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肠道菌群中令人意外地缺少双歧杆菌——一类通常存在并被认为对我们健康非常有益的“好细菌”。此研究指出了他们可能受采集生活方式影响的肠道菌群

中美科研人员发现支持“红皇后假设”证据

   3月2日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2日发布消息:该所研究员马占山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Robin Taylor合作,通过对2000多份人体肠道和生殖道菌群样本的分析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与生殖道菌群在“菌群异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生殖道系统内部则无显著差异。这一发现为进化生物学中著名的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发育障碍类疾病,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来自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自闭症患者已经占据总人口比例的2%,甚至更高。  以往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大脑神经发育存在异常。最近,一项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为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自

男女肠道菌群在7方面有差异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在《先进科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男女菌群在15个位点(包括肠道、呼吸道、口腔、皮肤等)7个方面所存在的重要差异及其机制,为研究男女在对菌群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差异等领域提出了参考标准,在“菌群性别组学”这一崭新研究领域取得基础性突破。  据了解,“菌群

善待人类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

  你相信吗,不仅是你,地球上的哺乳动物都在变胖,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有关。  美国医学院院士、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马丁·布莱泽指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真正的主宰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近30亿年时间里,它们占据了陆地、天空、水体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化学反应、创造了

生物谷推荐:3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3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热度、点击量、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Nat Genet:为何有些人爱抽烟、爱喝酒?原来是基因在捣鬼!  doi:10.1038/s41588-018-030

孕期科学 | 那些或可影响孩子一生的研究!

  孕育是人类繁衍中最重要的过程。一个小生命从受精卵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育成熟,经过十月怀胎,最终来到人世间。在短短的10个月时间里,这个幼小的生命受到的每一种影响都可能使他夭折。事实上,这十个月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孩子顺利出生并不意味着母亲的影响告一段落,可能是影响才刚刚开始

从肠道菌群到肠道病毒群

  肠道菌群早以已经成为热点科技新闻概念,其核心要点是肠道内细菌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实肠道菌群自己身体内也有另外一种生命,就是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最近有研究发现,肠道内细菌感染的噬菌体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病毒无法裸露生活,都必须隐藏在细菌体内寄生。这里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的肠

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结直肠癌有关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各种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几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都表明,饮食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最重要因素。而饮食成分对癌症的影响,则很大程度上通过人体肠道细菌的代谢活

科学家发现抗生素会增加帕金森患者发病风险!

   2017年,一篇关于强力霉素通过调节α-synuclein的聚集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章引起了科研圈的热议,要知道,在此之前,帕金森病依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阻止疾病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研究曾一度让医学界对抗生素改观。  然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口服抗生素应用过多

一项横跨16年研究证实 抗生素会增加帕金森患者发病风险

  2017年,一篇关于强力霉素通过调节α-synuclein的聚集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章引起了科研圈的热议,要知道,在此之前,帕金森病依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阻止疾病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研究曾一度让医学界对抗生素改观。  然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口服抗生素应用过多与

远离故土,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去号称美食之都的城市游玩,大吃了几顿之后肚子里开始“翻江倒海”;在大城市里生活了好几年,却总是想念妈妈的手艺和家门口的早点铺;吃过一万次的Beef Burger(牛肉汉堡)的留学生,仍然觉得大葱加蒜瓣的红烧鱼更对胃口……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离乡游子到了其他城市

华大基因发表宏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但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  2014年七月,华南理工大学、华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在Nature biotechnolog

女性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或许比男性更早熟一些!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System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年龄和性别会明显影响其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其在人类机体健康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比如诸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或能帮助调节

第七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在上海举行 耿美玉详解971

   12月7日,以“创新与转化——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GV-971首席科学家耿美玉作了题为” 阿尔茨海默病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研究和进展”的演讲。  她说,“网上很多人在解读安慰剂对照组的数据,认为6个

Gut:运动和饮食对肠道菌群多样性产生影响

  肠道共生菌群、宿主免疫状态和代谢形成了平衡的信号网络,而饮食习惯对三者都有影响。除了饮食,现代化生活的很多方面会影响肠道菌群,但运动对它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爱尔兰科克大学的Fergus Shanahan教授及其团队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运动和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Gut》。  考虑到

高纤维食物有利于癌症免疫治疗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年度会议的媒体预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与饮食质量较差的人相比,食用高纤维食物的皮肤癌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更好。   黑素瘤是一种皮肤癌,如果发现得早,是可以治愈的,但每年仍有大约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