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李家春院士:结合国家需求选择人生

2012年8月19日,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 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李家春院士。他说,这次世界力学家大会是依靠力学界和理事会的同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申办成功的。问起他自己的研究生涯,他说:“我国的力学事业是因国家需要发展起来的,结合国家需求是考虑人生选择的重要依据。” 崇拜华罗庚 1940年,李家春出生于上海,他青少年时代居住在如今被称作“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11岁考进格致中学,他的人生开始与“科学”结缘。 “格致”,即格物致知,是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对science所做的中文翻译,这种译法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前后。格致中学是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先驱徐寿先生于1874年创办起来的学校,有一段时间曾用英语教学。 格致中学有数学名师和优良传统,在全市数学竞赛中常常名列前茅。“在这样的环境下,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当时并没有更多的想法,......阅读全文

李家春院士:结合国家需求选择人生

  2012年8月19日,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   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李家春院士。他说,这次世界力学家大会是依靠力学界和理事会的同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申办成功的。问起他自己的研究生涯,他说:“我国的力学事业是因国家需要发展起来

李家洋院士:农业发展须更加依靠科技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1月9日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分析了农业科技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提出我国步入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一五”时期不足20%提高

李家洋院士:分子育种具有定向高效优势

  4月12日,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发表题为《水稻品种设计的分子基础与实践》的演讲。他说,水稻育种创新是水稻科技创新的核心,对提升我国水稻产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对生物体从基因到整体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

李家洋院士PNAS发表水稻新研究成果

  抗性淀粉(RS)有预防糖尿病、减少腹泻、炎症性肠道疾病、结肠癌和慢性肾病、肝病发生的潜力。10月18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水稻中确定了两个关键的淀粉合成酶基因,它们共同调节着RS的生物合成。这些研究结果有望应用于选育出热米饭中具

李家洋杨焕明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杨焕明院士于2012年7月当选为德意志利奥波第那自然科学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张春霆院士:学术评价的评价

  1 引言 学术评价者学术界之大事也,事关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乎科研人员的入职、职称的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 2010年6月17日,英国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评价的评价》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对本期中发表的三篇有关学术评价的文章加以介绍和

中科院李家洋院士解析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对于动植物的发育和防御应答至关重要。在动物中,线粒体通过整合多种压力信号在PCD起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而且活性氧(ROS)在调控细胞生死中非常关键。在植物中,质膜、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和线粒体都生成ROS。质膜NADPH氧化酶合成的ROS被认为与超敏反应(HR)有关,HR

石元春院士回应“学术腐败”举报

李季伦 石元春   编者按   8月23日,《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一文出现在网络上,这篇9000多字的举报材料落款日期为2011年8月15日,由李季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陶益寿(中国农业大学土壤

石元春院士:发展煤制油气无异饮鸩止渴

  石元春■石元春  前几年,“煤制油”很是热闹,近来“煤制气”消息频传。日前,美国杜克大学发布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应谨慎推行煤制气(详见本报10月16日6版)。笔者深感今日中国能源窘境之深重,但也不该走上饮鸩止渴之路啊!“开闸放水”要谨慎  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第20期,笔者曾就煤基甲醇

李家洋院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院士今天在中国农科院工作会议上说,去年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业科技贡献巨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李家洋说,2014年,中国农科院分批完成了32个试点研究所科研团队遴选工作。把原有的1026个课题组,优化整合成315个科研团队,同时跨研究所组建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