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同行评议:临床医学为何成“重灾区”

近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除1篇是化学领域的研究外,其余63篇均来自医学生物学领域,特别是临床医学领域。 今年3月底,英国BMC(生物医学中心)出版社撤回43篇论文,同样以中国科学家论文为主,且来自临床医学领域。受访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医院职称评定等体制机制,是临床医学成为同行评议“重灾区”的主要症结。 “这些被撤的论文,大部分来自大学的附属医院,而且是相对较好的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孙学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论文数量是医院排名的指标之一,医院通常会将压力转嫁给医生,把发表SCI论文作为医生评职称的一大指标,加之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规模本身也相对较大。 临床医生的头上压着“看病”和“科研”两座大山。“我国的临床医生本身就比国外的临床医生忙得多,一些人几乎没有精力做实验发论文。”北京大学医学......阅读全文

隐秘与主观盛行 谁来评议“同行评议”

在同行评议大会上,对同行评议领域的研究逐渐被其他研究所排挤。   1978年,Drummond Rennie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名年轻编辑,老板指示他在澳大利亚的巡回演讲中接替自己的位置,讨论关于科学出版的问题。在出发前几天,Rennie派他的行政助理到图书馆随意挑选30本医学期刊,并从

同行评议能走向透明吗?| Peer Review Week

  数据分析可以增强对科学论文的审查,但出版商必须首先同意公开此类信息。  同行评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整个学术界每年要花7000万个小时代表学术期刊为同行审稿。这些工作一般没有经济回报,也很少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共享同行评议及其背后的数据有助于期刊杜绝学术出版中的造假、低效和系统性偏见。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117篇论文被撤稿:第三方中介机构扮演重要角色

  “论文造假”的舆论风暴又起。  12月12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召开的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曝出201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销论文的重磅消息。  据通报,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出现

金碧辉:现在是提高中国论文质量的关键时刻了

2008年5月16日,汤姆森科学论文检索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的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首次超过日本位居第四,而且只比位居第二的英国少将近4000篇,比位居第三的德国少400篇。这一数据说明中国的科学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了吗? “不能! 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SCI论文

为多收版面费 一医学杂志出现“鸳鸯刊”

  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杂志出现了“鸳鸯刊”,杂志的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图为两本“鸳鸯刊”的目录页。记者 来扬摄   “同一期杂志,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却没有。这感觉太奇幻了。”   华北某制药公司员工朱明杰(化名)的论文被刊发在了一本

同行评议水太深 填补出版系统漏洞成当务之急

   大部分杂志编辑都知道,邀请一位忙碌的研究人员评议文章有多困难。这也是《酶抑制和药物化学杂志》编辑误让作者——当时就职于韩国东国大学的药用植物研究人员Hyung-In Moon——评审自己文章的原因。  这些评审可能本身并不会受到关注:最有利的是一些有关如何提高论文水平的建议。不同寻常的是他们要

Springer因同行评议造假撤销64篇论文

   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消息,近日,因论文同行评议造假,Springer出版商撤销了旗下十本杂志中的64篇论文。  Springer发出称,Springer的编辑发现了伪造的邮箱地址,随后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造假的同行评议。经过更加深入的调查Springer认定64篇论文牵连此事。 

英教授研究称科研数据过量引科学家热议

   据《自然》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细胞生物学家Robert Insall教授在《e生命》上发表论文指出,生物医学领域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论文的质量及信誉却在下降。  Robert Insall通过采访20位匿名美国资深科学家,对目前利用同行评议系统处理过量研究数据进行了反思。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细

施普林格:同行评议制度无漏洞,但被人操纵了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于8月18日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过程造假。大多数涉事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  科技日报记者8月20日就此事向施普林格集团发去电子邮件,并得到了施普林格医学及生物医学出版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William Curtis)的回复。  科技日报

张春霆院士:学术评价的评价

  1 引言 学术评价者学术界之大事也,事关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乎科研人员的入职、职称的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 2010年6月17日,英国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评价的评价》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对本期中发表的三篇有关学术评价的文章加以介绍和

那些上了天的学术造假套路

  疯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国际农业创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编辑,不过他这次找了个好借口没有参加去年的第五届世界病毒学大会:因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美媒评中国多篇论文涉假被撤:系统性造假很普遍

  外媒称,德国一家著名出版社上周宣布,由于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将撤回64篇科研论文。此事在全球成为头条新闻——而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是这些作者的身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25日报道,基于在施普林格出版社网站上对被撤回论文的搜索,64篇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这

北大副校长也出现学术不端?海外打假网站是否“自身硬”

  海外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涉嫌论文“造假”。在詹启敏遭到质疑的25篇论文中,大体可分为三类:实验图像重复,违反动物实验伦理以及实验结果或存在常识性错误,还有个别为引物无效或缺失。  在PubPeer上,目前詹启敏团队对四篇论文进

当“方舟”撞上“南山” 灰霾致癌?

  灰霾到底会不会导致肺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在他看来,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还是呼吸系统。北京10年来肺癌增加了60%,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然而,这一观点近日却遭到科普名人方舟子炮轰,方

曝光!操纵引用?爱思唯尔调查数百名审稿人

  爱思唯尔对涉嫌滥用同行评议来增加个人论文引用量的审稿人展开了调查。来源:Pixabay  最近,荷兰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对数百名审稿人开展了调查——怀疑他们故意操纵同行评议流程,以增加自己文章的被引量。  这些审稿人涉嫌怂恿被审稿件的作者引用自己的研究,以换取正面的审稿意见——这种

记者暗访揭开“脏”论文操作暗箱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长。然而,国外期刊撤稿事件频发,也将矛头直指国内第三方机构提供种种论文服务的灰色产业链。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学术论文润色、代投、代写等服务涉及怎样的灰色产业链?如何规范管理?如何让学术界远离“脏”论文的侵蚀?本报就此推出系列调查报道。  20

Science关注中国的学术欺诈行为

  中国主要的基础研究机构正在严打那些利用假同行评审来发表论文的科学家们,要求严重违规者返还研究经费。11月12日国家媒体首次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学会(CAST)发布了一项声明:其已调查了数十名涉及同行评审欺诈的科学家。调查结果凸显了中国许多肆无忌惮的论文代理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们负责兜售代写或欺诈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发表论文 比肩诺奖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发表论文 比肩诺奖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

博安农学术钓鱼:漏洞百出论文通过百家期刊审核

博安农和现代舞团BLM在一起   经过17封电子邮件的往来和不厌其烦地修改,一篇来自非洲的学术论文,终于被《神户医学科学期刊》接受了。   但出人意料,论文作者并没有接过这一属于日本著名大学神户大学的学术期刊递来的橄榄枝。他牛气哄哄地回信说:“很抱歉,我们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因此

学术不端之痛:审稿人恶性窃取稿件擅自发表

  12月13日,美国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同时刊出两篇文章,直指近期发生的恶性论文剽窃事件。令人惊讶的是,抄袭并发表论文者竟是该刊的审稿人,所抄内容正是早些时候被审查的稿件。原作者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至剽窃者的信函,期刊也发表社论表明了立场。  在

《自然·生物技术》仍在调查韩春雨论文争议

  韩春雨论文争议事件持续至今,不少学者提出质疑。对此,刊登论文的英国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给新华社记者的最新回应中说,还在继续调查这一事件,“目前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及其团队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

韩春雨回应质疑:让我自证清白是明显给我设的套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景、无院士头衔),成为

新期刊《病原体和免疫学》5分钟搞定投稿

美新期刊旨在让论文递交简单便捷。   当前并不缺乏发表病原体和免疫学原始论文的期刊,但是一个新同行评议期刊有着独特的作者友好型管理:把论文递交过程减少到几分钟以内,并在数日内作出评审。  在一篇相关报道中,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1月15日宣布进行类似尝试,以简化9本同行评议期刊的递交程序。“交稿流程常

科学家对发表论文时间越来越长深感不满

  这一过程耗费了他们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妨碍了对工作、资助和终身教职的申请,并且减缓了研究成果的传播。  当Danielle Fraser首次将论文提交并等待其发表时,她对即将到来的痛苦经历全然不知。  Fraser花了约18个月研究上千个在过去3600万年间遍布北美的化石标本。如今,她获得了一

免费下载SCI全文文献的15个方法

  近年,随着PLoS ONE这艘超级航母的成功打造,开放存取(Open Access)也越来越普及,这标志着免费阅读、下载全文文献的时代的来临。这种方式对于读者来说,是相当幸福的。当然,除了PLoS ONE外,还有众多OA期刊。这里,小探为大家推荐一些常用OA期免费阅读、下载SCI全文文献的平台,

GEN:40岁以下的生物制药“大神”TOP10(张锋、刘宇辰……)

5月21日,GEN网站发布了“Top 10 Under 40”榜单,评选出了10位40岁以下的生物制药研究和商业领域的领军人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CRISPR先驱张锋,中国青年科学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研究员刘宇辰也入选了该榜单。以下是10位入选者的相关介绍:Feng Zhang

美综合法案推动开放获取

  近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综合性经费法案,这标志着该国国会朝着联邦经费资助的研究项目应公开其成果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但是,这个为期一年的条款只适用于特定机构,其中,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研究巨头已经有了一个相似的政策。   相关条款淹没在长达1582页的法案中,属于覆盖劳动部、健康和人类服务

Science争议性RNA论文发表十余年后将盖棺定论

  围绕着发表在2004年《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所进行的长达十年的争论,或许终于能宣告结束。  1月21日,Science杂志的主编Marcia McNutt发表了一篇“关注”性评论文章,称Science将有可能或是撤回或是纠正这篇论文——在文章中,作者们描述利用RNA组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