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5年,让我们花260亿小时搞科研、发92万篇文章

原题目:2015年,让我们花260亿小时搞科研、发92万篇文章、喝10亿杯咖啡、吃23.4万块小饼干2015年全球科研投入总金额:19 000亿美元(约合11.8万亿人民币) 此图的结论建立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2014年2月的一份报告之上,该报告表明,全球范围对科技研究的总投入在1996年至2011年间呈现出了稳定的上升趋势。此外,为了进一步证实近年该上升势头未减,我们还参考了一所非盈利机构——巴特尔(Battelle)研究所2013年12月的一份报告。但与公开出版的报告一样,以上两份报告中的现值金额数据并未将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我们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报告中的数据,通过简单的线性拟合方法,预测出了2015年全球科研投入的总值。2015年全球科研人员咖啡消费总量:10亿杯 此预测值由全球咖啡消耗总量与科学家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相乘而得。 根据美国......阅读全文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陆婉珍,她是一个领袖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

暴利的SCI产业 缘何让无数科研人员为之打工?

制图:Dom McKenzie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很难找到像学术出版一样匪夷所思的行业:无数科研人员为之免费供稿、审稿,却还要花钱看论文;来自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没有让科研人员成为高收入群体,却给出版商带来胜过苹果、谷歌的收益率;订阅费用压得预算喘不过气,高校却不敢不买;同类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竞争激烈,收

学术干货:4位学术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用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科学界的2015,用数字说话

  日前,来自Nature.com的文章称,为了掌握2015年全球科研事业的情况,研究者们找出了最可靠的数据并尽己所能地作出了最好的预测。   无论从研究者人群、文章发表、专利申请还是科研人员消耗的点心数量等各个角度来衡量,全球科研产业已经十分庞大,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趋势,那么20

张锋:如何在34岁跻身于世界顶尖生物学家?

  豉汁蒸凤爪端上桌后,一个小女孩顽皮地用筷子哒哒地敲打着餐桌。一位穿着Polo衫和牛仔裤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儿、妻子和母亲享用着广式点心。在波士顿唐人街这个喧闹的餐厅,没人会多瞄一眼这位男青年。  没人能猜到,34岁的张锋会是这一代人中公认的最具转化能力的生物学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在两个领域

清华90后博士后26岁已在《科学》发文6篇

  做科研就像跑马拉松,不仅要有耐心,更要有热情,跑到最后,对手其实是自己  现在的本土科研人才对科研成果有底气,对科研前景有信心  短发、清瘦,粉色羽绒服、双肩背包——走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万蕊雪没什么两样。  万蕊雪真的不一样。26岁时就已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文

【盘点】2016年度趣味研究

  2016即将过去,太多让人惊奇的事情已经应接不暇。比如什么腐国脱欧啊,闺蜜干政啊,引进核食品,已经算不上啥了。倒是美国总统换届,刺激了不少美国科学家。不信?你看下面这则报道。  川普当选美国新总统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炸了!  Nature杂志的新闻版块在今年十一月九号刊登了一篇题为“Donald

网友对《穹顶之下》的批评靠谱吗?

  近日,一篇对柴静《穹顶之下》的数据怀疑的帖子在网络流传着,这些对视频中数据的怀疑及批判都靠谱吗?看看各位网友怎么回复:  xiongbear 回答:  抛砖引玉逐条反驳~  1.这个不算科学问题吧,算是咬文嚼字钻牛角尖,pm2.5确实是现在我国雾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成分,柴静这么说是

315特辑:盘点那些著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深陷“造假门”,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而种种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钟一样告诫后来者——科研没有捷径。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  学术女神STAP细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两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发了全球

一个科研狗对“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最近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出40多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数据图有PS痕迹。  曹院士是免疫学大牛,在全世界的学术地位都极高!但学术界是一个特别容不得造假的地方。这一锤下去,半个科研圈都惊得信仰崩溃了。  微博网民一开始喷曹院士骗子,再喷南开药丸,后来质疑曹的这个院士头衔估计也是骗来

韩春雨:磨出基因编辑“新剪刀”

高峰(韩春雨团队成员)在实验室。 韩春雨(前)在实验室。 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截图。 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科学家提取出了恐龙的遗传基因。绝迹6500万年的庞然大物开始复生,整个努布拉岛也由此成为恐龙的乐园…… 当年坐在电影院里,韩春雨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电影《侏

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到消费和资本市场对于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在这个系列里面,我会从“基因检测的瓶颈”、“基因检测的模式创新”、“你看的懂基因检测报告吗?”、“哪个行业会被基因检测颠覆

武汉大学“3+3”聘用制引发争议,教师淘汰率97%

  2018年是武汉大学在2015年推出所谓「3+3」聘期制教师制度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在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网络曝光只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武汉大学的教师编制,而没有通过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员等,则面临没有薪水的失业状态。一名武汉大学考核未过关的教师在论坛吐槽制度的不合理,认为「所谓的聘期制就是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施一公团队85后清华女博士:4篇SCI论文 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杭婧,清华大学医学院2012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是剪接体领域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她共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发表文章一篇,在《科学》上发表文章两篇,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2015年9月11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以杂志当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发表

清华大学与赛默飞 合作共赢的典范

  赛默飞印象:聪明的公司  太多的好产品  在谈了和赛默飞的紧密合作后,我们请邢老师“跳出来”,客观地谈谈自己对赛默飞在中国多年发展的印象。他谈到如下几点:  关于收购和品牌  (1)赛默飞公司非常聪明,收购的全是响当当的著名仪器品牌,比

《自然》:年轻科学家讲述科研生活中的挫折

Eddie López-Honorato说:“当你没有经费时,会感觉到压力。当你有了经费时,同样会压力重重。”  Martin Tingley有点想放弃。那是2014年的深秋,他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一年多。在看望完波士顿的妻子后,Tingley正驱车回家,而这要花费他8个小时。Ti

丁洪:握住向高端人才伸出的橄榄枝

  很年轻,却已是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第一批入选者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国的一段“辞职”故事,曾一度轰动全美物理界。   在搜索引擎搜集丁洪的名字,可以找到题为China fishing in pool of global talent的一篇英文报道,直译过来就是《中

全面剖析:基因检测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消费和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下面我从基因检测的瓶颈、模式创新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基因检测成为必需品的关键转折点。  基因检测自身的三大瓶颈影响消费市

解密“全球最大测序机构”华大基因

  在深圳,背靠盐田青翠的北山,有这样的一家基因测序机构,基因测序规模在全球达到最大。  它是华大基因。有人说它会是下一个华为,下一个腾讯。  它的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每个月平均却有3份学术论文登上“CNNS(即《Cell(细胞)》、《Nature(自然)》、《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双特异性抗体:想说爱你口难开

  目录  一、已上市品种市场表现平平  二、待上市品种前景并不美妙  三、在研品种原则上只能原地踏步  四、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燎原之势其路漫漫  抗体药物里面的分支技术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药物过去几年绝对是红得发紫、火得发烫。只要是做药的人,感觉不知道这么个技术都不好出门;制药企业

中国成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年增长速度25%

  1921年在布拉格国家大剧院里,上演着一部科幻剧,剧里有一种名叫罗素姆的机器人,这是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它能够胜任两个半普通工人的工作量,人们把工作都交给罗素姆,自己则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而在2014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

全球270位科学家强烈吐槽,数落科研系统“七宗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千百年来,科学在蓝星上发于毫末,不断壮大,近百年更是滔滔向前,不可遏止。然而,每每问及身边做科研的朋友,却常常牢骚不断。  当下做科研,一方面真的像《霸王别姬》中师傅对蝶衣和小楼说的一样,你们碰上好时候了,信息大爆炸,资源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又让人想起《黄昏的清兵卫》,如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施一公:优秀的科学家如何成长?

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前言  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20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7年了,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

伉俪院士佳偶天成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陆婉珍夫妇

  2008年元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鲜花吐艳,灯火辉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召开。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84岁高龄的闵恩泽稳健地走上主席台,庄重地从面带微笑的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200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中国草地农业“播种者”

  2004年,中国草业科学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在贵州山区扶贫考察途中  1924年,生于山东平原县。  1948年,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  1950年,应兽医学家盛彤笙的邀请到国立兽医学院(现甘肃农业大学)任教。  1951年,在王栋的率领下,任继周等人对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