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表现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呈现单病灶征象。单相病程多见于以脊髓征象起病的缓慢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和临床少见的病势凶险的急性多发性硬化。 4.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可同时或相继受累,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多发性硬化的体征常多于症状,例如主诉一侧下肢无力、麻木刺痛的患者,查体时往往可见双侧皮质脊髓束或后索受累的体征。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经过及其症状体征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肢体无力 最多见,大约50%的患者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无力。运动障碍一般下肢比上肢明显,可为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其中以不对称瘫痪最常见。腱反射......阅读全文

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表现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1.年龄和性别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  2.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例。  3.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

多发性硬化病的基本介绍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多发性硬化的疾病病理

  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伴反应性胶质增生,也可有轴突损伤。病变可累及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脑和脊髓冠状切面肉眼可见较多粉灰色分散的形态各异的脱髓鞘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20mm,以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最多见。镜下可见

多发性硬化的疾病检查

  脑脊液检查、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脑脊液(CSF)检查可为M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证据。  (1)CSF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轻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以内,约1/3急性起病或恶化的病例可轻至中度增高,通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原则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其主要治疗原则如下:  1.疾病复发,损伤严重者应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2.所有RR型MS患者都应长期给予免疫调节治疗;  3.SP型MS患者需早期给

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

   一、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复发期(ICD-10:G35  01)(首次发作的临床孤立综合征不包括在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

多发性硬化共病心境障碍诊疗过程及分析

患者为中年女性,罹患多发性硬化,目前存在一系列心境症状及自伤行为。如何诊治?病例患者A,女性,56岁,因抑郁心境、睡眠差、快感缺乏、易激惹、激越及近期自伤行为(腕部浅表割伤)至急诊就诊,既往长期罹患多发性硬化(MS)、抑郁及焦虑,并被自愿收入精神科病房。患者32岁被诊断为复发缓解型MS,最初表现为面

关于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分析

  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伴反应性胶质增生,也可有轴突损伤。病变可累及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脑和脊髓冠状切面肉眼可见较多粉灰色分散的形态各异的脱髓鞘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20mm,以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最多见。镜下可见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  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  有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  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