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I:2020年,“药企—CRO”合作模式的临床试验数量将增加206%

由于CRO 的专业化和高效率,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近日医药行业智库前沿信息(Cutting Edge Information,CEI)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计划与CRO公司展开合作,以加快其临床试验的进程。相较于前几年的合作,“药企—CRO”合作模式最大的变化是供应商参与试验设计活动的水平。“药企—CRO”合作模式的临床试验数量将增加206%。 调查结果显示:17%的CRO公司正在与其上游(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分享战略规划;到2020年,“药企—CRO”的共同合作的模式将增加至52%。 CEI的高级分析师Sarah Ray表示:之所以出现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中型药企态度的准备。早在2014年很少有 Top 10或者是Top 50的团队愿意与CRO组织或者其他第三方组织分享试验设计方案。而现在,这一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一半的团队愿意将未来3到5年的规划与CRO......阅读全文

我国临床试验不失败? 药品临床试验岂能“报喜不报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既看到国际上令人鼓舞的临床研究进展和21种全新药(新化学实体)上市,同时也看到不少令人可惜和遗憾的临床后期失败或遭遇重大挫折的案例,它们之中不乏很有希望,甚至有的可能会产生重磅药的实验。比如罗氏研发的糖尿病药,临床效果比默克的还好,就是因

Entresto和四十临床试验

  今天诺华宣布将开始心衰药物Entresto的一组庞大临床试验。今后5年内诺华将进行涉及50多个国家的40个临床试验。这个名为FortiHFy的计划将成为心衰药物研发史上最大的临床投入,这一方面反映现在支付环境的严酷,另一方面也显示诺华对Entresto的长期支持,准备在心衰的各个角落把Entr

药品临床试验温度控制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临床、药理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临床试验是确证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步骤。进行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的

戈谢病临床试验联合提案

  近日,为了推进小儿Gaucher病(戈谢病)新药的临床研究,EMA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联合提案。为便于公众咨询,这一提案将对外开放至2014年8月31日。     这一提案不仅为了推进EMA儿科药物研究计划(Paediatric Investigation Plan)和

美颁布临床试验新条例

   近日,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HHS)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别发布新条例,指出临床试验的失败结论也应被发表。  这些在HHS临床试验信息披露法案指导下进行的改变,要求研究人员报告所有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结果,并授权政府对未遵循者处以罚金。NIH的新条例不仅包括政府资助的项目,也要求提供Ⅰ期试验

肝脏功能检查的临床试验

  (1)酶学检查:许多种酶活性测定均可用于肝病检查,但以血清转氨酶测定应用最广。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上的氨基向酮酸转移的酶,有专一性。体内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与肝关系密切、应用最广的是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现又称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及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GOT,现又

首个miRNA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生物通编译:丹麦制药公司Santaris Pharma近日宣布SPC3649(LNA-antimiRTM-122)开始进入人体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个在人体中试验的microRNA药物。这项研究由哥本哈根Phase One Trials A/S组织管理,最多包含4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公司同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维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权益,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追溯,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本规范。本规范涵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包括临床试验的

瑞士批准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

  瑞士药物监管部门10月28日宣布已正式批准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针对两种有前景疫苗的临床试验将于下周在瑞士城市洛桑和日内瓦分别开启。   由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与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合作开发的cAd3-ZEBOV疫苗将在洛桑大学医院开展临床试验。试验将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反

新型丙肝疫苗 临床试验初步见效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5日报告说,一种新型丙肝疫苗在该校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受试者体内引发了有力的免疫反应,且十分安全。   丙型肝炎是引发肝硬化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或肝癌。此前研究发现,在初次感染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自然清除体内病毒,说明在人体内引发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