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电流能调控细菌基因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7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内随处可见的氧化还原分子,成功用电流开启和关闭细菌基因,为研制出可接入电子装置的活体组件铺平了道路。 在实验室中,马里兰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威廉姆·本特雷带领其团队将正电极浸入含大肠杆菌的溶液后,释放出的正电荷会引起细菌内一些氧化还原分子氧化,诱导细菌启动氧化应激的基因机制,开启某些靶向基因;而当电极变为负极后,这些分子会发生还原反应,基因再次关闭。 通过输入电流,他们不仅成功刺激大肠杆菌按要求发出荧光,还让大肠杆菌释放信号分子,让其他细菌发出荧光,这意味着,通过调控一组细菌还能改变另一组细菌的电刺激反应。 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新研究只涉及极少量基因参与重组,因此是一种完全可控的方法。这种方法未来可用于研制生物传感器,利用转基因细菌探测特定化合物,比如基因编程后的细菌能识别出某种感染并发出荧光。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应用,研制出含有转基因微生物的电子装置,这些装置......阅读全文

电流能调控细菌基因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7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内随处可见的氧化还原分子,成功用电流开启和关闭细菌基因,为研制出可接入电子装置的活体组件铺平了道路。  在实验室中,马里兰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威廉姆·本特雷带领其团队将正电极浸入含大肠杆菌的溶液后,释放出的正电荷会引起细菌内一些氧化还原分子氧化,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

盘点:2015年医学与生物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Top10

  美国  人脑研究取得新成果,医学与疾病防治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成果纷呈。  2015年,美国科学家在人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类大脑,尽管它只有铅笔上橡皮擦那么大,发育程度与一个5周大胎儿的大脑相当,尚没有任何意识,但具备人脑绝大多数细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多篇亮点文章告诉你如何延长寿命?

  很多人都想延年益寿,当然他们也会通过进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或摄入健康饮食来维持机体健康,进而增加自己的寿命,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一些能够让人长寿的方法,下面小编对此进行了盘点,分享给各位!  【1】RSOS:新发现---大脑越大,寿命越长  DOI: 10.1098/rsos.160622

梳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

盘点:Nature杂志5月亮点研究速览

  【1】合成生物学:一个用来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内置毁灭开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RISPR的内置器件,它设计用来专门破坏转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通告》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根据6月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发布了“十三五”第一批26个重大项目指南。  6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 340万吨,Pb 500万吨,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

3月28日Nature杂志生物学精选

  封面故事: 发表科学论文方式的转变   本期Nature特刊关注在发表科学论文方面所发生的转变。一篇News Feature文章分析了认为作者付费在线发表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成本的观点,同时几位作者也讨论了他们是如何让“公开访问”(open-access) 的论文发表方式为其所用的。本期

食品检验工教案

第一讲实验室安全知识本讲重点难点 1、 分析实验室一般安全操作守则 2、 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守则 3、 强氧化剂、爆炸性物质的处理与防爆 讲课实施: 一、分析实验室一般安全操作守则 (一)一般安全操作 1.防止中毒 (1)所有试剂药品瓶,要有标签。 (2)严禁试剂入口,用移液管吸取有毒样品时应用橡皮

暨南大学发表细菌通过全局性翻译调控的研究最新成果

  2015年6月19日,国际著名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的成果,首次揭示了细菌通过一种与真核生物完全不同的方式,通过全局调控翻译延伸来应对氧化压力。  生物体需要快速应对各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而活性氧(ROS)所造成的氧化压力是生物体所最经常遇到的不利环境之一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盘点】Nature近期研究亮点汇总

  1. 记忆提取的定向控制  最近,人们已经开始研究海马体中的神经元集群,是怎样编码和再激活记忆了,但对该皮层中假设存在的“top-down”输入信号可能会怎样影响记忆过程相对来说了解很少。在这项研究中,Karl Deisseroth及同事用新的工具和策略来识别,来自海马体的前扣带回(前额皮层的一

2017年5月CRISPR/Cas亮点盘点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小动物活体成像

小动物活体成像   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

小动物活体成像

小动物活体成像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高通量新方法鉴定二甲双胍作用的关键细菌效应因子

  微生物在宿主健康的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诸如药物和饮食等环境因素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生态和功能,进而对宿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1】。二甲双胍(metformin)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另外二甲双胍还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它以一种进化上保守的方式与微生物互作,进而调控宿主生理【2】。另

《科学美国人》: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出炉!

  又是一年将尽,到了盘点的时候,且看《科学美国人》评选出的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  眼控机器:运动受损人士的福音  今年早些时候,当艾瑞克・索拓用思维直接指挥机器手臂将一杯啤酒送入口中,媒体疯狂了。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但背后的技术,是在他大脑中植入的一种电极芯片,这种芯片既昂贵又具有侵入

【综述】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免疫治疗肥胖的新靶点?

  一、引言  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组织器官,它能识别外来病原体,在固有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993年Hotamisligil等发现肥胖动物模型脂肪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增加,首次将肥胖与炎症相联系,直到2003年Xu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部分)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

Nature癌症综述:复制应激与癌症

  基因组的稳定性直接关联到细胞是否发生癌变,而在这其中,DNA复制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最容易致癌的过程。任何导致DNA损伤高水平发生的条件也都会引发复制应激(replication stress),这是基因组不稳定的来源之一,也是癌变前细胞和癌变细胞的一大标志。  来自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

活性氧与肿瘤

  活性氧(ROS)是近年来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发现,ROS不仅参与细胞凋亡、坏死,还可参与细胞间信号转导,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细胞凋亡减少或增殖过度而易引发肿瘤。可见,通过探讨ROS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有望为肿瘤防治打开新的视野。  由超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