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2.44亿年最古老肋鳞裂齿鱼类化石现身云南

10月中旬,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距今约2.44亿年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在亚洲首次发现该鱼类化石。研究人员将该鱼类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这项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同行J》(Peer J)。 距今约2.5亿年前,地球生命历史中发生最具灾难性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为了了解之后的三叠纪生态重建,中科院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对我国云贵地区的三叠纪海相地层进行了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先后发现、命名了21种水生脊椎动物化石。 “本次命名的亚洲肋鳞裂齿鱼发现于云南罗平,是一种小型甲食性鱼类,鳞片较为特殊。目前,该古鱼类物种仅发现三块化石,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的稀有物种。”徐光辉说,肋鳞裂齿鱼类是中三叠世海洋生物复苏时期新鳍鱼类干群的代表物种,......阅读全文

云南发现最古老肋鳞裂齿鱼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该鱼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因此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亚洲肋鳞裂齿鱼距今约2.44亿年,比此前在欧洲发现的肋鳞裂齿鱼类早二百万年。 该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

古脊椎所在云南发现肋鳞裂齿鱼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该种鱼类被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这是该鱼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亚洲肋鳞裂齿鱼距今约2.44亿年,比此前在欧洲发现的肋鳞裂齿鱼类早二百万年。该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

距今约2.44亿年-最古老肋鳞裂齿鱼类化石现身云南

  10月中旬,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距今约2.44亿年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在亚洲首次发现该鱼类化石。研究人员将该鱼类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这项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三叠纪海

研究提出亚洲鳞齿鱼演化研究新观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详细研究了我国贵州、云南2.4亿年前的兴义亚洲鳞齿鱼的解剖学特征,解决了该古鱼类半个多世纪来令人困惑的分类学问题,提出亚洲鳞齿鱼不是鳞齿鱼类而是近鲱形类弓鳍鱼目的近亲(预言鱼目)的新观点。  亚洲鳞齿鱼代表中国三叠纪预言鱼目最年轻的化石记录,其重新归

我国学者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新属种:优美玉带鱼

  据《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命名为优美玉带鱼,并将其归入拱鱼目腊山鱼科。优美玉带鱼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之一,它的发现为了解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铰齿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古脊椎所等揭示肺鱼类食壳性起源与快速演化

  最古老的肺鱼干群成员先驱杨氏鱼是早泥盆世西屯脊椎动物群中原始肉鳍鱼类的典型代表之一,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命名并采用连续磨片法、制成蜡质模型开展研究以来,这条鱼便引起国际上延续至今的对肉鳍鱼类系统关系和四足动物起源问题的反思与讨论。后续相关研究逐渐证明杨氏鱼是肺鱼形类的原始代表,与包括

中耳演化新模式?在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中寻找答案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古脊椎所等在云南禄劝地区首次发现中泥盆世沟鳞鱼

沟鳞鱼科是在泥盆纪末期就已绝灭的盾皮鱼纲胴甲鱼目中的一个单系类群,其模式属沟鳞鱼属(Bothriolepis Eichwald,1840)的研究历史悠久,是胴甲鱼类中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属。全球发现的该属中种的数量迄今已超过60个。除模式属以外,以往得到学界认可的、归入沟鳞鱼科的属仅包括5个

弥曼鱼再研究为解开辐鳍鱼类起源之谜提供新证据

  5月19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课题组卢静等与英国牛津大学同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借助高精度CT扫描技术,他们对4.1亿年前的晨晓弥曼鱼脑颅结构进行了重新研究,揭示了弥曼鱼内颅具有典型的辐鳍鱼类特征,如侧颅管与喷水管,为解开

新研究揭秘“从鱼到人”的关键环节

这些新发现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欣欣向荣;到了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 朱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一直以来,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脊

新研究揭秘“从鱼到人”的关键环节

  这些新发现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欣欣向荣;到了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  朱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一直以来,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脊

中国鱼化石首次揭示硬骨鱼纲的外骨骼腰带

  中国科学家在4月3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记述了两种早期鱼类的腰带,首次揭示了硬骨鱼纲的外骨骼腰带。该研究否定了硬骨鱼纲的腰带与肩带结构不同、不具有外骨骼成分的传统观点,为研究有颌类的早期分化并探讨腰带与肩带在发育上的同源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这是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态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

泥盆纪肺鱼化石新属种揭秘肺鱼取食新模式

会泽滇双翼鱼生态复原图 (罗彦超、马萌绘,罗彦超供图) A,会泽滇双翼鱼犁骨细节;B,会泽滇双翼鱼副蝶骨细节;C,会泽滇双翼鱼翼骨与齿板细节。比例尺为5mm。(罗彦超供图) 有一类非常特殊的鱼,

新铰齿鱼类被发现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一种生活在2.4亿年前的新铰齿鱼类,并将它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在我国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据介绍,该所研究员徐光辉等人开展的此项研究,基于22块完整化

鱼纲分类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1.  熟悉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2.  认识常见代表种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3.  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实验材料鱼类标本仪器、耗材解剖盘解剖器测量尺实验步骤一、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头长:由吻端至鳃

原始胴甲鱼揭秘有颌脊椎动物祖先的鳞列格局

  鱼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体表覆盖的鳞片,鳞片承担了防御、进攻、摄食、过滤、感觉、保护躯体免受磨损和防止寄生虫等功能。此外,鳞片表面的纹饰和腹侧的结构可接收并引导水流、减少阻力。鳞片按照一定的生长模式整齐地排成鳞列,即为成语“鳞次栉比”的出处。鱼类的鳞片是骨质的,属于外骨骼或膜质骨的一部分。鳞片和鳞

中国科学家发现重庆化石库,将影响该领域未来几十年

   导 读  2022年9月28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四篇古生物学领域的论文,它们都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  虽然四篇文章中研究的对象分别是近年在贵州与重庆两个地点发掘的化石,但它们之间却有内在联系:都是与志留纪早期有颌鱼类相关的研

鱼纲分类实验(三)

(4)鳗鲡目体呈棍棒状,现存种类无腹鳍,鳃孔狭窄,背鳍与臀鳍无棘,很长,常与尾鳍相联。鳗鲡(Anguilla japoniea) ——体延长成圆筒状,有胸鳍,奇鳍彼此相联,鳞退化。(5)鲤形目背鳍1个,腹鳍腹位。各鳍无真正的棘,具假棘。体被圆鳞或裸露。鳔有管,具韦伯氏器。多数种类具咽齿而无颌齿,多数

神秘的中华沟鳞鱼原来长这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85.shtm1940年,中华沟鳞鱼成为了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古生代脊椎动物,也是我国华南地区中泥盆系的代表性物种。然而,由于正型标本材料非常有限,中华沟鳞鱼的面貌长期以来一直蒙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近

跨越千万年的演化“谜团”——下巴的奥秘

  来自远古的生物总能为人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供“蛛丝马迹”。比如,人类牙齿的形成,或许就与数亿年前的一种鱼有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重庆秀山县发现了一条全新完整保存的志留纪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为颌与牙齿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实证,重庆市秀山县也成为目前全球

莱阳翼龙化石发现演化新证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33.shtm

鲤形目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鲤形目隶属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有约4200个物种,是现存淡水鱼类最大的一目,占中国淡水鱼类的80%。鲤形目包括主要食用经济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团头鲂、泥鳅等,也包括风靡世界的高档观赏鱼——锦鲤等。鲤形目一直是动物系统学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国际备受关注。我国有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

古鱼兄弟失散4.38亿年-被发现相距不到200公里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次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和之前发现于湖北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

早期鸟喙研究获进展

 研究揭示恐龙向鸟类的过渡比预期的更为复杂。图片来源:《自然》 鸟类的头骨与其恐龙祖先的头骨存在明显差异。现代鸟类鸟喙较大,没有牙齿,脑壳也较大,闭颌肌肉较弱,头骨铰接更明显,拥有活动上颚和悬颌。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却难以确定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按什么顺序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鸟类头

古脊椎所揭示罗平强壮鱼关键头骨特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 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头

云南红河发现2.44亿年前已知尾巴最长的肿肋龙类化石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报道了距今约2.44亿年前一个海生爬行动物新属种——长尾红河龙。长尾红河龙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三叠世早期海相地层,全长47厘米,体形像水生蜥蜴,超长的尾巴尤其

古脊椎所等揭示2.4亿年前最小的预言鱼目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道了贵州中华真颌鱼在云贵地区多个化石点的新发现,详细描述了中华真颌鱼的骨骼特征,澄清了分类学上的争议,提出了中华真颌鱼属于预言鱼目的新观点。 贵州中华真颌鱼命名于1959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近鲱形类之一。模式标本

他们1天发4篇Nature,震惊学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47.shtm   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的三维艺术复原图。从上到下分别为蠕纹沈氏棘鱼、新塑梵净山鱼、双列黔齿鱼、灵动土家鱼和奇迹秀山鱼。拟石科技制图 ■本报记者 胡珉琦

失散4.38亿年的江夏鱼“两兄弟”终于见面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9.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赵文金等在国际学术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封面文章,报道了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志留系下红层清水组中的真盔甲鱼类一新种—九江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