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M2型丙酮酸激酶如何调控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炎症

M2型丙酮酸激酶四聚化能逆转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Warburg效应 M2型丙酮酸激酶在稳定Hif-1α 和调节Hif-1α 下游的靶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M2型丙酮酸激酶四聚化能减弱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M1型巨噬细胞反应 M2型丙酮酸激酶是激活的巨噬细胞糖酵解代谢途径转变的重要决定因子 作为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员,巨噬细胞主要负责清除感染病原体。但是其自身也分为两类种群,即以分泌TNF-α,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为主的M1型巨噬细胞和以分泌IL-10等抗炎性细胞因子为主的M2型巨噬细胞。当巨噬细胞接收到细菌内毒素LPS信号后,其受体Toll样受体4(TLR4,Toll-like receptor)启动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并改变了巨噬细胞的代谢活力。 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内毒素LPS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内大量表达M2型丙酮酸激酶(PKM2,Pyruvate Kinase M2),而丙酮酸激酶是葡萄糖酵解过程中重要......阅读全文

Nature子刊:败血症背后的免疫代谢学机理

  最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曹励之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教授的联合团队揭示了败血症背后的重要免疫代谢学机理。他们发现,巨噬细胞的糖代谢模式原来对败血症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导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VEGFR-3抑制巨噬细胞通路的新机制

  3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免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VEGFR-3形成负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多数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仍有10% ~20% 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重症感染致败血症治疗获新思路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王红艳研究组发现,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 VEGFR-3形成负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致败血症或内毒素休克的发生。   据介绍,宿主的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免疫细胞调控慢性炎症相关肝癌发生的新机制

  2015年10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于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K4 regulates TLR pathways and protects aga

免疫细胞调控慢性炎症相关肝癌发生新机制获进展

  10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K4 regulates TLR pathways and protects against chr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Nature:电刺激激活免疫系统疗法

  一项研究揭示了神经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这会引起医学领域的革命吗?  每一天,Katrin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口袋里取出一小块磁铁,然后把它放贴在锁骨的皮肤上。之后,她会受到60秒钟的电刺激,她的喉咙能感受到轻微的震动。如果她这时说话,就会有颤音。过一会儿,这种感觉会消失。Katrin每天要进行六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组装细菌“大杀器” 免疫系统避免“走火”有绝招

  紧张有序的备战场景,每天在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轮番上演——   敌人触碰警戒线;警戒巡视系统拉响紧急警报;信号兵就位发出组织防御反击的信号;基地提供物资保障;作战部队全员出动;整装之后,旋即发兵,与敌交火。   近日,《细胞》杂志在线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的重要发现,阐述了“基地

免疫细胞治疗DC-CIK细胞的制备方法及SAFIRE功能性...(一)

免疫细胞治疗DC-CIK细胞的制备方法及SAFIRE功能性人CD3单抗摘要SAFIRE是“不含叠氮钠,极低内毒素 Sodium Azide Free Immensely Reduced Endotoxin”的简称。生产中不添加任何载体,内毒素水平低至0.01EU/ug以下,更加适用于体内及体外的功能

唾液中白细胞介素与口腔癌的关系

  人类唾液中富含多种成分,如免疫球蛋白、激素、游离氨基酸、无机离子等,这些成分很好地反映了机体生物学功能及状态。除此之外,经口服或注射的药物亦可发现于其中。然而,这些成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机体在受到疾病的侵扰下,体内免疫水平发生改变,分泌到唾液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发生相应改变,唾液用于疾病的诊断越来

降钙素原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

感染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尽管监测手段多,但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动态监测指标。虽然血细胞分析可反应患者细菌感染的情况,但在创伤、应激时也会升高; 血菌培养只在大量细菌入血时才能获阳性结果; 急性期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在严重细菌感染时表现为血浆浓度明

绿原酸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且预后较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所有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1%,占恶性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每年发病率为5/100 000例,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年;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

清华大学团队发文揭示代谢分子肌酸的免疫调节功能

  2019年8月6日,清华大学医学院胡小玉课题组联合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在《细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Slc6a8介导的肌酸转运和积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应答来重编程巨噬细胞的极化》(Slc6a8-mediated creatine uptake and a

PNAS:分泌型IL-37抑制先天免疫炎症反应

  许多研究发现,IL-37对天然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人外周单核细胞缺失了IL-37后,对LPS以及IL-1a引起的炎症反应敏感型显著增加。另外,小鼠转入外源性IL37后对各类微生物以及化学性炎性刺激的耐受性增高。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IL-37的作用机制类似于其家族内的其它细胞因子:I

中国科学家9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9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NIBS邵锋研究组解析细胞炎性坏死的关键分子机制,还有北京大学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的5-醛基胞嘧啶测序新技术等。  NIBS邵锋研究员近年来发表了多项重要成果,最新这一项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组

2017年6月9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6月9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针对药物BIA 10-2474的神经毒性提出一种潜在的新解释  doi:10.1126/science.aaf7497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美国和意大利的一个

洪明奇院士《Cell》解析肿瘤研究新发现

来自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和肿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症和肿瘤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TNF-α可以作为连接炎症和癌症病理学的一个调控关联子,剖析了这一途径中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证明这一途径是炎症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途径,并且也许可以作为人类癌症临床干

《Cell》:肿瘤坏死因子新发现

来自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和肿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症和肿瘤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TNF-α可以作为连接炎症和癌症病理学的一个调控关联子,剖析了这一途径中的分子与细胞机制,证明这一途径是炎症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途径,并且也许可以作为人类癌症临床干

Cell Discovery:揭示迷走神经调控急性肺部感染免疫的新机理

  4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苏枭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迷走神经-脾脏协同调控急性肺部感染损伤的分子机制》(Signals of vagal circuits engaging with AKT1 in α7 nAChR+C

冠状病毒17问:2019-ncov疫苗有多重要?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一种有包膜(或囊膜)的正链线性RNA病毒,也是一种最大的RNA病毒。冠状病毒属于网巢病毒目。我们通常说的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两个亚科之一。该亚科包括甲、乙、丙、丁(α,β,γ和δ )四个属。  冠状病毒的包膜是由双层脂质和跨膜蛋白组成。病毒的

cell:细菌的脂多糖是如何进入胞浆激活天然免疫系统的

  在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宿主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识别外源微生物信号,其中包括位于细胞膜表面的Toll样受体,这类受体能够识别胞外的微生物组分,比如LPS。另外还有一些存在于胞浆中的受体,它们能够特异性识别入侵细胞内部的微生物成分。此前研究发现LPS如果进入胞浆中,则能够引发caspas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