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微生物所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中取得进展

人们熟知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现象,其基本原理是在高等植物、藻类和蓝细菌这些生物中发生放氧型光合作用。这些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下来,同时将水分子裂解并释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为地球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对有效利用太阳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速工业CO2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化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光合作用被人为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往改造光合作用的研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光反应对光能的利用与转化效率,或提高暗反应关键酶Rubisco固碳效率,很少考虑如何提高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偶联效率。而在实际的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光反应产生能量(ATP)和还原力(NADPH),而暗反应需要消耗ATP和NADPH,才能实现对CO2的还原固定。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阅读全文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中科生信云平台发布 全国多组学技术应用高端论坛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8月8日,由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多组学技术及应用高端论坛暨中科新生命生信培训班”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展示了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在多组学和生命大数据背景下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行业内各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成果转化,邀请了各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丨光化学

  光是生命起源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对光的研究派生了人类科学史上量子力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领域。这其中,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始于20 世纪初。  光化学早期主要是研究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的科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现代光化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不再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吉林省推广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

  日前,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吉林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玉米实地测产,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测确认,单产达到1136.1公斤/亩,再创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新纪录。  几年来,省农科院在省政府实施“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玉

蓝细菌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光合生物制造技术是指以光合生物为平台,将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的技术,可以在单一平台、单一过程中同时取得固碳减排和绿色生产的效果。蓝细菌是极具潜力的光合微生物平台,相比较于高等植物和真核微藻,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生长快速、光合效率高、遗传操作便捷等优势,易于进行光合细胞工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酶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运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对于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面包、奶酪、酒类、酱类等古老的食品可以看出,人类对酶的应用几乎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当然,在19世纪后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尤其是酶学诞生之前,人类所利用的酶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经验及朴素总结。人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对于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面包、奶酪、酒类、酱类等古老的食品可以看出,人类对酶的应用几乎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当然,在19世纪后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尤其是酶学诞生之前,人类所利用的酶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经验及朴素总结。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安捷伦实验室和ATC:解读商业和技术成功结合的奥秘

——安捷伦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专访  自2007年伊始,安捷伦每年都会在美国硅谷总部召开全球范围的ATC(安捷伦技术大会),这是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 博士发起创办的。来自安捷伦全球的技术专家们济济一堂,分享成果,共商技术战略和研发重点。2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深空探测异彩纷呈,宇宙探索发现不断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好奇号”“朱诺号”“卡西尼号”“新视野”号等探测器持续提供着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带天体的相关数据。“旅行者2号”朝星际空间进发;OSIRIS-Rex抵达小行星贝努;“黎明”号完成了探测任务,将在谷神星轨

赤霉素信号途径调控作物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获进展

  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然而,氮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并未带来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新品种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绿色高效提高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8月16日,英国《自然》(Natur

机器学习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大显身手

  如果这是未来的生物学实验室,那么它看起来与今天的实验室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拿着盛有冷冻玻璃管的箱子走过,架子上的化学物质——纯酒精瓶、糖罐、蛋白质和盐是培养和调节微生物的标准物件。如果不是耳朵听到的机械声音,你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里的机器人:它们在风扇的低啸中像蟋蟀一样彼此哼唱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展示创新力量 改变人类生活——2016年十大新兴技术

  芯片器官  微生物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区块链  二维材料  芯片器官带来生物学新视野  很多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和实用药物测试只能通过研究某个器官在工作时的“一举一动”才能进行,一项新技术能在微芯片上培育功能性的人类器官模块,这种“芯片器官”或许可满足这一需要,使科学家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生理

周晓光:MALDI诞生30年小记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MALDI)于1987年首次由Hillenkamp 及Karas提出,如今已经30年。从那时起,通过应用这一“软电离”技术与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的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为生物大分子提供快速和高度可靠检测手段的目的,同时也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了

学术干货:4位学术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用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

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大会报告(二)

  2012年4月21-22日,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召开。大会设立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其中大会报告16个、分会报告90个、征集墙报论文100篇。  大会报告内容广泛,涉及色谱及色谱分离材料最新技术进展、烟草特有亚硝胺分析、生物标志物及毒剂溯源检测、毛细管电泳方法研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上取得新进展

   光合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化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光合作用被人为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种反应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光反应产生能量ATP和还原力NADPH,而暗反应需要消耗ATP和NADPH,实现对二氧化碳的还原固定。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寅研究组针对光反应产生的ATP不能满足暗反应固碳能量

痕量分析实验室

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组(1808组)是在许国旺研究员领导下的、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最具综合实力的课题组之一,其前身是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气相色谱组,2001年更名为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组。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色谱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优势研究领域为应用色谱及相关技术进行石油、化工、食品、

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1 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组成  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等。其特点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等特点,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处理也较为容易,有些养殖废水甚至不需要物理化学处理,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