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刊发社论关注欧洲科研创新

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社论——《创新游戏》(The innovation game),回顾欧洲过去10年科研战略计划并展望其下个10年的科研创新目标。以下为主要内容: 过去10年,欧盟为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计划,比如通过建立欧洲研究区域(European Research Area),克服国家研究经费流动和养老金转存的困难,使科学家能在各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此外,欧盟成员国还一致同意,到2010年止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3%用于科研发展的目标。 但10年过去,计划未见明显成效。政府不愿充分让渡自主权是一个原因,此外,许多国家在增加公共研究经费问题和激励私人研究方面上也并未作出多大努力。 幸而,在欧洲最新一项被称为创新联盟(Innovation Union)的战略计划里,欧洲委员会仍坚持在下个10年里实现这些基本目标。这是绝对正确的做法,因为只有达成这些目标,欧洲才能有实力参与到未来的竞争......阅读全文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新华社:中国科技为何引起《自然》强烈关注

   从中国科学家的基因编辑技术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从中国科研之星到中国基础研究态势,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期密集刊文,关注中国科技,并制作了“中国的科学特辑”,罕见地仅以一个国家的科研进步,作为探讨和介绍的重点。  《自然》杂志网站6月22日刊文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科研国家,在过去

孙枢:科技发展“里程碑”下的思考

  在当今科技全球化时代,我们关心国际科技的进展,国际也随时注视着我国科技的动向。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同我国科技进展相关的两项指标在国外引起注意,最先是《自然》发表文章强调“中国研发强度超越欧洲”,随后美国两年一度的《科学与工程学指标——2014》报告在“学术性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的产出”一节中重点指出,

2018食品科技创新论坛3月在上海举行

   3月的上海,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玉兰花开满街头,带来浓浓的春意。对食品领域来说,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同时,生产出更多创新产品,让大家吃的更营养、更放心,更美味,是整个行业共同的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必定离不开科技创新。3月20-21日,由《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联合食品伙伴网共

高质量发展呼唤原始创新

  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的原始性创新总体能力和水平还不够呢?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与科技基础、文化传统、工业及经济水平等基本因素密不可分。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文化思想之博大精深,对人类创新的贡献也举世瞩目。但由于封建社会及外侵战乱等历史原因和创新管理的问

高质量发展呼唤原始创新

  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的原始性创新总体能力和水平还不够呢?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与科技基础、文化传统、工业及经济水平等基本因素密不可分。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文化思想之博大精深,对人类创新的贡献也举世瞩目。但由于封建社会及外侵战乱等历史原因和创新管理的问

中国人才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综合国力的日臻强盛,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整体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伴随着来自国内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说,我国的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常态”。  那么,这种新常态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新常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科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争议中前行

  本文根据2016年4月14日许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讲堂”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讲座人:许智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曾获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基因梦工厂里那些年轻人:没上大学就做研究

  世界总会让年轻人占领。   曾经和乔布斯一起演讲的小天才Thomas Suarez今年还在读初中,现在他在名叫MakerBot的机器人创业公司研究3D打印机。而出生于1997年的邹奇奇,8岁出版了12万字故事集《飞扬的手指》轰动美国,2013年登上TED时她已有“女权主义者”标签和赢得诺贝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白皮书“把脉”中国科研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PG)11月26日凌晨以中英文两种语言面向全球发布了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的白皮书,其目的旨在为处于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其依据的是NPG近期对1700多名分属不同学科和来自中国各地的一线科研人员进行的

杰青基金20周年:培育青年才俊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团队庆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建伟教授在

美国科学院院士沈志勋:建国家实验室对创新有多重要?

  对实验室而言,大科学装置很重要,但实验室不能仅仅有装置的建设,只有科学家和科学问题的有机结合才能出成果。科学是人做出来的,机器只是个手段。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加快探索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这一主题,由上海市市长杨雄率领的上海市政府代表团于当地时间8月底访问美国。代

宫鹏:一位科学家的文化思考

  2012年初,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Cultural history holds back Chinese research)的文章,认为孔子和庄周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  文章刊发后,随即引发国内媒体和学术界广

第五届民盟高教论坛探讨大学创新

    人们期待通过创新赋予自然、社会更丰富的多样性,赋予自身更多发展机会;否则,不论创新的成就对于行为者来说如何巨大,对于自然、社会都只能是一种折腾。   激烈的冲突、频繁的折腾、无尽的改革,不可能发展好教育;骚动的校园、蠢动的学生、不安的教师,只会导致不忠诚于教育的学校。  

范良藻:中国科技走向何方

党管人才是历史实践的必然回归  走高技术跟踪路线30年了,实践证明,不重视基础研究、单纯跟踪将永远落后。发现和发明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还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世上事殊途同归是经常有的。当然创新比跟踪难得多,难在何处?是体制问题,还是队伍能力所限?  早在200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国科技期刊出路何在?

  今年适逢学术期刊诞生350周年,从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亨利·奥登伯格(Henry Oldenburg)创办世界第一份学术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算起,全世界至今已有几万

中国首家石墨烯上市企业诞生 石墨烯产业“梦之队”崛起

  2014年11月12日,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进入“新三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石墨烯上市企业。  2013年2月,诺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爵士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接受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冯冠平馈赠由中国制造的全球首款石墨烯触屏手机。  ■创新驱动发展   “这

从跟跑到并跑:我国科技论文正向高质量转型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晶体管,为我国未来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成功着陆;5G商用将世界带入高速互联时代;“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使量子计算机获得超凡计算能力成为可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些不断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显着中国科研从昔

北京林业大学翁强教授:热爱与责任让我坚守初心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的初心。”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翁强,用最简短的话语向《中国科学报》表达了他一直以来的淳朴追求。“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立德树人,这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我将所有倾注其中,只为成为一名无愧良心的好教师。”  翁强做到了。  十佳导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他用30多年的时光

代表委员眼里的“十三五”规划科技“干货”

   R&D投入不仅到位还要用在刀刃上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2.5%。部分人大代表在审查报告时认为,要确保这2.5%的投入到位,并且要把钱花好、花到位。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代表说,在“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中有十八个约束性的指标全部完成。预

美国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观点转变和认识

编者按:近日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成为中国创新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也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热点。那么,国外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呢?《科技日报》为此请驻外记者采访国外一些权威人士,撰写了系列报道。 中国的崛起,使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多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十二五”开局 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科技

  编者按:2011年,中国在重大科技领域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不管是在天空、地面,或是水中,科技工作者们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反映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无一不体现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在中国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迈入2012年,人们期待着科技能够让生活变得更

没有谁能阻止中国创新的脚步 咬定创新不放松

今年以来,美国以301调查为名,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肆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并罔顾事实,编造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理由,一方面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一方面限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以图遏制中国高端产业发展和创新的脚步。  然而,谎言终究不是事实。在日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听证会上,针对160

访汪品先饶毅:怎么看中国科技进步赢得世界点赞

【编者按】    《世界首款石墨烯产品出炉,中国石墨烯技术领先全球》《英国杂志密集关注中国科技》《中国真牛!这8个行业领先全世界》《外媒:“中国式创新”将对世界产 生深远影响》《“中国制造”力保全球竞争力》……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为中国创新“点赞”的文章在网络热传,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