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型组合性疗法有望治疗多种人类癌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寻找杀灭癌细胞的新方法,鉴别出了一种能破坏癌细胞的新型通路,相关研究发现有望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抗癌药物更广泛的使用铺平道路。这些名为PARP的抑制剂目前已被FDA批准用来治疗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 在一项概念论证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将PARP抑制剂同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相结合或能对非小细胞肺癌(与BRCA基因突变并无关联)实施两次打击,在小鼠模型和细胞系中进行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DNMT抑制剂能诱发一种模拟癌细胞BRCA突变的效应,以便细胞能对PARP抑制剂的致死性效应产生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损伤修复,从而诱发细胞死亡。 研究者Feyruz V. Rassool教授表示,当联合应用后,......阅读全文

PNAS:嗅到白色?

  如果同时播放许多不同频率的声音,就会产生一种中性的“白噪音(white noise)”。同理,近期神经科学家也表示,他们通过混合气味,已经建立了一个类似的通用气味。这种“嗅觉白(olfactory white)”在自然界中即使有也很少见,但是科学家们却能在研究中利用它们,探索作用机制。

最新PNAS聚焦中国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贵州陡山沱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早期动物化石的黏土矿物——蒙脱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化石,这一发现表明,早期动物可能以湖为家,也就是说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据新华网

PNAS:天然抗癌食物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饮食中含量丰富的一种化合物能够夺走癌细胞逃避死亡的“超能力”。通过改变基因调控中一个非常特异的步骤,这一化合物实质上诱导癌细胞变成了按预定时间死亡的正常细胞。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正常细胞受到严格的程序调控,遵照规律的周期死亡,而

PNAS:植物也有记忆?

  ——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功能像是朊病毒的植物蛋白在插入到酵母中后,能形成植物记忆。  生物通报道:朊病毒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要提起它引起的“疯牛病”,那可是臭名昭著,人人皆知。这种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所以虽然朊病毒叫做病毒

NIBS邵峰再发PNAS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ubiquitin and NEDD8 deamidation catalyzed by bacterial effectors that induce macrophage-speci

PNAS:揭开DNA修复之谜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DNA碱基修复的精密机制,有望帮助医生们判断患者DNA碱基损伤的情况,并预测患者患特定癌症的风险。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由谢菲尔德大学化学系Dr David Williams领导的这项研究,发现了蛋白识别DNA碱基损伤的具体

北大生科院最新PNAS文章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独立完成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Self-assembly and sorting of acentrosomal microtubules by TACC3 facilitate kinetochore capture during the mitotic s

PNAS:天凉为何爱感冒?

  根据耶鲁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相比于人体的中心温度,普通感冒病毒在较低的温度下能够更有效地在鼻内进行自我复制。这一研究发现或许确证了存在争议的一个流行观点:在微冷的天气条件下人们更有可能患感冒。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鼻病毒(rhinovirus)是感冒的

PNAS:癌症免疫新疗法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出一种致命武器,利用一种人造蛋白促进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对抗癌症,杀死了小鼠的脑肿瘤。如果能够证实在人体中同样起作用,它将克服影响免疫治疗效力的一个主要障碍。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这一蛋白由两部分构成――一个专门与肿

PNAS:“根深柢固”背后的秘密

  在地球上绝大多数极端环境中,拥有顽强生命力的植物都能够在其中扎根生存。人们常说根深柢固,植物的根往往能够穿透坚硬的土层深入地下,那么这样的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近日,康奈尔大学和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和植物学家们,通过先进的3D实时成像系统首次捕捉到了植物根部运

PNAS:细菌的“末日”抉择

  若是飓风将近,想必大家都要早早开始做准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也是如此。在一项新研究中,Rice大学和休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枯草芽孢杆菌为在艰苦环境下生存做准备的复杂机制,该机制可以延迟芽孢的形成。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枯草芽孢杆

PNAS:分子伴侣的叛变

  研究人员发现,氧化应激能够让细胞中的一个良性蛋白叛变,使其成为强大同盟,共同致使神经元死亡。该研究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治疗多种疾病的通用方案,文章于三月四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人员针对被称为酪氨酸硝化的氧化应激进行研究,揭示了酪氨酸硝化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这一过程涉

PNAS:细胞的自然之力

  如果将特定类型的活细胞涂布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细胞会在玻片上缓缓移动,找到它们的邻居,自组装成为简单原始的组织。斯坦福大学的新研究能解释这一现象,并能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生物体的机械力结构和行为。   化学工程师Alexander Dunn博士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对活细胞内和细胞间

华大基因再发PNAS文章

  作为基因组测序领域的排头兵,近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中科院系统,以及韩国,美国等处的科学家合作,发表了题为“Insights into salt tolerance from the genome of Thellungiella salsuginea(《小盐芥基因组研究揭示其耐逆奥妙》

PNAS:环境造就癌转移

乳腺癌的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中的遗传学改变,Johns Hopkins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癌转移也同样依赖于肿瘤的蛋白外环境,科学家们提出,乳腺癌细胞周围的蛋白网络可能含有关键性分子信号,触发了乳腺癌的转移,该文章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人员甚至发现,肿瘤外环境竟能诱使

蒲慕明院士最新PNAS文章

  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近期其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题为“Axon position within the corpus callosum det

武汉大学最新PNAS文章

  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3 ligase WWP2 negatively regulates TLR3-mediat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targeting TRIF for ubiquitinatio

PNAS:膜蛋白转运之谜

  膜蛋白对于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但人们并不清楚这些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是如何到达膜上的特定位点的。日前,科学家们鉴定了负责膜蛋白进出的分子机器,解答了这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谜题。他们希望这一突破性成果能够最终被用于抗菌药物的设计。   Bristol大学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研究团队,

-PNAS:大脑如何形成褶皱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之所以布满褶皱并具有核桃似的形状,是因为大脑皮层即灰质的快速生长受到了白质的限制。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皮层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取决于两个简单的几何参数———灰质的生长速度及其厚度。今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研究显示,可以在实验室利用双层凝胶模拟大脑褶皱的

《PNAS》解密能传染的癌症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袋獾的传染性癌症能逃避动物免疫系统的检查。这种被称为袋獾面部肿瘤(DFTD)的疾病会把正常修饰细胞表面,可以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蛋白表达关闭,从而导致免疫系统无法将癌细胞与其它细胞区分开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PNAS:细胞癌变的完美再现

  果蝇翅膀可能成为解开细胞癌变机制的关键钥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Marco Milán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完美再现了细胞转变为癌细胞时的每个步骤。该文章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这一模型展示了基因组不稳定性和

PNAS:治疗性抗体新思路

  来自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抗体,证实其能够异常有效地防止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病以及2型糖尿病相关的有毒蛋白颗粒形成。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蛋白质不适当聚集形成颗粒,损害大脑(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病)和胰腺(2型糖尿病)中的细胞

PNAS:为何动物能看见物体?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让眼睛误认为世界比实际更加明亮,利用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研究者就能在昏暗光线下激活眼睛肿一小群视网膜神

PNAS:老病毒诉说新故事

  逆转录病毒是一类能够跨越物种障碍感染新宿主的重要病毒,但目前对于它们的进化史所知有限。通过绘制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这类逆转录病毒的基因成为了宿主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部分)的图谱,瑞典乌普拉萨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提供了一些关于逆转录病毒和它们的宿主之间进化关系的独特认识。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美

PNAS:为何男性更易受感染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睾酮水平高的男性,对流感疫苗的应答能力较差。文章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显示,与女性或低睾酮水平的男性相比,,血液循环中睾酮含量高的男性,在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较少。   人们注意到不知为何,男性比女性更容易

上海生科院最新PNAS文章

  4月1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组题为Gene duplication confers enhanced expression of 27-kDa γ-zein for endosperm modification

PNAS:如何遏制亚洲禽流感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仔细分析了越南北部的一个活禽市场,由此构建了结构模型,并指出这种活禽市场构成了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支持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但是一些简单的消毒措施也许能破坏这个网络。相关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动物及人类严重的、有时是致死性

PNAS:IVF争议获新证据

  卵泡是容纳和释放卵子的重要结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雄性激素可以促进卵泡的发育,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关于雄性激素对雌性生育能力的影响,在生殖内分泌学领域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而这项研究显示,雄性激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有研究指出由于种种因素,中国的不孕不育

PNAS:HIV传播的隐秘机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计,目前全球有3400万人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其中10%是儿童。尽管现在采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控制HIV感染,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科学家们还是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预防新感染,并有可能最终将这一病毒清除出人群的疫苗。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HIV疫苗接近提供充分的

PNAS:鼹鼠抗癌启示录

  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在新研究中确定了盲鼹鼠是如何对抗癌症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不同于三年前他们在其他的长寿抗癌鼹鼠种类裸鼹鼠中所观察到的机制。   这一由Vera Gorbunova教授和Andrei Seluanov助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盲鼹鼠中一些异常生长的细胞分泌干扰素β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