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白(3)

生物学功能携带蛋白质代谢去向信息糖蛋白寡糖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决定着某种蛋白质是否在血流中存在或被肝脏除去的信息。A.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铜蓝蛋白。肝细胞能降解丢失了唾液酸的铜蓝蛋白,唾液酸的消除可能是体内“老”蛋白的标记方式之一。B.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膜上唾液酸的含量远高于成熟的红细胞膜。用唾液酸酶处理新生的红细胞,回注机体,几小时后全部消失。而末用酶处理的红细胞,回注几天以后,仍能在体内正常存活。寡糖链的关键作用淋巴细胞正常情况应归巢到脾脏,而切去唾液酸后,结果竟然归巢到了肝脏。在原核中表达的真核基因,无法糖基化。糖蛋白可以是胞溶性的,也可以是膜结合型的,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在也可存在于细胞间质中。糖蛋白在动植物中较为典型,脊柱动物中糖蛋白尤为丰富,如金属转运蛋白(转铁蛋白)、血铜蓝蛋白,凝血因子、补体系统、一些激素,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前脑下垂体分泌,促进卵子和精子的发育......阅读全文

唾液酸简介

唾液酸(Sialic acid)唾液酸是9-碳单糖的衍生物。名字来自于希腊文(σιαλοσ (sialos) ‘saliva’ )这是一种能使唾液产生光滑感觉的负电荷离子。它不仅具有"诱导"入侵病菌的作用,认知是神经节苷脂的传递递质,并且是大脑的组成部分。中文名唾液酸外文名Sialic acid中文

唾液酸简介

唾液酸(Sialic acid)唾液酸是9-碳单糖的衍生物。名字来自于希腊文(σιαλοσ (sialos) ‘saliva’ )这是一种能使唾液产生光滑感觉的负电荷离子。它不仅具有"诱导"入侵病菌的作用,认知是神经节苷脂的传递递质,并且是大脑的组成部分。中文名唾液酸外文名Sialic acid中文

什么是唾液酸?

唾液酸(Sialic acid)唾液酸是9-碳单糖的衍生物。名字来自于希腊文(σιαλοσ (sialos) ‘saliva’ )这是一种能使唾液产生光滑感觉的负电荷离子。它不仅具有"诱导"入侵病菌的作用,认知是神经节苷脂的传递递质,并且是大脑的组成部分。

血清唾液酸测定

血清唾液酸测定是对血清内的唾液酸进行测定含量,血清唾液酸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有关,且与细胞恶变、癌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粘附性降低以及肿瘤抗原性密切相关。测定血清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辅助性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血清唾液酸测定

血清唾液酸测定(SA)【参考值】1.29~2.42mmol/L(40~75mg/dl) (NANA-ALD比色法)【换算系数】mmol/L×30.39= mg/dl,mg/dl×0.0323= mmol/L【临床意义】唾液酸为N-乙酰神经胺酸或任何其酯或其醇羟基的衍生物,位于细胞膜糖蛋白侧链末端,是

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表面是否有补体受体

C3B受体(CRⅠ)/CD35分子主要表达于B细胞表面,能与补体裂解片段C3b结合,为C3b受体,又称补体受体Ⅰ(CRⅠ)。抗体致敏红细胞(EA)结合补体C3b可形成EAC复合物,B细胞通过表面C3b受体与EAC中的C3b结合可形成以B细胞为中心的EAC玫瑰花结。T细胞不表达C3b受体,因此。EAC

基础:血清唾液酸检验

为方便广大考生,医学教育网整理了医学检验士考试相关考点,以供参考。 【参考值】331±43.9mg/L 【临床意义】唾液酸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有关,且与细胞恶变、癌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粘附性降低以及肿瘤抗原性密切相关。测定血清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

唾液酸的物性数据

性状:无色结晶。熔点(ºC):185-187(分解)比旋光度(º,C=2,水中 ):-32溶解性: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氯仿。

什么是细胞表面识别?

中文名称细胞表面识别英文名称cell surface recognition定  义细胞之间通过其表面各种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识别的过程。识别位点一般是糖蛋白,相互识别的细胞表面都有这种糖蛋白的受体以介导此过程。在细胞黏附、增殖和移动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信号

细胞表面受体的概念

如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红细胞受体;B细胞表面的Fc受体、C3b受体和抗原受体 (SIg)等。此外,如激素、毒素、病毒和细菌的粘着等亦均存在相应的受体,它们只有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物效应

细胞表面受体的概念

细胞表面受体是嵌入细胞质膜的受体。它们通过接收(结合)细胞外分子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作用。它们是特殊的整合膜蛋白,允许细胞和细胞外空间之间的通讯。细胞外分子可能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分子或营养素;它们与受体反应以诱导细胞代谢和活性的变化。在信号转导过程中,配体结合通过细胞膜影响

细胞表面受体的机制

已经提出了两种模型来解释跨膜受体的作用机制。二聚化:二聚化模型表明,在配体结合之前,受体以单体形式存在。当激动剂结合发生时,单体结合形成活性二聚体。旋转:与受体细胞外部分结合的配体诱导部分受体跨膜螺旋的旋转(构象变化)。旋转会改变受体的哪些部分暴露在膜的细胞内侧,从而改变受体与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相互作

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是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可大致分为五类:钙粘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及透明质酸粘素.  细胞粘附分子都是跨膜糖蛋白,分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①胞外区,肽链的N端部分,带有糖链,负责与配

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是T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并与之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可表达于所有成熟的T细胞表面。大多数成熟T细胞(约95%)的TCR分子由α链和β链两条异二聚体肽链组成,小部分由γ、δ链组成。T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编码α及β的基因决定TCR的高度多态性,不同的T细胞克隆有不同的TCR,能

HIV通过“绑架”细胞表面分子入侵细胞

  艾滋病病毒(HIV)是怎样将遗传物质注入细胞的?弄清这个问题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美国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HIV入侵细胞的关键环节:为顺利突破细胞膜的阻拦,HIV会“绑架”细胞表

唾液酸的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52、氢键供体数量:73、氢键受体数量:9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55、互变异构体数量:2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777、重原子数量:218、表面电荷:09、复杂度:403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612、不确定原子立

血清唾液酸检验的意义

【参考值】331±43.9mg/L 【临床意义】唾液酸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有关,且与细胞恶变、癌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粘附性降低以及肿瘤抗原性密切相关。测定血清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辅助性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SA明显升高的疾病有:急性白血病、食道癌

血清唾液酸测定的简介

  血清唾液酸测定是对血清内的唾液酸进行测定含量,血清唾液酸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有关,且与细胞恶变、癌转移、浸润、失去接触性抑制、细胞粘附性降低以及肿瘤抗原性密切相关。测定血清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辅助性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血清唾液酸测定方法介绍

【参考值】1.29~2.42mmol/L(40~75mg/dl) (NANA-ALD比色法)【换算系数】mmol/L×30.39= mg/dl,mg/dl×0.0323= mmol/L【临床意义】唾液酸为N-乙酰神经胺酸或任何其酯或其醇羟基的衍生物,位于细胞膜糖蛋白侧链末端,是细胞膜表面受体的重要组

关于唾液酸的基本概述

  唾液酸是神经氨酸中氨基氢或羟基氢被取代的一类衍生物的总称,通常也指代此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广泛存在于动物体组织,在其他生物体也有少量分布,主要作为糖蛋白和神经节苷脂的组成成分。唾液酸可以阻止病菌入侵。唾液酸同时也是流感病毒的受体,是流感病毒结合在黏液细胞中的结合

唾液酸的基本信息

唾液酸(SA),学名叫作“N-乙酰基神经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它最初由颌下腺粘蛋白中分离而出,也因此而得名。唾液酸通常以低聚糖,糖脂或者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人体中,脑的唾液酸含量最高。脑灰质中的唾液酸含量是肝、肺等内脏器官的15倍。唾液酸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母乳,也存在于牛奶、鸡蛋和奶酪中。

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实验

免疫荧光抗体法             实验方法原理 用人结肠癌细胞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得鼠抗人结肠癌细胞表面抗原(Ag)的单克隆抗体 IgG(第一抗体),二者可以发生特异性的

细胞表面标记的检测技术

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 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标本的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 APAAP(Al

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实验

免疫荧光抗体法             实验方法原理 用人结肠癌细胞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得鼠抗人结肠癌细胞表面抗原(Ag)的单克隆抗体 IgG(第一抗体),二者可以发生特异性的

什么是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表面抗原是抗原的一种,血液中主要存在着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种细胞有着各自的表面抗原,当有不同抗原的细胞进入之时,身体就会发生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损害。  细胞表面有糖蛋白,这种蛋白质上有多糖,起到识别作用,当无法识别的糖蛋白进入血液就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引来严重后

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特点

细胞表面受体是细胞表面能与某些特定生物物质结合的特定结构。如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红细胞受体;B细胞表面的Fc受体、C3b受体和抗原受体 (SIg)等。此外,如激素、毒素、病毒和细菌的粘着等亦均存在相应的受体,它们只有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物效应

细胞表面标记的检测技术

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 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标本的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 APAAP(Al

T细胞表面的激素介绍

T细胞表面还具有多种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等受体,如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前列腺素E、胰岛素等激素受体,内啡肽、脑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受体,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受体。免疫细胞表面的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受体是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介绍

如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红细胞受体;B细胞表面的Fc受体、C3b受体和抗原受体 (SIg)等。此外,如激素、毒素、病毒和细菌的粘着等亦均存在相应的受体,它们只有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物效应。

间接染色步骤(细胞表面染色)

实验概要间接标记需要两个孵育步骤,先与一抗再与合适的第二抗体孵育,二抗(不是一抗)结合了荧光染料(FITC、PE、Cy5 等)。请注意这是一个普遍的程序,您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实验步骤1. 收集并洗涤细胞,然后确定细胞总数。细胞通常在聚苯乙烯的圆底 12 x 75 mm2 Fal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