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口服抗凝与抗血小板联合如何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

对于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尽管曾有指南建议给予三联抗栓治疗,然而迄今并无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显示三联治疗最为合理。事实上,临床医生对双联治疗是否有效、三联治疗是否安全等问题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临床研究显示,在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有指南一般建议,在口服抗凝药的基础上,加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即三联抗栓治疗。然而,临床上对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总是心存顾虑。在有抗凝适应症的介入治疗患者,如何兼顾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如何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如何实现获益最大化并将风险降至最低,是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两难境地。 荟萃分析发现,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较,有口服抗凝指证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三联抗栓(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血......阅读全文

口服抗凝与抗血小板联合如何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

  对于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尽管曾有指南建议给予三联抗栓治疗,然而迄今并无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显示三联治疗最为合理。事实上,临床医生对双联治疗是否有效、三联治疗是否安全等问题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临床研究显示,在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需行经皮

NSAID与抗凝药联用增加出血风险

  欧美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抗凝治疗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或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临床相关性出血及大出血具有相关性。论文于4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3内科学》(JAMA Intern Med)。    此项研究共纳入8246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并评估了抗凝药利伐沙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一 )阿司匹林 :当脑缺血引起细胞代谢异常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 ,能有效降低氧化效应 ,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还可抑制氨基酸代谢而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研究显示 ,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早期使用阿司匹林 (160毫克 /天 )能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二 )

新型口服抗凝药不增加脑微出血风险研究概要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不增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微出血的可能性。研究者Tsukasa Saito(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表示,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在1年内没有发生脑微出血。    研究者对69例非瓣膜性房

房颤抗凝中的出血风险管理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该病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是心源性卒中。房颤与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约增加5倍,更重要的是这类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体内血栓的主要来源(90%)是左心耳。    美国已批准左心耳封堵术用于此类患者的预防止

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和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主要治疗之一。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胃肠道出血率很低,但是双联及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较单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两倍多;2009年一项研究(NationalCardiovascularDataRegistry)显示,PCI术后出血发

口服抗凝药物与停药反跳

  “反跳”常被心内科医师用来描绘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骤停后血栓事件的突然增多;但是血栓事件的增多一定就是反跳吗?可能是简单反应压制因素去除后疾病回到原来的进程。自20世纪60年代关于抗凝药物停药后是否存在反跳现象一直存在争议,真正的反跳现象指药物停用后短暂突然的动脉/静脉血栓事件增加,继而减少。

如何选择不同的新型口服抗凝药?

  一项对4种用于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的间接对比分析讨论了它们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差异。在缺乏任何直接头对头比较研究的前提下,对这4项已经发表的、分别比较NOAC和华法林的临床3期研究进行分析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但这仅是一个间接比较。该研究于2014年5月发表在《Thromb

抗凝、抗血小板、溶栓的区别

“抗凝,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blah,blah, blah”,这句话貌似已经成了最热门的开篇语。当然,这也是事实。然而,有些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究竟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有什么区别?人体正常止血过程要说明上述三者间的差别,让我们先从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开始。人生在世,难免磕磕碰碰,止血对我们的生存

房颤患者抗凝桥接治疗的出血风险分析

  一项新的观察性研究分析显示,需要中断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AF)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桥接治疗与无桥接治疗的患者相比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论文于2014年12月12日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ORBIT-AF登记研究结果显示,30天时,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