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纪念中国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5周年

编者按 2016年是“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5周年。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钱学森不仅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开创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与国外同行相较,独树一帜,屹立群伦。在2016年4月24日,我国第一个航天日来临之际,纪念钱学森,从他长期的重大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多彩的艺术思维中发掘创新的原动力,显得尤为必要。 铸就不朽航天丰碑 有人说,伟人和大师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出一个。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钱学森真正是一代宗师。面对国家需求,钱学森历经人生五次重大抉择,留美期间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作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他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他一生所追求的系统工程与总体设计部思想更是推进了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钱学森开创的系统工程“中国学派”,与国外同行相较,独树一帜,屹立群伦。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阅读全文

赵文津:“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许多例子说明,我们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曾经起步较早,但最后又落在国外的后面。所以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安排好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应总结反思一下几起几落的教训。没有政策的连续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复复是难以征战“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够受重视、能不能够发挥重要作

弘扬钱学森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重温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回顾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

钱学森遗体在京火化

  11月6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向公众开放,社会各界群众祭奠。图为钱学森的灵柩抬出追悼厅。   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遗体今日在京火化。   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

温家宝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

“我来看看您。大家都很想您。”8月3日下午3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家,看望这位曾经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中有过突出贡献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您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勤勤恳恳,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对科学精益求精,是科学家的榜

葛剑雄:“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CFP小学语文课本 资料图片   主讲人:葛剑雄   时间:2013年10月27日   地点:齐鲁大讲坛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位女科学家得诺贝尔化学奖,华裔科学家张锋失之交臂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编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CRISP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诺奖候选的光环所围绕。为了CRI

钱学森:系统工程中国学派蔚然成林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因“两弹一星”而彪炳史册;直指学校教育与杰出人才关系的“钱学森之问”,持续激励我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科学巨匠晚年用力最勤、牵念最深、成就最大的研究,是一个今天已为人熟知的概念:系统工程。  40年前的9月27日,钱学森发表学术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

王越院士: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科学与技术紧密互动

  中国科学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强国建设发展中持续作出杰出贡献,由此我由衷祝愿:进一步加强钱学森先生提出,老一辈科学家努力工作贯彻的“技术科学理念”“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者构成体系”,在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化解“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主要矛盾中加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三

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 展示他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

  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钱学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原因可以归纳出若干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从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讲起,或许能为当今年轻人提供一点启迪和参考。  人们一般把钱学森留美及以后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留学美国阶段,从1935年到1955年二十年。这个阶段钱学森作为技

《钱学森》:读懂钱学森这本丰厚的大书

  《钱学森》,中央电视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钱学森》摄制组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价:28.00 元  为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纪念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中央电视台六集传记电视纪录片《钱学森》于10月25日晚22:30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10月26日晚19:

多位院士专家研讨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

  2009年10月31日,大师钱学森逝世。  一年后,钱学森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话,依旧让世人反复咀嚼,并渴望找到答案。  从钱老自身的科学和教育思想出发,是求答“钱问”的思路之一。  2010年10月30日,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举办的钱学森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郭永怀、李佩命名两颗小行星

近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永怀教授及其夫人李佩教授对我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在中国科大六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享年98岁    钱学森 资料图片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

历史:一场被动的人才交换促成一双中科院院士

   【直到30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瞥见了一本大连理工大学校史才恍然大悟。原来竟是钱学森所长亲自促成此事!】  现在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根据科研需要和人才自身特点直接进行人才交换的事情已非常罕见。但上个世纪60年代,在中科院和高校之间却发生过一场有趣的人才交流,被悄然交换了工作单位的俞鸿儒和钟万勰二人

杨福家: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

杨福家简介 杨福家,出生于1936年6月,宁波籍。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2-1996),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87-2001)。杨福家教授也是复旦大学玻尔教授(中国第一位以玻尔命名的物理学教授)。1984年,被评为国家

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展在京揭幕

11月11日,以“钱学森与中国科学”为主题的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展揭幕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兼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以及钱学森先生的家属钱永刚共同为展览揭幕。揭幕仪式由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主持。  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

水稻“世界波”折射创新之力

  日前,由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在阿联酋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按照合作计划,未来水稻有望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形成大片“人造绿洲”,不但提升阿联酋粮食自给能力,而且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会将目光投向

钱学森追悼会今天上午举行 将向公众开放

  据悉,钱老的追悼会已经定于11月6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近日来,前往钱老家中灵堂悼念这位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的人群络绎不绝。中新社发李京生 摄   近日,“钱学森展览馆”在钱学森生前念书的北京师大附中“百年附中会堂”落成。馆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图片、纪录了中国“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的生

评论:打破唯分数论北大责无旁贷

  破除“唯高考分数论”,试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不可能是直视无碍的坦途。何以保证招考公平,是沉甸甸的现实命题。   11月8日,北大公开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联名写给校长周其凤的公开信,建议进一步加大北京大学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

潘建伟院士:中国科学家要再“贵气”一点、“好斗”一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当主持人介绍到潘建伟时,坐在会场前排的潘建伟站起身,向后排的听众打了个招呼。  上台演讲时,潘建伟笑着说:“刚才报名字的时候又报了很多头衔,其实既然是关于科学精神的论坛,报一个学者的身份就行了……”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拼命地

谷德权研究员荣获“科学中国人2012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6月22日,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嵌入式软件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谷德权/T.John Koo研究员荣获“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创办于2002年,由中国科协主管的《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目

评论:科技战线要避免“马太效应”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社会加给他们的荣誉、利益、地位、掌声越来越多,而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

李政道获"世界杰出华人奖":继续为荣耀中华努力

  首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11月6日在北京亲手接过“世界杰出华人奖”证书及奖杯。  “接受这个奖励,是我莫大的荣誉”,李政道表示,他将与其他杰出华人一起,继续为祖(籍)国的强大,为民族的奋起,为荣耀中华努力。  “世界杰出华人奖”由“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于2003年创办,至今

评论:屠呦呦得大奖是反思学术体制的好机会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是发现治疗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日前获得了拉斯克奖。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9月14日《北京晨报》)。  尽管美国期刊杂志《细胞》对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评价:“由

朱光亚: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1991年4月27日,新当选的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右)和名誉主席钱学森在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   他扎扎实实地做事,却有战略家的眼光;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却是轰轰烈烈的大事。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

初心薪火相传|守护绿色明珠 瞄准世界一流

   与国家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迎来90岁华诞。  “90年来,我们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华南植物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了新时代。”

中南大学校长就22岁学生当研究员回应社会关注

  近日,因大学讲师不教课被网友称实行“最激进改革”的中南大学再传出“惊人”消息:该校年仅22岁的学生刘路凭借攻克困扰国际数理逻辑界17年之久的“西塔潘猜想”,被一举破格擢升为教授级研究员。这也成为该校改革的最新注脚。   中南大学此举有何深意?体现了何种高校深化改革与人才培养、成长理念?就此问题

钱永健:我的DNA来自中国 癌症是终极挑战

今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十三日说,幸运是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最大原因。 美国西部时间十三日下午五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举行了钱永健和媒体的电话记者会。包括本社、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媒体参与了电话提问。平素治学严谨、为人谦逊、行事低调的钱永健再次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质。 幸运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李家春院士:结合国家需求选择人生

  2012年8月19日,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   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李家春院士。他说,这次世界力学家大会是依靠力学界和理事会的同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申办成功的。问起他自己的研究生涯,他说:“我国的力学事业是因国家需要发展起来

刘忠范院士:怀柔科学城建设要突显科学文化要素

  作为一名新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将提案瞄准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他表示,真正的文化应散落在大街小巷中,怀柔科学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建设要突显文化要素,比如在怀柔科学城,可增设科学家雕塑,以科学家命名道路,把“街巷文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