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汉族人群MHC遗传变异图谱完成

由安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开展的人类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全覆盖深度测序近日完成。该研究构建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中国汉族人群MHC遗传变异数据库(Han-MHC),并阐述了其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相关成果5月23日在线发表于。 MHC又被称作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位于6号染色体上,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涉及几乎所有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人称之为人类的“主要抗原”,阐明该区与疾病的关系一直是生命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欧洲人群利用已建立的5225例来自I型糖尿病联盟的MHC区域遗传变异参考图谱,开展了众多欧洲人群复杂疾病的MHC关联性研究。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MHC遗传变异参考图谱,目前国内鲜有利用精细定位策略寻找MHC区域与中国人群复杂疾病相关致病性的变异研究。因此,亟待针对中国人群MHC区域展开大规模、系统性......阅读全文

贺林院士呼吁精准医学不应泛用更不应滥用

  随着基因组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临床药物治疗的认识和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研究进展,促进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使得药物治疗的模式也开始由过去的“经验性用药”转向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用药”模式的改变。  12月10日,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林院士

中国学者发表117篇CNS文章:清华大学16篇冷冻电镜成果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8篇,Nature 发表了53篇,Science 发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独立的一

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91项。根据我委相关规定,经过初步审查,并与巴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为16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

昆明动物所等揭示朱鹮群体演化历程

  1月11日,《当代生物学》以The Genomic Footprints of the Fal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国捷课题组、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该工作将57份博物馆

第六届AOHUPO大会报告集锦(二)

  第六届亚太人类蛋白质组组织(AOHUPO)大会于2012年5月5日下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蛋白质组学学术峰会。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提交相关领域学术论文近400篇。5月6日,大会继续进行,各

8月6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文章:HIV-1 RNA基因组二级结构被确定   根据对从感染性病毒颗粒提取出的真实HIV RNA所作的分析,研究人员已确定了一个完整HIV-1 RNA基因组的二级结构。单链病毒RNA基因组内的二级结构已知具有几种功能和调控作用,但此前研究人员尚未对任何病毒的完整RNA进行过全面分析。

微生物核酸我都行!新冠疫情拉动采购MALDI-TOF中标汇总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以及事态的变化令每个人动容。截止到2020年4月3日12时,我国共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804例,累计死亡病例3331例;而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100万例,多个国家确诊病例已超中国:美国成为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24万例;

我国专家团队成功筛查出6个肺癌风险基因位点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沈洪兵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对8000余名肺癌患者和9000余名健康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比较后,成功筛查出6个肺癌风险基因位点,其中4个位点是首次报道的中国人群肺癌易感位点。该研究结果7月初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遗传》上。   据介绍,该研究是第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公示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专家审定会日前在京结束,共有9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目前,此次评选活动进入公示异议期。异议期自公示之日起为期60天。   本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继1999年首届评选后的第十三次评选,评选对象为全国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间的博

Nature Genetics:复旦参与发现前列腺癌风险的影响机制

  来自芬兰、瑞典和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在2014年1月份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与一种转录因子相关的前列腺癌风险影响机制,这种转录因子能够更强地结合到一个特殊的SNP变异上,从而启动一种遗传学程序,增强前列腺癌的增生和转移。这项研究由芬兰科学

网瘾基因检测:真事实or伪科学?

  从口腔黏膜提取DNA做基因解码分析,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网瘾倾向?连日来,武汉中南医院体检中心一个全新的检测项目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网友对所谓的“网瘾基因检测”提出质疑,普遍认为这是“伪科学”、是“科学算命”。记者调查发现,医学上根本没有“网瘾基因”这一说,所谓“网瘾基因检测”不过

复旦大学Nature子刊亨廷顿氏病研究新突破

  来自复旦大学、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和美国Baylor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对突变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HTT)毒性效应起抑制作用的重要基因,这一发现对于了解亨廷顿氏舞蹈病的发病及进程机制,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 24日的《自然神经

早期诊断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无创性检测指标或成

    在临床工作中,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排斥反应的临床判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移植物功能状态及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指标。因此,在实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能发现一些预警分子可能对实体器官移植的发展起

小鼠H-2基因图

  小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几十种以上,由常染色体H-1、H-2、H-3……、H-30等基因编码(H表示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此外,还受小鼠性染色体基因(雄性为XY,雌性为XX)控制。其中H-2抗原为小鼠主要组织相窜性抗原系统,而其他抗原均系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恐惧感如何产生?又该如何应对?

  提到恐惧,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比如社交恐惧症、一些恐惧害怕的记忆等等,那么恐惧感到底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克服恐惧症呢?看看下面的研究或许能够帮到你!  【1】恐惧不可怕,抹除就好  DOI:10.1016/j.neuron.2017.08.004  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减弱参

Nature综述:迈向精准医疗的挑战

  斯坦福大学的Euan A. Ashley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发表了一篇综述,探讨了基因组测序的临床应用。这篇文章覆盖了多个话题,从人类参考基因组的种族背景到精准医疗的公众兴趣。他也从技术角度讨论了复杂区域的变异检出。  Ashley认为,基因组学中许多现有的标

补体如何合成与代谢-生化检验

补体如何合成与代谢:1.补体编码基因:补体成分十分复杂,各编码基因分散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补体成分的许多蛋白质分子具有同分异构现象,显示其遗传多态性。几乎所有补体蛋白均为单位点常染色体等显性遗传。编码人C4、C2、B因子的基因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与MHC的基因相邻,命名为Ⅲ类组织相容性基因;与C3、

2020“引文桂冠奖”公布 “诺贝尔奖级别”科学家都有谁?

  迄今为止,已有54位 “引文桂冠奖” 得主荣获诺贝尔奖  来自六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24位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获得2020年度“引文桂冠奖”  英国伦敦,2020年9月23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CCC)今天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

昆明动物所等人群大脑结构差异遗传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抑郁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早期的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证实,抑郁症是由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样本量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易感基因被报道出来,然而绝大多数易感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仍不甚清楚。   SLC6A15基因是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的关系

HLA是3个英语单词的大写字头,H代表人(Human),L代表白细胞(Leuc ocyte),A代表抗原(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写为HLA)。HLA是组织细胞上受遗传控制的个体特异性抗原,最早是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发现的,现在发现该抗原广泛分布于皮肤、肾、脾、肺、肠和心等组织器官有核细

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今日发布

  爱思唯尔今日发布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榜单内容可在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网站查阅浏览。  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表彰引领学术进步的杰出学者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根据去年的结果进行了复查和更新,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或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nce Repeat,SSR),是指基因组中以少数几个核苷酸(多数为2-4个)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序列。其中最常见的是双核苷酸

法医DNA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法医DNA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庞晓东 陈学亮 荣海博 俞丽娟 管桦 张涛公安部第一研究所DNA检测技术的应用,为法医学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通过对遗传物质DNA的序列多态性及长度多态性的检验,即可实现个体识别及亲权鉴定,该技术正在成为当前法医物证鉴定最

重磅: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出炉(含全名单)!

朱健康中国科学院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施一公西湖大学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韩家淮厦门大学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Melitta   Schachner汕头大学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曹雪涛南开大学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化,遗传和分子

分子标记

内容:一、遗传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 三、染色体原位杂交 四、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中选择都是基于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的,当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简单或即使较为复杂但表现加性基因遗传效应时,表型选择是有效的。但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为数量性状,如

PCR技术(十五):个体配子DNA序列的PCR分析

高等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依赖于选择性杂交后代的分析或者通过家系分析法来计 算连锁关系。对人类而言仅后者是可行的。使用长度多态性限制片段(RFLPS)在构 建人连锁图谱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为了对带有与已知表现型相关的RFLP标记的基 因进行定位,首先得建立间隔约10CM的遗传标记束(平均1CM等于1%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二)

3.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微卫星DNA 作为遗传标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微卫星标记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1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遗传变异,在本质上就是DNA 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DNA的变异来分

RFLP技术和RAPD技术-2

第三节 RAPD技术一、 材料不同来源的DNA(50ng/ul)。二、设备PCR仪,PCR管或硅化的0.5ml eppendorf管,电泳装置。三、试剂1、随机引物(10mer) (5umol/L):购买成品。2、Taq酶:购买成品。3、10xPCR 缓冲液:配方见第八章。4、MgCl2 :25mm

RFLP技术和RAPD技术-3

一个较为详细的遗传连锁图谱不仅对该物种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该物种的育种研究也很有帮助。Potlethwait和Stephen 等用RAPD技术进行斑马鱼遗传连锁图谱的制作。Liu把RAPD技术应用到鲶鱼基因图谱研究中。孙效文等建立了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有RAPD分子标记56个,

2018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布:1899人,清北浙前3

排序学者姓名单位名称学术领域81许梓荣浙江大学农业和生物科学82任东首都师范大学农业和生物科学83贾继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和生物科学84陈少良北京林业大学农业和生物科学85严小军宁波大学农业和生物科学86陈受宜中国科学院农业和生物科学87袁建平中山大学农业和生物科学88刘东华天津师范大学农业和生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