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别让临床试验成为新药研发瓶颈

“十一五”期间,天坛医院承担了国家创新心脑血管药物的临床试验工作,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我对药物临床试验有了一些体会。目前,我国的药品临床试验还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但是临床医生还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虽然我们的临床试验开展的例数很多,也参与了一些全球多中心的试验,但是尚不能满足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需要。 中国临床试验吸引指数全球第二 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临床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从靶点的早期临床发现,到3期临床试验,再到上市后的大规模样本采集,都与临床相关。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费用高、风险大,因此临床的过滤作用不能忽略,临床评价成了研发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世界上大多数药物从研发到专利到期大概是20年,其中临床前研究只占药物研发前期的1年~4年,之后都是临床研究。 在一项关于临床试验吸引指数的调查中,美国吸引指数最高,为6.88(10为最高)。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吸引指数排......阅读全文

“基因泄密”:我们的遗传资源还安全吗?

  六家企业卷入人类遗传资源泄露风波让公众吃惊,但业界却并不意外。“很多流传于江湖的故事终于浮出了水面。”  非法采集的资源已由传统人体组织、细胞等实体样本转向人类基因序列等遗传信息,出境途径也由携带样本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发往国外。“隐蔽性越来越强,这很难发现。”  网上下单、支付,两天内收到采样盒,

Regeneron:两个人和一个生物制药公司的传奇故事

  执行官兼总裁伦纳德·施莱弗尔(左)、首席科学家兼研发部门总裁乔治·雅克波罗斯(右)  两位创始人用一致的追求与理念共同执着地谱写了Regeneron的传奇故事,它讲述了生物制药、商业和科研之间的完美结合。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伦纳德•施莱弗尔擅长各类商业交易,通过寻求外部的合作来扩大企业的商

护佑人民用药安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全纪实

  2015年,一个对中国药品监管来说不同寻常的年份。  当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10月末,第一批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员奔赴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数据核查。从此,我国药品监管与国际接轨,药物创新研发步入崭新时代,全世界的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新药获实现出海“零的突破”

  今天,百济神州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英文商品名:BRUKINSA™,英文通用名zanubrutinib)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这标志着,泽布替尼成为迄今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在F

难以复制的抗癌奇迹:格列卫诞生之路

有人将它称为一个奇迹,也有人把它比作是杀死魔物的银色子弹。自2001年获批问世以来,格列卫(Gleevec,imatinib)在慢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被誉为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大突破。而在最近,随着一部电影的上映,格列卫这个名字,又再次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癌症与染色体让我们先把时钟拨回

MAH试点迎首批“吃螃蟹”企业,仿制药或先见成效

  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纸公示,揭开了率先尝试中国MAH制度试点“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的面纱。  《上海市已申请参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试点品种名单》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有9家药物研发机构、11家药品生产企业向上海食药监管局递交了12个品种参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我国新药研发仍有优势 研发成本仅为国外1/25

  6月17日,在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作了主题报告,对我国创新药物发展战略与现状进行了阐述。  目前,很多跨国企业都面临研发投入过高、风险增大的窘境,动辄几十亿的投入难保不打水漂。反观中国,丰富的疾病资源和相对廉价的试验成本,令众多跨国企业垂

人工智能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什么?

  AI:新药研发工业化的开始  人工智能(AI)——从计算机算法中学习如何解开复杂的基因组数据,例如疾病的基因表达模式——已经准备好为药物开发,临床研究和医学治疗等各个方面带来革命。但它也可能为人类实现又一个里程碑——降低药品价格。  即使不能彻底消除目前这种效率低下、时间密集、不断试错的创新过程

中国医药创新:四类成功模式 跨越三大“门槛”

  国际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生命科学突破奖”成为药界新贵:Vertex与CRISPR Therapeutics签约开发用于囊肿性肺纤维化和镰刀型贫血,而诺华和Juno希望其与CAR-T强强融合。  肿瘤免疫如日中天:领跑者BMS和Merck你来我往,适应症领域一再拓展。  阿立

解码中国医药创新先锋基因:四类成功模式

  2015,药圈很精彩。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生命科学突破奖”成为药界新贵:Vertex与CRISPR Therapeutics签约开发用于囊肿性肺纤维化和镰刀型贫血,而诺华和Juno希望其与CAR-T强强融合。  肿瘤免疫如日中天,领跑者BMS和Merck你来我往,适应症领域

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

近几年,我国不少重大创新药物和技术成果,由于缺乏后续研发费用、无法打入国际市场而无奈地被外资收购或控股,中国已成为跨国医药公司猎取新药的场所。 一、现象呈现:多个重大新药成果和技术被外资收购或控股 重组人纽兰格林是张江的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生科技)自主开发的抗心衰基因工程新药,已经申

【JPM17】全球论坛实录一:新锐腾飞的平台

  在第五届药明康德全球论坛的第一个专题讨论“LaunchPad 2016”上,我们关注2016年的几家焦点新锐。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之旅充满着曲折和坎坷,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抗衰老领域尤甚。面对这些棘手的顽疾,三家年轻的公司勇敢地站了出来,得到了投资界的一致看好:  专注于中枢神经疾病新药

我国临床CRO行业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达 400 亿元

  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tion,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是一种专业要求极高的外包服务。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医药公司对药物做医学统计和临床试验等业务。近年来,随着政策改革、企业研发投入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中国CRO产业图谱》重磅发布

CRO产业简介  随着国内新药研发热情的日益高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迫在眉睫,CFDA成为ICH成员的推波助澜,国内药品监管、审评标准提升加速,开始真正融入国际药品监管体系,CRO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大批本土优秀CRO企业迅速崛起,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中国CRO产业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CRO

鲁先平:微芯的寻梦之路

  为什么要做微芯  改革开放后中国很多产业都在发展,但医药行业却停滞不前。中国有世界最多的制药企业,达到7千多家,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原料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但制药企业的盈利却非常低。原因很简单,以价格竞争为手段,代金销售取代了创新研发。这种低端低廉的模式不可持续。反观上百家新药研发机构,包括高

16亿元砸向“高校系”创新药

  “我更倾向于做CTO(首席技术官)。”过几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王玮的角色会发生一些变化,他将以高校科研人员的身份成为企业负责人,“拥有企业股份,拥有在重大决策中的一票否决权”。  “通过技术入股、组建新公司的模式,平台的50多个创新品种吸引了企业的16亿元投资,将组建10余家公司。”近

CDE再度发文加速临床急需药品上市销售

  11月8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再次公开征求《临床急需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较2017年12月原技术指南,该指导意见稿中明确适用范围为“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但临床急需的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  该意见稿是根据新版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

大数据药物创新专题论坛召开

  新药研发受累于不断下滑的成功率和停滞的产品线,大数据或将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因素。  革命性地颠覆了营销等行业之后,大数据又将其触角延伸到新药研发领域。  在近日召开的2015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大数据药物创新专题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新药研发受累于不断下滑的成功率和停滞的产品线,大

疫情下的疫苗丨Gregory Poland教授:就像边飞行边造飞机

  (转载自:药明康德公众号)  自18世纪末首次诞生以来,疫苗就成为了人们健康的“护身符”,它的出现使无数人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在这次疫情中,用疫苗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也是大众翘首以盼的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家创新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 

“AI制药”来了,能否带来药价降低的福音?

  近年来,环节复杂的新药研发成功率持续走低,相应成本却与日俱增。近日在上海滴水湖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AI制药”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十年攻关+十亿美元投入”的新药出炉“标配”,如何打破?“AI制药”来了,能否带来药价降低的福音?  大势:人工智能驱动“制药2.0”时代  药物靶标确定

生物工程技术促进人类健康进展一览

  1. NEJM:工程胰岛细胞移植让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产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让一名43岁的女性依赖于胰岛素。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医生们通过将工程胰岛细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复了她的身体产生这种激素的能力。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岛素不依赖性,而且根据一篇新闻稿的报道,她是测试这种糖

科技部等6部门印发《“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健康产业科技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未来经济增长,引领健康服务模式变革,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科技部等6部门制定《“十

2017回眸:生物制药领域新进展

  “数”说2017这不平凡的一年  “0”的突破:2017年6月2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委员会(ICH);  “2”:2017年8月30日,美国FDA批准诺华的CTL019作为全球首个CAR-T疗法正式上市;时隔不到50天,2017年10月19日,美国FDA批准Kite 的Yes

2017回眸:生物制药领域新进展

  “数”说2017这不平凡的一年  “0”的突破:2017年6月2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委员会(ICH);  “2”:2017年8月30日,美国FDA批准诺华的CTL019作为全球首个CAR-T疗法正式上市;时隔不到50天,2017年10月19日,美国FDA批准Kite 的Yes

刘昌孝:认识SARS-CoV-2,抗病新药研发策略该从“何”说起

  过去100年发生的多起事件让世人密切关注未来发生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计有数千万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现在拥有比一个世纪前更好的干预措施,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预防。每年需要接种或选择接种的人所占比例较小。世界上还有抗生素可以帮助治疗细菌

史上最全,关于PD-1单抗上市有关的信息整理!

  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这是我国企业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创新药品,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在我国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新药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需要三步走!

  春节假期临近结束,很多人即将踏上返程工作的道路,人潮的迁徙不免会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概率,不禁有人会问: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什么时候能出来?  大家都希望能尽快有好的药物来对付这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药物的研发、生产、应用有基本的规律和时间要求。  药物研发三步

新药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

  春节假期临近结束,很多人即将踏上返程工作的道路,人潮的迁徙不免会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概率,很多人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  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什么时候能出来?  大家都希望能尽快有好的药物来对付这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药物的研发、生产、应用有基本的规律和时间要求。

Science:2013年度生物技术与制药行业最佳雇主

  《科学》杂志评选出一年一度的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的最佳雇主,今年Regeneron公司荣登第一名,Genentech则连续十二年从未离开过前三名。和一般公司不一样,这些公司将“科学”定位为组织机构的中心,把科学家放在最高领导层。   虽然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的整体前景没有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