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技日报:优秀科研论文皆应附带科普文章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应该成为媒体采写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而现实情况是,阅读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论文的记者并不多见,这一方面体现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尚有改善的空间,因为科研成果的发表不应该成为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科学传播的起点,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另外一方面也要求科技新闻记者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发表,并按图索骥,从科研论文中找到满足公众需求的科学新闻报道。科研论文发表后只有经过传播才能被广大公众知悉,否则相当一部分成果将无法发挥实际作用,这需要科技期刊、科研人员和科技新闻记者的共同努力。 如何将科研论文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让科技新闻报道更接地气,让公众能从这些成果中受益,进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值得讨论和关注。 自从科学成为一门专业,科学家成为一个职业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之后,科技期刊就成为了科学家们交流和......阅读全文

科技日报:优秀科研论文皆应附带科普文章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应该成为媒体采写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而现实情况是,阅读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论文的记者并不多见,这一方面体现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尚有改善的空间,因为科研成果的发表不应该成为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科学传播的起点,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

于淼:做科普影响科研吗

   “你不会网上搜一下啊!”这似乎已成为当代年青人的常用语。  身处网络时代的今天,搜索引擎的确替代了大量的常识性科普,但实际上,科普的潜在受众并没有减少,甚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更加迫切。  比如,打着“养生保健”主题的各类伪科学与阴谋论正侵蚀着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对科技里“技术”层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

科研伦理和论文发表道德

  大多数科研人员和医师都熟悉科研伦理的概念,特别是在以动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时。大多数研究开始前也的确需要从所在研究机构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处获得批准。此外,就论文发表(包括医学媒体机构的使用)、作者署名、内容转载和数据的有效性也有相关规定。违反科研伦理和论文发表道德规范的行为会造成拒稿甚至被一些期刊禁

从文章引用看科研心态

  一般来说,自己发表的科研文章被人引用终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同事在饭桌上向我讲述他的不快。他说他的一篇文章被人引用,结果令他丝毫不感觉愉快。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的同事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他的一篇将近十年前发表的汉语某期刊(EI)文章被某学校的科研人员引用了。说

科研人员做科普为何动力不足

  “我要当网红!”郑永春的开场白引众人大笑。自称“春哥”的他喊出口号:“信春哥,不挂科;信春哥,得永生。”   中科院物理所9楼的科学咖啡馆里人头攒动。每个月都有一个周一的晚上,一群爱好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聚集在这里,品咖啡谈科学。这一天的主讲人是前不久获得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如何让科研人员热爱“搞科普”?

  上周,笔者参加了一个科普宣传能力建设培训班,一位授课老师谈到,搞好科普有很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亲自参与到科普活动去,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搞科普是有门槛的,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多半望而却步,但这对于长期从事某一领域专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似乎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如何起草一篇科研论文?

  经验丰富的Angel Borja教授告诉你哪些是必要的而哪些是应该避免的!如果您正在准备撰写论文并想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那么这篇文章非常值得您参考并收藏!  在准备初稿时建议完成四个步骤,我是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的:  1. 花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的时间提前思考你想要汇报的主题;  2. 制作图表;  

科研资源科普化:接地气方能聚人气

  一些科学家觉得很难从科普工作中看到直接成效,也未见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影响力,便认为不如把精力和时间继续花在科研上。其实,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科学家有义务向公众说明这些经费投入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成果。  6月27日,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物理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环境

Cell发表人类基因编辑评论文章

  去年4月,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称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系统,除去了人类胚胎中的一个突变基因。这项研究工作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国内外科学界对于以可能遗传给后代的方式来编辑人类基因组——相关伦理道德的广泛争论。12月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科学家和伦理学家,聚集在美国华盛顿讨论人类基因

高校科研论文质量整体低于科研机构:为什么

  一直以来,围绕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考核方法,有专家称之为“数数”。论文数量和引用率都是数字指标,但并不应该被当作评价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宝。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评议。  又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们盘点和总结一年工作的时候了。其中,论文对于每一位需要参加考核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