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回国

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三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长江口水域。 此次为“雪龙”号第三十三次赴南极执行科考与运输补给任务,历时161天,总航程约3.5万海里。“雪龙”号顺利完成“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执行任务,在南大洋普里兹湾、罗斯海、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等区域进行海洋综合考察,并顺利完成难言岛新站选址考察任务。2月1日,“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这是“雪龙”号在南半球到达的最高纬度,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本次也开辟了我国极地科学的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新纪元,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高空飞越南极内陆之巅,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昆仑站尝试业务化降落。......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将出征南极为新科考站选址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9月底刚从北极回国,今天(10月25日)青岛籍16名科研专家再次出征,陆续到广州汇合,于11月5日参加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据了解,这些科研专家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此次南极科考有一项特殊的任务:为中国第四个南极科

中国科考队勇闯阿蒙森海探秘南极“前世今生”

  虽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日前已踏上返航回国行程,但值得回顾的是,科考队员返航之前在阿蒙森海及附近的高浪海区颠簸20多天,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极阿蒙森海综合调查,为中国探索南极“前世今生”的奥秘积累了宝贵样本和数据。  阿蒙森海位于南极南大洋太平洋扇区。历史上,曾有韩国、美国等少数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

“雪龙”号科考船凯旋

  北京时间4月5日21时左右,“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长江口锚地下锚,并将于8日停靠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在航行5个多月、2.8万余海里之后,“雪龙”号终于凯旋“回家”。  “雪龙”号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正式起航,11月11日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11月底到达南极中山站,先后完成了中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启程回国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队员及中山站第27次越冬队员于当地时间3月6日17时(北京时间6日20时)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启程回国。  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表示,经过队员们4个多月的努力,科考队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顺利返航。  返航途中,“雪龙”号将第四次穿越西风带。这也是本次航

“雪龙”号抵达新西兰进行最后一次物资补给

  在西风带中颠簸多天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沐浴着绵绵细雨,于当地时间20日上午10时缓缓停靠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附近的利特尔顿港。这是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第二次抵达新西兰,也是此次南极科考中最后一次靠港补给。  克赖斯特彻奇是新西兰南岛主要城市,也是世界上距离南极最近的城市之一。2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实现多个“首次”

  9月26日,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回上海。历时69天,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下称“九北”)顺利结束。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九北”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我国首次开展的极地考察。“同时‘九北’也是年初《中国的北极政策》发布后我国的首次北极科考,这可以看作是对上述白皮书相关声明的成

北极科考:中国须深度介入

  中外科学家在“雪龙”号上施放“系流气艇”,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观测。  2010年7月中国进行第四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图为“雪龙”号正在吊运“防熊”的“苹果房”。  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北极“无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各国也在“憧憬”,冰雪消

杨丙成教授:新型分析仪器,自己动手最带劲!

  一次,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某个仪器上的接头坏了,一时无法使用。杨丙成接到求助后“慷慨解囊”,拿出自己实验室自行加工的接头给予帮助。“我那一抓一大把,都是自己加工的。这样一个接头外面卖到六七十元1个,自己做成本可以下降近10倍,且性能相当”。   “不好意思,我办公室比较乱,这些箱子里都是做仪器用的零

海尔入驻麻省理工实验室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日前,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研究所癌症综合研究中心在反复实验后,找到了肥胖者罹患癌症风险高于常人的原因,这项实验能解释肥胖致癌现象背后的生物机制,从而排查癌症,有机会给病人提供早期干预治疗。而在这项可能会改变人类的实验室中,海尔代表中国制造成为科研人员的左膀右臂,帮助实验室为社会输送成功的科研成果。 

中国游客在南极的环保表现良好

  历时160天,行程近3.2万海里,不仅勇闯冰阵,完成了既定的科考任务,还在南极成功援救了一艘俄罗斯科考船,参与搜寻马航失联飞机……历经有史以来最“波折”的航程后,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完成了它的第三十次南极之旅。由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举办的“极地科考·安利相随”科普演讲

专访秦大河院士:揭开“冰雪巨人”的神秘面纱

  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世界著名冰川学家、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南极英雄这几个耀眼标签汇集起来,勾绘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不同凡响的科研生涯。  秦大河院士为商务印书馆发售的新书——《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作序,并应商务印书馆南宁分馆和广西科技馆的邀请,

全球变暖催生新航线 地球“变小”南北极两重天

  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北极是陆地包围着海洋——北冰洋,南极是海洋包围着陆地——南极洲。寒冷干燥是极地的特色,冰天雪地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全天阳光普照没有夜晚,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宫燃放的焰火,能在瞬间把宁静的夜空映得通明;北极的夏天是南

李乃胜:深海探测与工程装备

四月的海南,艳阳高照,姹紫嫣红。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忙中视察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全国海洋界倍受鼓舞。总书记的视察既是对海洋事业的关心关怀,又是对走向深海、经略海洋的指导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奋进。 南国边陲,一个年轻的海洋科研机构,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海斗”号深

小透明or真大佬?TA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

   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中,“金砖国家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要大会现场,是谁担起了兴奋剂与安防检测的重担,维护赛事公平,保障大会顺利举行?  究竟是什么专业的检测设备,让“雪龙号”北极科考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又是什么高大上的研究仪器,多次帮助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荣膺诺贝尔奖?  从“死

南京天光所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队员凯旋

  4月8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天文)的三名队员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国家天文台的胡义,随“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南京天光所副所长李国平等前往上海参加了接船仪式。   在

山西高校学子赴北极科考 携设备监测海冰变化

  8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刘磊正在做北极科考前的最后准备。11日,刘磊将乘坐雪龙号赶赴北极。期间,他将携带10套“海冰漂移定位及厚度监测浮标”,监测北极海冰变化。  据介绍,此次科考是太原理工大学窦银科副教授课题组在国家海洋局“中国南北极环境监测与评估”十二五极

中国科大学子将赴南极寻找企鹅粪 研究全球变暖

10月底,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的三位学子将奔赴遥远的南极,开展为期百余天的科学考察。他们有的将在紫外线强烈的南极荒原上寻找企鹅粪土,有的将在南大洋的“雪龙号”上度过百余天的海上生活…… 将寻找更多的企鹅粪 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曾经在企鹅粪、海豹毛中找到人类的文明记录,在一堆南

专家发现南极受污新方式 大气传输可沉淀污染物

  今天,同济大学杨海真科研团队成员、同济环境学院副教授孟祥周将启程赴澳大利亚,在那里搭上“雪龙号”,加入中国科考队执行第29次南极考察任务。孟祥周将前往南极中山站,围绕那里的“水土”,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的科学考察任务。2005年后,杨海真团队以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站基陆域环境研究为基础,科研人员在采集了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7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

南极冰盖之巅将装首台巡天望远镜

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将于11月3日由天津出发奔赴南极。记者日前从第191期东方科技论坛上获悉,此次起航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将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无人值守“南极大视场巡天望远镜”(AST3),它将被运往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成为南极天文台的“重要一员”。  “我国在建的南极天文台

我国将在南极安装五架天文望远镜

  记者11月23日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获悉,未来5年内,我国将在南极安装5架天文望远镜,用于开展超新星宇宙学、宇宙暗物质等国际天文前沿领域的研究。   2006年,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根据该中心的相关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安装3架全自动“南极巡天望远镜”、1架2.

紫金山天文台等研制的冰穹A天文科考支撑平台运赴南极

  11月11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深圳盐田港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第27次科学考察任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东南大学联合研制的南极冰穹A天文科考支撑平台随船出发。   该平台是我国首座独立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的南极天文科考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结构与温控系统、电源系统、现场主

教育部揭晓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鼓励创新科技

  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日前在京揭晓。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主任办公(扩大)会终评和项目公示,北京大学主持的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检测新原理研究等10个高校科技项目,获评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据介绍,“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自1998年

北极海冰融化速度超出预想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出色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凯旋归来。在长达80多天的科学考察中,承担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的第三课题“海冰、积雪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中国海洋大学,派遣6名考察队员参加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的

禾信携4款质谱参展2018中国质谱会 中国质谱仪器迎春天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1月24日,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广州召开(相关报道:2018年中国质谱大会羊城开幕 2000人共庆中国质谱新时代)。广州禾信携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PM2.5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系统、ESI-TOFMS和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参加了此次展会。其中在25号的“

导弹院气象观测仪器配套“雪龙号”等重大工程

   日前,在航空工业导弹院凯迈环测公司,一台台白色能见度仪下线,发往全国各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建设现场。至此,凯迈环测产品成功配套“雪龙号”科考船等重大工程,挺进东海、南海等海域气象观测一线,并成为公路交通气象观测领域销售“一哥”。   凯迈环测是专业研制环境监测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包括微型

碳纤维地面辐射复合材料在国际采暖界引发强烈关注

 从市场上传来消息,热丽公司与中国国家纤维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经过数年研发,在上海制造出了世界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碳纤维发热民用产品――碳纤维地面辐射复合材料,此项技术立刻在世界碳纤维民用采暖领域引起巨大反响,2

时隔十年 习大大再次到访禾信 周振汇报质谱研究成果

  十年一台阶 十年再关心 十年再奋斗  10年前,2008年12月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开发区考察时,我向他汇报,我们要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  那时我们才15个人,只有样机,困难与风险都极大,在他的鼓舞与激励下,艰苦奋斗,坚实地跨出了核心技术和工程化这一步。  这次向总书记汇报近10年

海尔生物医疗三次蝶变:从网器到平台再到生态

  享誉中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界的第十届中国生物样本库大会将于3月29日在上海召开,在此次行业盛会上,海尔生物医疗将发布其全新物联网生物样本库平台方案和生态体系。其中,全球第三代物联网超低温冰箱—-海尔云芯的诞生,将带动超低温冰箱行业,由电器到网器的升级。  自2006年起,海尔生物医疗在海尔集团“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