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世界目前最大碳信息库加速全球化

《自然》杂志官网在近日的报道中,介绍了全球目前最大的放射性碳信息库—加拿大考古放射性碳数据库(CARD)的最新进展。该数据库由加拿大负责维护,目前拥有来自70个国家的7万份放射性碳数据记录,管理者正在将之优化至完全开源状态,最终让世界各国团队都能向主数据库提交核心数据。 借助放射性碳,科学家可以揭示有机材料(包括古老的骨头、木制的文物等)的年龄。他们正在积累相关碳信息,并据此开发更广泛的应用。让所有碳数据在一个平台上“约会”的好处是,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以前发布的数据,实现深度的数据挖掘。比如,可以更仔细地记录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轨迹等。 CARD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从2014年开始扩张。目前,虽然还有其他的放射性碳数据库,但CARD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也是唯一有望实现全球化的数据库。加拿大数据库维护方希望帮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汇集考古和古生物学数据,解决多年来困扰学术界的“碳约会”难题。 美国怀俄明大学的罗......阅读全文

微孔碳材料的CO2等量吸附热测定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活性炭材料的CO2等量吸附热的测定方法。实验采用麦克仪器公司3Flex气体吸附仪对活性炭样品进行CO2吸附等温线测试,测试过程中的样品恒温由iso-controller低温热电制冷杜瓦控制。测试结束后使用麦克仪器公司的MicroActive软件计算所有表面覆盖范围(从零到饱和)

二氧化碳,你往哪儿跑?

  放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成为一项紧迫而日益重要的任务。但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报告的认识水平,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认为,各国存在一定差异。“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较完整和准确的排放数据报告和核查体系,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建立,甚至有些企业从未听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这件事”。 

上海首创零碳信用置换平台 碳减排并非大企业专利

  这几天,让上海某能源企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主管李彤最烦心的事情,莫过于投资逾千万元的减排项目CDM咨询、报批工作,至今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样的窘境,是很多企业在碳减排工作中都会面临的。事实上,周期长、费用贵、数量大的高门槛,将绝大多数企业挡在了碳减排大门之外。   上海环境能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挑战

  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我国已经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将其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同时承担与自身责任和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包括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技术标准、宣传教育等,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均是根据各自的温室气体

红外碳硫分析仪串行数据及其它的一些故障原因排除

红外碳硫分析仪 串行数据及其它的一些故障原因排除一、红外碳硫分析仪打开检测装置电源,开关上的灯不亮,上下温度无指示,保险丝坏,更换保险丝。二、串行有数据传出,但碳池或硫显示信号值不正常,那么怎么样检查呢,南京华欣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来介绍一下:  (1)如果数据出现2V或更大时,那就肯定对应的A/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

碳标签:一场无法逃避的低碳竞争

  法国去年7月出台的“新环保法案”将于两个月后试运行。作为率先对产品碳标签进行明确要求的国家,法国的行动将对欧盟乃至世界推行产品碳标签进程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包括作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中国。   不少发达国家已试水碳标签   “近期国际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碳标签正逼近国内化工企业。”杭州瑞

中国东北近三百年土地开发向大气排放了多少碳?

  东北3省近300年耕地开垦的碳排放量变化  最近,《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9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定量估算了清代以来东北地区开垦导致的碳排放,这为分析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气候影响提供了定量评估的案例。  这篇名为“中国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开垦导致的碳收支”的研究论文,利用历史文献建立土地利

大气所研究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团队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10月29日,刘毅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

红外碳硫分析仪的检测装置

红外碳硫分析仪的检测装置一、打开检测装置电源,开关上的灯不亮,上下温度无指示,保险丝坏,更换保险丝。二、开机在碳、硫数据框中,碳池值和硫池值不发生变化。出现这类故障一般来说是没有串行数据所引起的,检查方法如下:(1) 关闭所有电源,按照“开机至转入正常运行的操作步骤”反复多次操作,信号数据

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近日,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  这颗碳卫星由中国自主研制,于2016年1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7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SDC-200S 等离子清洗机维修_接触角测试仪使用

晟鼎精密接触角测量仪采用CNC铝合金材料,LED冷光源,工业级相机,水接触角测量仪还具备全自动精密注塑系统,完善的售后团队服务各类需要接触角测量仪厂家.接触角测量仪测试  东莞接触角仪(1)基本信息客户名称深圳大学联 系 人王S测试样品碳合物样品数量2个测试日期2017.07.28测试温度

我国碳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我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鸣锣开市。这是我国以实践行动履行国际减排承诺的《巴黎协定》,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

碳监测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大背景:  2020年9月22 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在 2030 年前达到顶点,此后便要开始下降。  “碳中和

世界目前最大碳信息库加速全球化

  《自然》杂志官网在近日的报道中,介绍了全球目前最大的放射性碳信息库—加拿大考古放射性碳数据库(CARD)的最新进展。该数据库由加拿大负责维护,目前拥有来自70个国家的7万份放射性碳数据记录,管理者正在将之优化至完全开源状态,最终让世界各国团队都能向主数据库提交核心数据。  借助放射性碳,科学家可

碳卫星成功获取了首组地球“体检数据”

  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了首批观测数据,这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

中国碳排放长期背黑锅 13年来被高估106亿吨碳排放量

  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研究结果称,中国碳排放总量比先前估计低约10%~15%,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间比原先估计少106亿吨二氧化碳。这项研究首次核算出基于实测数据的中国碳排放清单。  碳排放清单是全球变化模拟、气候模型构建、制定各国减排政策及国际谈判的基础。本次科研团队成员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碳受影响的主要因素

碳受影响的主要因素:a.分析气流量流量的稳定性对红外碳硫仪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碳数据的影响。一般碳结果高低与流量呈以下规律:流量值变低,碳数据就偏高,释放曲线偏低偏胖;流量值变高,碳数据就偏低,释放曲线偏高偏瘦。影响流量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氧气压力的稳定性、气路通畅性(灰尘多少)、是否漏气及流量

今年全球碳排放达356亿吨 中国人均排放远低美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时间3日凌晨在《自然》杂志《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报告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2年进一步增加,达到创纪录的

植树造林,让地球降温还是升温?

  一提到抵御气候变化,树木常被认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许多政府和倡议人士力推植树计划,希望利用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树木可能并不总像人们希望得那样有用。马来西亚的樟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避免树冠重叠,因此从下往上看时,仿佛一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大气和冰川中黑碳来源研究获进展

  8月2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康世昌课题组与瑞典斯特哥尔摩大学合作研究论文Sources of black carbon to the Himal

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方法与观测系统

引言生态系统的碳贮量是碳循环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碳贮量的观测和估算成为评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功能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是最大的碳库,植被和土壤碳贮量的观测是提高生态系统碳贮量估测准确度的关键。 2 观测系统的设计 2.1 目的 生态系统植被和土

成都山地所植被碳循环参量反演建模研究取得新进展

  准确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是预测气候变化的基础,也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生态模型作为研究碳循环过程的关键手段,其模拟过程需要时间序列连续的植被生理生态参数的支持。近年来,碳通量观测网的时空覆盖范围仍然有限,遥感数据能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采用数据同化方法将多源数据与生态过程模

二氧化碳监测将有中国数据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明年将有望产生中国数据。今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将发射升空。11月8日,这颗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出厂离沪,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碳卫星最主要作用是监测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变化,科学家由此可以了解大气二氧化碳的分布和流向。全球

碳卫星获取首组观测数据

  记者2月23日从中科院获悉: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学生研制碳足迹计算器

     如何培养一个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李泰然看来,最有实质作用的方法就是摆出数据。   李泰然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今年高三的他自行研究制作了一款中学生碳足迹计算器手机软件。只需要打开手机软件,填入日常消费数据,一个中学生就能快速测算出自己日常生活产生的碳

15个低碳试点有望202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交流会”上对未来低碳试点的开展提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二点要求“做好结合文章”,要求各试点要与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相结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完

环保行业临时事件点评:2016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年度报告

  事件: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气候变化联合会议于6月6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两国元首特别代表肯定了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一年以来的工作进展,核准了工作组年度进展报告,并同意双方进一步深化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点评: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双边关系的一大支柱

英国碳排放量创新低

  3月3日,英国研究机构CarbonBrief发布报告称,在2010-2019年期间,英国碳排放量总体出现了29%的下降,较21世纪第一个十年减排效果明显。同时,2019年英国碳排放量同比下降幅度明显,创下自1888年来的新低。其中,英国电力领域减排力度最为明显。  电力领域成减排主力  根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