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回顾2011年度科学事件

就像政治和经济领域一样,科学领域在2011年也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这个影响将持续数十年。但是,今年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激动的科学景象。12月21日,《自然》杂志回顾总结了2011年科研进展和科技政策事件。 1. 干细胞研究路途坎坷。七月,美地方法官推翻原判,支持联邦资金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十月,欧洲批准人类胚胎干细胞临床试验;十一月,公司首次用干细胞治疗病人。 2. 粒子相关研究让人迷惑:科学家仍不能确认上帝粒子的存在;人们对中微子的超光速仍存质疑;有关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自相矛盾。 3. 2011年出现了一些惊人的科学丑闻事件,包括荷兰蒂尔堡大学Diederik Stapel事件、哈佛大学Marc Hauser事件、杜克大学Anil Potti事件以及惠特莫尔·彼得森神经免疫疾病研究所Judy Mikovits事件。 4. 埃及和利比亚的政局动荡对其国内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世界的科学正在“苏......阅读全文

2018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的真相,你都了解吗?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鱼标准之争”……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值得关注?你是否误信了朋友圈流传甚广的食品谣言?1月3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经中国科协指导权威发布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食品科技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公众

2018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的真相,你都了解吗?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鱼标准之争”……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值得关注?你是否误信了朋友圈流传甚广的食品谣言?1月3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经中国科协指导权威发布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食品科技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公众

《自然》评出2009年度科学新闻

  英国《自然》杂志最近评出了2009年度科学新闻,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世界位于首位,大型强子对撞机打破世界纪录和“气候门”事件等均在其列。     1. 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世界   40年一遇的全球性流感使世界有如坐过山车一般时而恐慌,时而安心。3月份,一种名为H1N1的杂交流感病

蛋白质组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和技术的逐渐交叉融合。这些学科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自动化、基于电磁场的精密质谱仪、信号处理、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近年来,分子医学、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成长,使之在精准医疗领域展示出越来越大的应

透视“转基因安全事件”

  尽管这些实验要么是试验方法错误,要么是试验结果与作者声称的结论相违背,其实验结果不被主流科学界和各国管理机构所接受,但还是被反对者频繁引用,并对公众造成误导  从试验室研究阶段开始,科学家们就对转基因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的15年中,科学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没

物理学家里曼·戴森去世 曾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020年2月28日,英国旅美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岁。戴森在物理学造诣深厚,是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称杨先生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识丰富,思考深邃,对物理学之外也多有评论,例如他曾经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鸟和青蛙》(Bi

盘点2015年在争议中前行的科学研究

  和以往一样,质疑、争论甚至激辩,依然贯穿了2015年的中国科学发展。而这些质疑、争论的存在,也让科学有了更加丰富而真实的内涵。盘点这一年发生在中国科技界的种种争议,在前进的路上时不时地停顿下来、省思自我,未尝不是为了前路上更有益的跋涉。  原初引力波是否存在未被证实  回放:2014年,宇宙原初

回顾分析测试领域不平凡的2019年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离2019年只有不到几个小时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分析测试领域发生了诸多事情,正可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这一年里,中美贸易战几经反转,不断扩大的名单和下滑的经济对全球分析仪器行业造成了重大打击;而第二届进博会的举办则为进口厂商带来一针强心剂,不仅参展商场数量超过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2010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0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神马都是浮云、给力(gelivable)、围观、淡定、无压力(鸭梨)、蒜你狠系列、“飞”系列、国考、羡慕嫉妒恨、非常艰难的决定等等。媒体也评出了欧洲债务危机,中国GDP荣升全球第二,西南大干旱,青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

  “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法宝,是科教兴国的灵魂, 也是国家民族振兴的灵魂。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推动分析化学发展与创新的一点思考和浅见,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理念上更新促进原始性创新   毫无疑问,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将推动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变

科学时评:分类评估,让科技评价回归本位

   近日,《自然》杂志签署《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的消息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该《宣言》以“评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发表该研究的期刊”为核心思想,而作为全球最重量级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杂志签署这一宣言,也表明了其推动以影响因子评价科学研究价值模式变革的决心。  事实上,《自然》杂

科学时评:分类评估,让科技评价回归本位

  近日,《自然》杂志签署《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的消息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该《宣言》以“评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发表该研究的期刊”为核心思想,而作为全球最重量级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杂志签署这一宣言,也表明了其推动以影响因子评价科学研究价值模式变革的决心。  事实上,《自然》杂志

陈茹梅:我看转基因的争论

  看了8月4日《科学时报》记者的“”一文,觉得文中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科学时报记者在文中似乎认为转基因的争论并没有给公众带来认识上的改观和进步,因此,得出这场争论是非常无谓的,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样一个结论。但是在我看来这场争论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争论之前,几乎没有正

“华南虎”照片11月9日将上《科学》杂志

《科学》专栏作者莫尔:我们私下也觉得照片不太对劲 11月1日凌晨,记者收到全球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发来的确认电子邮件:《科学》将在11月9日刊登野生华南虎照片。同时,《科学》杂志的野生生物专栏作者维吉尼亚·莫尔女士在电话中表示,《科学》杂志刊登“野生华南虎照片”,并不表明他们认定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南京小龙虾事件解读:科学理性与经济利益的博弈

  9月7日,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京宣布有关专家的“初步意见”,持续数十天的南京小龙虾事件暂告一段落。此间人士表示,小龙虾事件演变过程中,一些商家的“应急表演”自然可以想见,即使过度和夸张,反映的也不过是商家逐利的本色。但作为地方政府,在权衡地方经济利益和公众健康利益时,无疑必须经受一场对自

2010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追根溯源 关注健康

  即将过去的2010年无疑是一个养生热年。年初,张悟本“绿豆治百病”的养生论轰然倒地,这让我们开始回过头来审视什么才是真正科学的养生;随后出现的毒韭菜、毒豇豆、洗虾粉、性早熟奶粉、地沟油、一滴香、反式脂肪酸、金浩茶油、假蜂蜜假蜂胶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又让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前所

一场科学尊严的保卫战

  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  彼时,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国土上,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我们古老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祖国的科技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勃勃生机。  然而,就像在一场宏大的音乐会上,出现了几声刺耳的杂音一样,在当

2018:美国高等教育回望

  总体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界的2018是相对平静的一年,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社会挑战、内部在悄然发生变革的一年。相信这些变革会在未来逐渐显示出其现实意义。  仿佛是转瞬之间,2018年已然成为历史。在一年前的《2017:美国高等教育回望》中,我曾说过,“2017年是美国高等教育不平凡的一年。政府

2012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记录行业的点点滴滴   【导语】年年岁岁话年终,年年岁岁话不同。年终已近,回顾一年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哪些被你记忆、被你触及,又有哪些

盘点2014年令人关注的科学人物

   科学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的一个职业群体。与政界领袖、演艺人士、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相比,他们在大众传媒上相对较低的曝光度和关注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判断。  大部分时候,他们低调而务实,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业领域,与同行交流看法,切磋专业问题。然而,用知识创造、技术发明为人类社会谋求

郭天南:全景式组学研究为新冠重症早诊断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之际,PCR技术在快速筛查中已大显神威,但进入临床后如何更早地区分轻症和重症患者,从而更准确地治疗和用药?5月27日中国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文章,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全景式分析,发现了重症患者体内应对病毒进攻特征性的分子改变,并

《自然》聚焦与灾难应对政策最近的科学官

  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套危机应对的有效机制。奥巴马与科学顾问在一起。  作为一名种群生物学家,John Beddington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研究捕鱼业,没怎么考虑过火山问题。但是,2010年4月,时任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的Beddington发现自己不仅要学会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的发音,还必须应

朱新勇:做好科学仪器全产业链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离子色谱,在整个科学仪器领域有些“偏安一隅”的感觉。其市场容量远低于同属于色谱家族的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应用领域也相对狭窄。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色谱分枝,目前在国内拥有商业化产品的企业,达二十家之多,尤其是国产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80%左右。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市场上,青

韩春雨详解新版实验方法 称新旧实验方法无本质区别

   8月8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向非营利性质粒共享信息库Addgene提交新版的详细实验方法,并补充了数项应当注意的问题。  此前,韩春雨领导的课题小组发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被国内媒体誉为做出“诺奖级”实验成果。然而,论文发表两个月后,全球仍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

专业学术期刊探讨“食品安全”引关注

  作为我国唯一一本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农业综合类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农业科学学报)近日在北京发布了一份罕见的专刊《中国食品安全专刊》,其中探讨的也是学术刊物很少谈及的敏感话题——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进展。这一举措

“创造生命”的合成生物学

  导语:“像组装电路一样组装生命”,只是合成生物学研究思路的形象比喻。有人预言合成生物学将带来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最近,很多媒体报道了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的研究成果:在实验室中重塑“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的DNA,并将其植入去除了遗传物质的山羊支原体体内,创造出历史上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