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研究发现脑内痒觉调控神经元

12月14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导水管周围灰质中速激肽阳性神经元通过下行通路促进“痒觉-抓挠”循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完成。通过利用在体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光纤记录、药理遗传以及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该研究发现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存在一群表达速激肽的神经元,这群神经元通过下行环路调控脊髓水平痒觉信息处理,促进抓挠行为的产生。该研究揭示了痒觉下行调控的细胞以及神经环路机制,为发展治疗慢性痒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痒觉是一种可以引起抓挠的不愉快的感觉。痒觉与视觉、听觉等感知觉一样,也是大脑加工处理的产物。痒觉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痒觉通过诱导抓挠动作去除皮肤上具有潜在危害的异物。因此,痒觉对于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慢性痒患者常常会由于无法控制瘙痒所诱发的抓挠行为而导致皮肤和深层组织的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阅读全文

痒了忍不住抓挠?速激肽神经元是“真凶”

  人为什么会痒?痒了又为何会挠?这不仅让慢性痒患者痛苦,也是长期困扰科学家的大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衍刚带领团队补充了痒觉调控机制,解开了“痒觉-抓挠”恶性循环产生的奥秘。  团队通过利用在体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光纤记录、药理遗传以及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发现在大脑中存在一群

Neuron发现脑内痒觉调控神经元

  痒觉是一种可以引起抓挠的不愉快的感觉。痒觉与视觉、听觉等感知觉一样,也是大脑加工处理的产物。痒觉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痒觉通过诱导抓挠动作去除皮肤上具有潜在危害的异物。因此,痒觉对于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痒觉是一种可以引起抓挠的不愉快的感觉。痒觉与视觉、听觉等感知觉一样,也是大

研究发现脑内痒觉调控神经元

  12月14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导水管周围灰质中速激肽阳性神经元通过下行通路促进“痒觉-抓挠”循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完成。通过利用在体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光纤记录、药理遗传以及光遗传操控等技

脑科学技术达人Karl Deisseroth

  Karl Deisseroth一次又一次地用他发明的新技术在脑科学(brain science)发展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   Karl Deisseroth在2004年有了第一个完全属于他的实验室,后来他发现那间实验室的前主人竟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我搬

痒觉中枢环路机制的新发现——临床慢性痒治疗提供新思路

  4月15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神经元》,影响因子14.319)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徐天乐教授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胡霁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中脑奖赏中心对痒觉信息的处理》。该论文借助神经环路层面的实验技术手段和转基因小鼠模型,深入阐释了中脑奖赏中心腹侧被盖区(v

健身涮锅谁拍板 科学发现大脑动态评估信息重要性机制

大脑中部的丘脑室旁核(PVT) 图片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周末该在家看书还是出去K歌?寒冬将至,该坚持健身还是涮个火锅?每天,人们都会面临上百种选择。以往,人们认为这种选择理所当然。 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陈晓科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所研究员朱英杰日前合作

研究揭示多巴胺系统参与痒觉信息处理的调控机制

  9月28日,《神经科学杂志》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痒觉处理中的活动及功能》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完成。通过利用在体光纤记录、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和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该研究发现中脑腹

熬夜真的会变傻

  熬夜真的会变傻:睡眠不足造成毒性蛋白在脑内堆积,可能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我不是为了刺探你的隐私,但是昨晚你睡了多久呢?过去的一周里呢?我这样问,是因为这个答案会对你未来的精神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 4400 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很多人的家庭成员也都患有此病。阿尔茨海默病,

痒了挠,挠了更痒?中国科学家解析原因

  很多时候,蚊虫叮咬、湿疹、过敏、伤口结痂、皮肤缺水……都有可能会引发痒的症状,不自觉用手抓了以后,却发现越挠越痒……  “痒了挠,挠了更痒”,这一令人抓狂的循环,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近日,中国的科学家们给这一现象带来了新的解释——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

回顾2018:中国大陆在CNS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

  即将过去2018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临床及技术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发表以神经科学为主体的研究论文共计19篇。其中,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最

科学家揭示多巴胺系统参与痒觉信息处理的调控机制

   “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生活中您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到底抓和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科学家近日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团队利用在体光纤记录、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和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多巴胺系统参与

科学家揭示多巴胺系统参与痒觉信息处理的调控机制

  “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生活中您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到底抓和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科学家近日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团队利用在体光纤记录、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和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多巴胺系统参与痒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脑认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脑认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Signal: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网络形成的关键  最近,来自达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找到了大脑在发育过程中脑细胞连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长期时间内的功能维持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想减肥,这种脑细胞能控制饥饿感吗?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神经生物学家发现脑内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在控制食欲和进食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激活这些细胞会导致暴饮暴食,相反,当这些细胞受到抑制时,食欲也会随之下降。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或许会帮助科学家开发治疗肥胖和其他食欲相关疾病的药物。这项研究10月1

多项研究给出新解释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

  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的驱动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们对此提出异议。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在此,小编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两篇Cell揭示一个让人类大脑比较大的特异性基因---NOTCH2NL  doi

『珍藏版』瘦素的那些事儿

  1950年,Ingalls发现了一种“肥胖基因”(ob),它的突变可以导致肥胖和糖尿病。Kennedy和Hervey分别于1956年和1958年发现了脂肪分泌的一种“饱感因子”,它能通过下丘脑控制动物摄食量,调节体重。历经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科学家通过定位克隆技术得到 ob 基因。ob 基因编码

中国科学家揭开瘙痒引起抓挠的秘密

  人类时刻面临着痒的侵袭,但“痒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神经科学研究里面的一个重大谜团。  8月18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

脑认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1. Sci Signal: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网络形成的关键  最近,来自达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找到了大脑在发育过程中脑细胞连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长期时间内的功能维持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与其它的网络相似,大脑内部存在多个具备不同功能

痒了为何会挠?中国科学家发了1篇Science

  8月18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在体光纤钙成像、脑片电生理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痒觉信息传递的神经环路机制。该项研究发现痒觉经由脊

被称为“爱情激素”的催产素功能多多,你知道吗?

  上世纪70年代,催产素广受科学家的关注。当时研究表明,催产素不仅促进母亲行为的形成,对一系列社会行为也有所调节。这些社会行为包括: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羊的母婴联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通常,人们认为催产素的作用就是为孕妇催产和刺激乳房泌乳。催产素实际上还有一种男女

为何把人生1/3时间花在睡觉上?

  研究发现,失眠会导致神经元脑电活动的混乱,从而妨碍记忆的写入。  为何我们把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觉上?这个问题至今为止仍缺乏科学解释,但关于失眠的夜晚对大脑造成损害的研究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启示,同时也为抑郁症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了令人兴奋的线索。  在8月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

冯国平教授eLife:出乎意料的食欲控制者

  麻省理工的神经学家们发现一类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的脑细胞是控制我们食欲和摄食行为的关键所在,他们通过小鼠实验,证明激活这些细胞,将会刺激暴饮暴食,如果抑制这些细胞也就会抑制住食欲。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针对肥胖等食欲相关疾病的新型药物,而且也指出了神经胶质细胞这种十年前备受冷落的脑细胞的更多重要角色。

盘点9月Science 最受关注的8篇论文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9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中美学者发现治疗瘙痒的新靶点

  最近,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陈宙峰博士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弄清了“感觉神经细胞是如何协力将皮肤瘙痒信号从皮肤传给脊髓,然后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的问题。他们的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阻止瘙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9日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武汉大学人民医

余山:从脑网络到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3月,AlphaGo与职业围棋选手的对局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高度关注。计算机在一个公认的非常复杂的计算与智力任务中,打败了人类的顶尖选手,靠的是类人脑的智能吗?从系统的结构看,AlphaGo结合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与蒙特卡洛模拟[1]。广义的说,深度神经网络是类脑的计算形式,而蒙特卡

Nature 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

科学家找出了能控制少吃的一群脑细胞

  对食物的渴求和记忆似乎是包括我们在内所有动物的本能。毕竟,寻找食物、摄入能量是生存之必需。因此,面对美食,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至少在进化上显得情有可原。  最近,洛克菲勒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却在小鼠脑中的海马区找到一群神经细胞,面对食物的存在时,它们发送出的信号竟然是让动物少吃点。同时,激活这群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