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网红”肠微不再可爱,竟通过红肉代谢增加心脏病风险!

长期以来,大量存在于红肉(如牛肉、羊肉等)里的左旋肉碱曾一度与胆碱和卵磷脂一起被认为属于营养成分,但最新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白肉或非肉类蛋白质来源的饮食相比,以红肉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的饮食会显著升高循环中TMAO的水平,而TMAO水平则直接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并发症相关。该研究还表明,长期摄入红肉会使肠道细菌产生TMAO的能力增强,并降低肾脏排出TMAO的效率。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TMAO是机体在消化过程中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种副产物。血液中高水平的TMAO常被研究人员用来预测个体未来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死亡的风险,目前针对TMAO的检测正在被应用于临床中。 这项研究招募了113名参与者,他们依次(随机顺序)被提供完整的膳食计划,分别以红肉、白肉......阅读全文

肠道菌通过影响红肉代谢增加心脏病风险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TMAO是机体在消化过程中肠道菌群产生的一种副产物。血液中高水平的TMAO常被研究人员用来预测个体未来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死亡的风险,目前针对TMAO的检测正在被应用于临

红肉在肠道细菌代谢物可导致心血管疾病

  在同时进行的几项研究中,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新机制可以阐明经常吃红肉导致心脏病风险上升的原因和方式,以及肠道细菌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由医学博士Stanley Hazen领导的这项研究建立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该研究表明氧化三甲胺(TMAO,一种肠道细菌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粗纤维水平对肉鹅肠道微生物菌数的影响

粗纤维(CF)为植物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对动物营养有双重作用。一般动物饲料中,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当粗纤维含量在适宜范围内时,其有维持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动物异食癖和改善胴体品质的作用,而若过高,则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通常,我们需要对肉鹅的饲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如粗纤维测定 可以通过纤

肠道菌增菌肉汤

成分  蛋白胨1      10g  葡萄糖      5g  牛胆盐      20g  磷酸氢二钠    8g  磷酸二氢钾    2g  煌绿       0.015g  蒸馏水      1000mL  pH7.2制法  按上述成分配好,加热使溶解,校正pH。分装每瓶30mL,115℃高压灭

吃红肉不健康?专家称红肉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不少营养专家建议少吃红肉,因为红肉会让血压升高,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如,英美健康饮食指南就建议,红肉每日摄入量不超过70克。但最新一期《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多吃点红肉不会影响血压、胆固醇等心脏病风险因素的水平,相反,未加工红肉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还是一种优质的营养来源

吃红肉不健康?专家称红肉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不少营养专家建议少吃红肉,因为红肉会让血压升高,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如,英美健康饮食指南就建议,红肉每日摄入量不超过70克。但最新一期《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多吃点红肉不会影响血压、胆固醇等心脏病风险因素的水平,相反,未加工红肉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还是一种优质的营养来源

张红杰教授 | 炎症性肠病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引发肠免疫紊乱,最终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形成。  来自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异常,而肠道菌群是该免疫损伤过程的重要触发因子。  一、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研究现状  1. IBD患病

肉毒梭菌及其检验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学状性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具有该菌的基本特性,即厌氧性的杆状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体宽,呈梭状,新鲜培养基的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烈细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为多形态细菌,约为4×1μm的大杆菌,两侧平行,两端钝园,直杆状或稍弯曲,芽胞为卵圆形,位

肉毒梭菌及其检验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学状性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具有该菌的基本特性,即厌氧性的杆状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体宽,呈梭状,新鲜培养基的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烈细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为多形态细菌,约为4×1μm的大杆菌,两侧平行,两端钝园,直杆状或稍弯曲,芽胞为卵圆形,位

红肉是“致癌物”还是“致癌风险因素”

  今年9月,《柳叶刀》杂志刊载的两篇论文得出了违背规范膳食指南及冲击健康饮食方式的结论,那就是多吃脂肪,死亡率低;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增加死亡风险;饱和脂肪减少中风的风险,这引起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许世卫、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等专家的质疑与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