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选育品种中单111和中单6323实现高质量籽粒直接收获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在东北玉米产区内蒙古包头市召开早熟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田间现场会,展示了最新选育品种中单111和中单6323,玉米专家组对品种表现进行了现场鉴定。 中单111和中单6323均表现早熟抗倒、籽粒含水量低(22.4%、22.32%)、产量高(969.2千克/亩、824千克/亩)、落穗损失率低(1.03%、1.56%)、落粒损失率低(0.92%、2.79%)。专家组认为,耐密高产宜粒收品种中单111和中单6323在高密度全程机械化种植下,生理成熟后站秆晾晒30余天不倒伏,实现了高质量籽粒直接收获,适宜在东北土默川平原灌区和周边生态条件类似区作为籽粒直收品种推广。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加速朝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早熟耐密宜机收品种中单111和中单6323将有力支撑我国玉米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玉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 据悉,中单111和中单6323是根据新时期我国玉米生......阅读全文

华中农大解析野生大刍草对玉米遗传改良的贡献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严建兵教授课题组与生物信息团队陈玲玲教授课题组合作,借助一种创新的遗传设计,巧妙组装了玉米和大刍草的基因组,解析了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对现代玉米遗传改良的贡献。图片来自互联网  研究表明,现代栽培玉米是大约一万年前由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野生大刍草驯化而来。众所周知,驯化过

华中农业大学在玉米产量性状遗传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5年11月17日,国际主流遗传学杂志《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团队张祖新教授课题组在玉米产量性状遗传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KRN4 Controls Quantitative Variation in Maize Kernel R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华中农大发现决定玉米株高基因ZmGA3ox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祖新教授和郑用琏教授领衔的的研究团队九月底在植物学顶尖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ZmGA3ox2, a candidate gene for a major QTL, qPH3.1, for plant heigh

《星际穿越》科学考:玉米为何能成为“末日作物”?

  把人类的未来推向近乎末日的绝境,是不少科幻大片所津津乐道的故事背景。最近热映的电影《星际穿越》在这方面也不免俗。影片中,激发人们穿越虫洞寻找新家园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球环境的极度恶化:高温、干旱和疫病席卷了全球,人类只能依靠种植玉米苟延残喘……  在这部聘请了多为知名科学家作为科学顾问的影片中,虫

六项中国学者成果同登Nature子刊中国即将成为基因大国?

  在最新刊出的著名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在线版上,同时发表了六项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是乙肝患者患上肝癌的关键易感基因玉米籽粒油份遗传结构分析,iPS细胞重编程过程的一个主要障碍,西瓜基因组草图,甜橙基因组草图,以及大熊猫种群历史与适应研究。国内遗传学基因研究在国际上的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布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对玉米粒进行基于代谢物组(Metabolome)的全基因组关联(GWAS)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生物化学见解。   植物生成大量结构各异的代谢产物,它们在植物的生长、细胞补充、全株资源分配以及植物的发育和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它们还为人类提供了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二)

⑵小麦基因组研究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稳产和增产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小麦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小麦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3个不同亚基因组形成的异源

中国农大、中科院Nature Genetics携手发布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ZmVPP1基因遗传变异有助于玉米幼苗抗旱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秦峰(Feng Qin)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Xiaohong Yan

韩斌NatGenetics发文探讨重要研究进展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研究员,以及黄学辉博士在最新一期(7月)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题为“A crop of maize variants”点评文章,探讨了近期关于不同玉米品种的大规模重测序,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的三项重要研究进展。   玉米是世

玉米地里的逐梦人

 番兴明(中) 对一个行外人来说,玉米优生优育的理论看起来并不高深,就是人为选择优良性状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授粉繁育。但对玉米育种家而言,不能放过任何可能,让经验和事实共同来选择真正的良种。这件极其烦琐、极需耐心的排列组合的工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研究所研究员、育种专家番兴明一干就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克隆玉米抗旱基因、改良玉米抗旱性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峰研究组利用全球不同地区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83个遗传变异位点(解析至42个候选基因)与玉米苗

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ZmVPP1基因遗传变异有助于玉米幼苗抗旱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秦峰(Feng Qin)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Xiaohong Yan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关于发布“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4〕14号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工作安排,现公布本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请依托单位及申请人按要求提出项目申请。   国家自

华中农大PLOS发表玉米研究新成果

  玉米穗行数(KRN)是玉米驯化和改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由数量性状座位(QTL)控制的。最近,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KRN4 Controls Quantitative Variation in Mai

2020年度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项目指南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国自然发布农业、生物、气候等合作指南 项目经费最高200万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

10月9日《科学》杂志精选

基因改良玉米的经济学  研究人员说,基因改良的玉米作物可减少其比邻的没有基因改良的作物的损害,而这两种作物的种植者都感受到了其经济效益。  William Hutchinson及其同事对基因改良玉米对欧洲玉米螟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欧洲玉米螟蛾是一种在1917年意外传入美国中西部的一种

我国玉米重要核心种质黄早四“密码”破译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赵久然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了中国重要核心玉米种质黄早四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也是全球首次对来自于中国的玉米自交系完成的denovo测序和基因组解析,揭示出了黄早四及其衍生系的遗传改良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久然介绍,玉米

“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

116份芝麻种质资源叶绿素含量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传统的优势出口创汇作物,在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占有重要地位。芝麻在我国分布广泛,各省市均有种植,其种质资源拥有量占全世界总数的1/4,多样性十分丰富。芝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已经在表型性状、 同工酶和DNA分子多态性等方面开展,但是基于单一性状的多

华农大副校严建兵谈玉米遗传改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地球上现存植物有数十万种,而人类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的70%仅来自于15种作物,其中玉米、水稻和小麦这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就占了50%(Fernie AR and Yan J, 2019)。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http://www.fao.org/)的统计数据,玉米的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及总

植物所在玉米耐旱基因克隆研究中取得进展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常常受到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在干旱严重的年份或区域甚至面临绝收的危险。发掘控制玉米耐旱性的遗传位点、克隆玉米耐旱基因、揭示其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峰研究组利用全球不同地区的玉米材料组成的自然变异群体,运用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在云南诞生 全国推广产值超10亿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番兴明领导的科研团队发明完成的一种优质鲜食甜糯玉米在云南诞生,并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深受农民和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近期,该项目获云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 玉米是人类的两大主食之一,玉米生产是全国粮食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对优质鲜食玉米的研究成为发展较快的

中澳科学家对高粱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的科学家对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8月28日,最新研究结果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   中澳两国的科学家通过对44株不同来源的高粱样本,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

调控玉米性状 可变剪接“火”起来

  可变剪接,这个早在上世纪就被提出的概念,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又“火”了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可变剪接不仅丰富蛋白质组多样性,还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可变剪接是什么?这项研究有了什么新发现?是怎样得出来的?实验中的难点是什么?对之后的研究有怎样的借鉴意义?科技日报就此采访了该研究团队。  

淀粉测定仪研究高直链淀粉玉米发展

      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玉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而是逐步向经济作物和工业及医药等原料过渡, 由单纯产量型向定向品质型、专用型转变。所以为了适应新需求, 育种家通过遗传改良已经创造出一些新型玉米, 如高油玉米、高

吉林玉米子粒容重影响因素的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运用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公主岭市吉林省院试点的中晚熟3组、晚熟两组、高密1组的资料,共148个品种。随机区组设计,4行区,5m行长,3次重复。施肥及田间管理同当地生产。  子粒成熟后全区收获,风干后考种,测产量、容重、含水量、出籽率、百粒重、穗粒重、子粒外观品质。子粒容重用GHC

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