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活性G蛋白的检测

来自细胞外的信号绝大多数都是要通过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传导到细胞内部,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反应,发挥相应的功能。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家族就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编码GPCR的基因有1000多个,占人类基因组总数超过2%。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需要通过异源三聚体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Proteins)传递到下游的效应蛋白(Effectors)。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传递信号的基本原理是:特异性的配体结合到相应的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上,引起GPCR构象的变化;构象变化之后的GPCR能够结合相应的GDP结合状态的三聚体G蛋白,并诱导三聚体的G亚基构象发生变化,释放结合的GDP。处于空置状态的G亚基迅速与周围环境中的GTP结合。结合了GTP的G亚基立即与GPCR和G亚基复合物分离。自由的G亚基和G亚基分别与下游的效应蛋白结合,通过调控效应蛋白的活性......阅读全文

G蛋白和磷脂酶C概述

  G蛋白在TCR/CD3与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结合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G蛋白可使PLC发生活化,从而激活磷脂酰肌酰肌醇代谢途径,引起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自80年代中期发现G蛋白发现G蛋白及ras等GTP结合蛋白以来,G蛋白与信号转导关系的

遗传发育所揭示植物免疫受体调控G蛋白激活机制

  异源三聚体G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动物细胞中,G蛋白α亚基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结合,GPCR感受胞外信号后,发挥鸟苷酸交换因子作用,促使Gα亚基结合的GDP被GTP替换,从而导致G蛋白激活,Gα亚

抗体-蛋白A或-蛋白G微珠层析柱的制备

蛋白A或蛋白G微珠-抗体层析柱是免疫亲和层析技术中最常用的微珠基质之一。此类层析柱容易制备,由于抗体分子是通过Fc段与微珠基质结合,抗原结合片段(Fab)可与抗原最大限度地发生作用。以下介绍的方法可用于蛋白质抗原的纯化,但类似的方案也适用于任何其他抗原。 抗体可直接与蛋白A或蛋白G结合。根据抗

两篇Nature填补诺奖研究的空白

  最近,研究人员揭开了关于“生物体中的细胞如何处理刺激”的新细节。这项研究部分是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主要集中在所谓的G-蛋白,该蛋白有助于将细胞外部的刺激,传达到细胞内部。使用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PSI)开发的一种技术,这项研究的作者发现了“G

Cell:构建出RGS蛋白调节G蛋白信号的全面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全面绘制了细胞内的一类关键蛋白如何调节从细胞表面受体传入的信号。此外,他们揭示了人们通常在这类蛋白中存在的变异导致他们的细胞在相同的细胞受体受到刺激时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为为什么不同人对相同的药物作出的反应存在有很大的不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相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

包涵体的纯化-2

1.2.7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 PrP-pET-32a(+)转化表达菌E.coli BL21(DE3),TB培养基中,25℃,AMP 200 ug/ml,摇床(250 r/min)培养至OD600约为1.5,更换等体积新鲜TB培养基,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AMP 200 ug/ml,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2

8、包涵体复性液配方 对于包涵体复性,一般在尿素浓度4M左右时复性过程开始,到2M 左右时结束。对于盐酸胍而言,可以从4M开始,到1.5M 时复性过程已经结束。TRIS系统和PBS系统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需要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试验,确定合适的缓冲系统;不过复性过程主要

包涵体的纯化-4

9、什么叫复性成功 复性效果的检测: 根据具体的蛋白性质和需要,可以从生化、免疫、物理性质等方面对蛋白质的复性效率进行检测。 1,凝胶电泳:一般可以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变性和天然状态的蛋白质,或用非还原的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有二硫键的蛋白复性后二硫键的配对

乳腺生物/生物反应器

将所需目的基因构建入载体,加上适当的调控序列,转入动物胚胎细胞,使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所需要药用蛋白。从融合基因转入胚胎细胞到收集蛋白质有一个过程,包括胚胎植入、分娩和转基因动物的生长。转基因动物从出生到第一次泌乳,猪、羊、牛各需12、14、16个月;并且只有雌性动物泌乳且不连续,一般可持续2

生物反应器的乳腺生物

乳腺生物将所需目的基因构建入载体,加上适当的调控序列,转入动物胚胎细胞,使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所需要药用蛋白。从融合基因转入胚胎细胞到收集蛋白质有一个过程,包括胚胎植入、分娩和转基因动物的生长。转基因动物从出生到第一次泌乳,猪、羊、牛各需12、14、16个月;并且只有雌性动物泌乳且不连续,一般

研究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体的G蛋白特异性识别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并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疗靶标。与细胞外激动剂结合后,GPCR通过招募不同的G蛋白(Gs、Gi和Gq等)刺激各种信号通路以介导多种生理功能。GPCR和特定G蛋白之间的选择性偶联对于这类受体的生物学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确定单个GPCR如何识别

蛋白A、蛋白G与蛋白L之间的差异

蛋白A (Protein A)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个株系的细胞壁蛋白,它通过Fc区与哺乳动物的IgG结合,天然的启维益成提供的Protein A,42kDa,含有四个Ig Fc结合位点,其中2个是有活性的,而用于纯化抗体的,一般是重组的protein A,含有4个Ig Fc区域结合位点。蛋

张海涛:Cell和Nature破解心血管疾病药物靶标结构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够设计出新一代的药物来对抗一系列致命的疾病。理解细胞表面的一类特殊蛋白(即药物靶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挑战之一。  4月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electivity and diversity in angiot

重组人蛋白细胞因子的研究选择—细胞因子

1.重组蛋白表达体系MCE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主要有:大肠杆菌,酵母细胞,昆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2.重组蛋白纯度和浓度测定重组蛋白纯度测定方法:a. SDS-PAGE 测定法;b. HPLC 测定法;c. 银染测定法。重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a. Bradford 蛋白定量测定法;b. BCA 蛋白定

2012诺奖得主最新PNAS文章

  201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是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他们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其中Brian K. Kobilka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科

暴利“乳铁”蛋白忽悠你

核心提示:作为乳汁中一种特有的活性蛋白物质,乳铁蛋白被广泛认为具有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和有害菌等作用,其产品也因此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然而,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一些所谓的乳铁蛋白粉实质上是带有“乳铁”商标的乳清蛋白固体饮料。这样的普通食品经过摇身一变,售价普遍在300元以上,直逼甚至超过乳铁蛋

《自然》挑战传统观点 揭示GPCR新特征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他们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这一久负盛名的受体家族是最著名的药物靶标分子,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

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检测

实验方法原理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的检测,对于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由于这种电泳方法不破坏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所以可选用的检测方法很多。试剂、试剂盒丙烯酰胺单体贮液Tris-甘氨酸缓冲液贮液电极缓冲液样品缓冲液过硫醆铵浓缩胶缓冲液贮液分离胶缓冲液贮液实验步骤一、早期染色方法用染料和生物大

遗传发育所在G蛋白提高水稻氮利用率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世界上大约一半的人口提供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一直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施用过多的氮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而且会污染环境。因此,克隆氮高效利用的基因、提高水稻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稳定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种有效途经。  中国科学院

晶体学成像技术首次揭开激素受体是如何工作的?

  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发挥作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激活受体促进其旋转进而在细胞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道中,来自NIH的科学家们利用原子水平成像技术揭示了神经肽激素—神经降压肽激活其受体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首次

科学家揭开抑癌又促癌扩散的双刃剑蛋白的神秘面纱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细胞信号通路,该通路或许可以有效控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该通路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被认为可以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症生存率,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Life上。  这种特殊蛋白名为“散乱蛋白”,其富含亮氨酸残基或Daple基因,机体中几乎所有的

中科院Nature Genetics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调控了水稻的氮利用率。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28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

生化与细胞所揭示β-阻遏蛋白1在GPCR信号通路中新的调控功能

  七次跨膜受体(7TM receptors)或者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细胞膜表面最大的受体家族。其由,人类基因组中1000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并广泛参与到对多种刺激的反应中,包括:光线,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等等。这个受体超家族广泛地参与到一系列生理过程:从光,气味,味觉以及疼痛到神经传递和激素

能量运输的关键-ATP酶与GTP酶

ATP与ATP酶:ATP酶,又称为三磷酸腺苷酶,是一类能将三磷酸腺苷(ATP)催化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离子的酶,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量可以通过传递而被用于驱动另一个需要能量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被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广泛利用。部分ATP酶是内在膜蛋白(Integral

郑三多博士等揭示KCTD介导GABAB受体脱敏的分子机制

  GABAB(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属于C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CR),由两个亚基组成:GABAB1和GABAB2。激活的GABAB受体使G蛋白异源三聚体解离为Gαi/o亚基和Gβγ二聚体。Gαi/o亚基降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而Gβγ激活G蛋白偶联的内向整流钾通道(G

生物发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随着发光(luminescence)技术在多种生物实验中的广泛应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技术越来越成为首选的生物检测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生物发光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发光检测手段相比所显示出的优点。   1 生物发光的特点   根据产生光子的

生物发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随着发光(luminescence)技术在多种生物实验中的广泛应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技术越来越成为首选的生物检测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生物发光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发光检测手段相比所显示出的优点。   1 生物发光的特点   根据产生光子的

新进展:管坤良团队揭示负调控mTORC1机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调节细胞生长,代谢和自噬。广泛的研究集中在激活mTORC1的途径,如生长因子和氨基酸;然而,对于直接抑制mTORC1活性的信号传导提示知之甚少。  2019年5月21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管坤良及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Jenna L Jewell 共同

植物所等发现水稻感知冷害的分子机制

  水稻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尤其是苗期和孕穗期,这限制了其种植的地理位置。人工驯化和选择使粳稻种植延伸到年积温较低的寒区地带。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其他合作者合作,发现了水稻感受低温的重要QTL基因COLD1及其人工驯化选择的SNP赋予粳稻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