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大学需要严格的规范

《自然》杂志的一篇社论指出,中国的大学需要严格的规范来澄清和检查决策者的权力。 最近,在网上的论坛和博客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第一位按照国际水准聘任的学院院长——和北大植物生物学退休教授崔克明之间爆发了一场争论。 崔克明试图把实验室交给他的副教授——这在中国很普遍——但是饶毅拒绝承认这种接班的权威性,相反试图缩减了该实验的规模。 《自然》杂志的这篇社论指出,缺乏明确的指南让新的规定与旧的习俗冲突。饶毅反对“一种世袭的学术系统”,而崔克明指控他“贬低植物形态解剖学”。 《自然》杂志的社论说饶毅很可能会赢。但是它补充说,中国的大学需要确保在将来制定出清楚的规范来加强和确保有序的权力,在招聘的时候要走出自己的地盘,并确保决策者的行为透明。 北京大学 链接到《自然》杂志的全文......阅读全文

转基因:精英论战为公众带来什么

“转基因商用”决策过程中不该没有公众的声音   最近一个月,关于转基因的“精英论战”如火如荼。   7月6日,上海《文汇报》刊登留美学者曹明华的文章《转基因食物在美国的争议》。作者以在美国见闻,质疑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自此开始,“反转”、“挺转”的精英们,将“中国式”转基因论战推向新的高度。北

盘点2019年学术不端举报事件 ,我送你SCI 你却说不爱了?

  2019年已经结束,小编在此简单汇总六件本年度较为著名的“学术不端”事件,并且整理事件后期的处理结果。一、翟天临事件  2月8日,翟天临因在直播中被问及知网时,回答到“知网是什么?”引起网友们重点关注到他的北大博士头衔,随后翟天临的论文作品被披露,其中含有大段抄袭语句。  翟天临曾在《广电时评》

钟伟民:大学崇尚理性言论的自由

  2012年1月22日,除夕夜,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博文:校长挨骂和教授骂人:谁是北京大学的耻辱?谈到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用动物问候香港人,他写道:“北大是兼容并包,学校对这样的教授没办法。”博文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收到了自己的朋友、美国

科学网2010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朱清时等当选

  1月10日,由科学网发起,科教界专家、科技新闻工作者、广大网友参与推荐评选的“2010年度人物”揭晓,朱清时、饶毅、施一公、丘成桐等人当选。   “科学网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0年12月15日启动,由全球第一中文科学门户网站科学网主办,评选主旨在于评选2010年启迪中国科学发展的华

中国科学报:作科研的放弃与坚守

  最近,饶毅辞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职务终获批准,将于今年9月卸任,北京大学此时也正在向全球科学界招聘新一任的院长。对于辞去行政职务,饶毅表示:“与有些人认为行政在中国万能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虽然有些事情需要有行政职务来做,有些事情会因为没有行政职务才可以做得更好。”显然,他这里指的是科学研

中青报:海归该进入“无菌环境”或“奉旨杀菌”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人终身教授李东最近一直在关注刚刚离职的大学教授管敏鑫。   这不仅因为管敏鑫是他的朋友,更因为管敏鑫曾和他一样,是一个观望中国海归环境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如今,管敏鑫提前一步全职回国,却在今年11月被其雇主浙江大学“解聘”尚有一年多才到期的职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

中国科学大奖颁发 科学家妙趣横生

  1994年以百万奖金嘉奖中国科学家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大奖,迄今仍为中国科学最大的奖项之一,由香港查氏家族出资,华人科学家评奖。薛其坤致答谢辞  昨晚(9月13日),一年一度的求是科技基金会在复旦大学举行颁奖典礼,物理学家薛其坤和另10名青年科学家分获“求是年度杰出科学家奖”和“求是杰出青年科学

2020科维理奖公布,像差校正透镜四巨头获纳米科学奖

  北京时间5月27日晚间,总部位于奥斯陆的挪威科学和文学院宣布了本年度科维理天体物理奖、纳米科学奖和神经科学奖获奖名单。科维理天体物理奖安德鲁·费边(Andrew Fabian)科维理纳米科学奖左起马克西米利安·海德尔( Maximilian Haider)克努特·乌尔班(Knut Urban)哈

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为全中国农民做一些实事

      白书农教授、罗静初教授、副研究员陈浩东老师等也纷纷发言表示祝贺。在欢声笑语中,部分与会师生合影留念,庆祝活动圆满结束。  2013年5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命科学大楼

美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作客北大 讲述事业与人生

10月19日下午3点半,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王晓东出现在北大邓佑才报告厅,向在场的数百名在校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科研事业和人生故事。这同时也是新上任的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发起的“展望事业 探讨人生”系列讲座的第一讲。 王晓东现任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终身讲席教授、美国休斯研究所研究员

饶毅卸任,“四院院士”谢晓亮任职北大理学部主任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  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卸任,任职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饶毅回顾了任职期间相关工作,简要总结了理学部各院系过去三年的发展。他认为,过去几年来,学校理学学科发展迅速,但也存在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中国科研产出位列全球第二 体制是关键

  从优秀论文的角度来看,中国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  “自然指数”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指数  这次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衡量的是各个国家和科研机构在高质量论文方面的产出情况。 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得分为5819.79分,虽然远远低于美国的19165.25分,但却高于德国的4125.92,因此

美国科研圈风暴来临,未来一两周部分中国教授或遭解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表示: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除。  这将是一场科研界的暴风雨!  上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一席话掀起惊天巨浪: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

美国科研圈风暴来临,未来一两周部分中国教授或遭解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表示: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除。  这将是一场科研界的暴风雨!  上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一席话掀起惊天巨浪: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

知名留美女博士《细胞》子刊解析植物激素研究

来自杜克大学生物学系,明尼苏达州大学园艺系及微生物植物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能通过抑制生长素信号途径影响植物病原体生长,从而证明这种对于生长素信号的抑制效应是SA介导疾病抗性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

饶毅央视论诺奖:勿忘历史辛酸,直面未来挑战

饶毅趣谈诺奖与中国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进行了直播。《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作为现场嘉宾参与直播,趣谈诺奖与中国。本文为现场精彩互动实录,略有修订。  饶毅央视论诺奖:  勿忘历史辛酸,直面未来挑战  今

屠呦呦获奖领域——疟疾 与文化和历史的纠缠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在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30揭晓,三位科学家因为其在抗寄生虫领域的杰出贡献,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其中,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 Omura因为他们开发出了抗蛔虫新药阿维菌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

饶毅理辩耶鲁校长:特朗普和马云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吗?

  2016年3月23日下午,在博鳌论坛举行的“大学校长对话——东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分论坛上,来自中外顶尖学府的大学校长和著名学者就高等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场分论坛的参加者包括: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麻省理工学院执行校长埃里克·格里姆森(W. Eric L. Gr

杨振宁:果断有远见的政治更能有效推动科技发展

  “我得诺奖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在合适的情形之下,一个脑筋清楚、做事果断而有远见的、不那么民主的政治,把科技推上去的本领更大,因为它有效率。”   清华大学科学馆,走廊尽头这个近30平米的房间因为没有丰富的物品陈设而显得有些空旷,然而这个房间里却

北大教授饶毅:在顶尖杂志发论文也可能害作者

  造假文章、其他原因错了的文章和质量不好文章会害作者   6月23日,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教授在其博客中发表了《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一文,分析了过度依赖SCI所带来的弊端。6月24日,饶毅再发博文《“杂志拜物教”:何时发Cell Nature Science 论文害你》,告诫年轻人,在C

北大生命科学院新任院长饶毅发起系列讲座

王晓东首先开讲;诸多海内外华人科学家将登场  据北京大学官方消息,新上任的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发起了“展望事业 探讨人生”的系列讲座,并亲自邀请部分演讲者。饶毅是今年9月25日被聘为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的。  据悉,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王晓东将在10月19日首先开讲。王晓东

樊圃等揭示生殖隔离的分子机制

  2013年7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樊圃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论文,揭示了黑腹果蝇识别其它物种果蝇的生物学机制,鉴定出参与该行为的感觉受体、化学分子和相关神经回路。樊圃等的论文题为“抑制黑腹果蝇与其他种属交配的遗传和神经机制”,同期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3月2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标志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同志以及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共建单位代表参加会议;科技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有关负

吴杨奖新增基础医学奖 施一公邵峰获奖

   被人称之为“中国医药最高荣誉”的“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今天(11月27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颁奖典礼,13位为中国医学、药学、卫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获奖,致辞的有吴杨奖名誉主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吴杨奖共同主席、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院协

饶毅:希望比我优秀的人能当选院士

  9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报道,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科学》:您怎么看待您落选今年的院士评选?  饶毅:虽然我不再是院士候选人了,但我并不主张废除该(院士评选)制度。院士制度和中国的行政权力形成一种平衡;至少院士说的话,管理层会听。院士评选在很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科学时报 王丹红 报道]近日,2007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届年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博士和本次会议组委会成员鲁白、饶毅共同向北京的部分新闻记者介绍本次大会的情况。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近日,2007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届年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博士和本次会议组委会成员鲁白、饶毅共同向北京的部分新闻记者介绍本次大会的情况。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

施一公: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回国带动中国科技强国

施一公   3年前,我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国家将在未来5—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并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曾是“千人计划”倡议者之一,并于今年1月当选“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首届会长。1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