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猴或成研究艾滋病模型

昨天,“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在昆明云安会都举行。 据论坛介绍,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艾滋病模型动物,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可以感染HIV-1病毒并出现人艾滋病样症状。然而,黑猩猩是高度濒危物种,而且体型巨大,不易于繁殖和豢养,费用昂贵,难以作为艾滋病研究动物模型。 此前研究人员曾发现,云南境内的北平顶猴对人类HIV-1病毒可感和易感,并不限制HIV-1在细胞内的复制。研究结果,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支持了北平顶猴是艾滋病模型动物。为建立基于北平顶猴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还发现生活在云南、西藏境内的熊猴存在类似平顶猴模式的一种基因融合现象,提示熊猴极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艾滋病模型灵长类动物。......阅读全文

研究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熊猴或成研究艾滋病模型

  昨天,“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在昆明云安会都举行。   据论坛介绍,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艾滋病模型动物,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可以感染HIV-1病毒并出现人艾滋病样症状。然而,黑猩猩是高度濒危物种,而且体型巨大,不易于繁殖和豢养,费用昂贵,难以作为艾滋病

百名科学家探讨动物模型研究为人类绝症寻突破

  1日,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在昆明开幕。来自中国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领域的逾百名专家展开交流,推动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向纵深发展,为癌症、艾滋病等人类绝症的疫苗研究和疾病机理寻求突破。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新疫苗、新药、新诊断试剂等的关键步骤,也是解析人类疾病机理的必要手段。

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立

   1月26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与神经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

科学家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6月13日,相关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建设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港脑院”)和深圳市筹划中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简称“脑设施”)研究平台发布最新动态:脑科学国际团队联合攻关,成功制备出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SHANK3基因突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昆明动物所创建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动物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课题组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首次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HIV-1在北平顶猴体内呈低水平持续性复制和形成潜伏感染  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适动物模型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研究获进展

  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对于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抗艾滋病药物和疫苗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是SIVmac或SHIV感染的印度恒河猴模型。已有研究表明,中国恒河猴是较印度恒河猴更为适合的艾滋病模型灵长类动物,SIV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疾病进程较为缓慢,

中国科学家成功创建新艾滋病动物模型

  记者11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郑永唐课题组用HIV-1病毒标准株HIV-1NL4.3感染北平顶猴,首次创建了HIV-1感染北平顶猴艾滋病模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感染HIV的合适动物模型是制约艾滋病

艾滋病毒在灵长类动物中存在了数百万年!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证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病毒早在1600万年前就存在于旧世界猴(灵长目猴科)。研究人员对猴子的进化过程,猴免疫缺陷病毒的进化过程,以及为什么病毒能够从一种物种转移到另一种物种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0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  SIV 与 H

灵长类有艾滋病自愈能力-其基因有望成为治愈HIV关键

  研究人员在西非发现了一种猴子,它们可以很好的处理艾滋病病毒SIV感染,避免发展类似艾滋病疾病,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  为了了解这一机制,来自耶尔克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一组科学家对猴子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通过将其与人类和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该小组找到了帮助感染艾滋病毒

新灵长类大脑图谱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难以找到全面绘制灵长类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结构的工具。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神经科学家在日本进行的新研究重建了狨猴大脑三维立体图像,以及整个大脑的神经连接,这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灵长类大脑图谱,文章发表在《eLife》杂志。  该研究引入了结合实验和计算的新方法,有助于解释个体大脑

艾滋病疫苗对艾滋病的作用介绍

  大多数经典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止病原感染而发展成疾病,而不在于防止病原进入,但HIV 则不同,因为即使很小量的感染都会导致AIDS,所以要求疫苗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地记忆,以清除所有进入的病毒。以下几种现象表明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首先,HIV病毒株大多是单一型,这就为疫苗诱导免疫反应提供了机

美哈佛医学院将关闭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

  由于联邦研究经费前景日益黯淡,美国哈佛医学院(HMS)将关闭其主要的灵长类研究中心。近日的公告出乎很多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的意料,学校说在接下来的2年,将逐渐关闭在马萨诸塞州索思伯勒市中心的实验室。相关方面称:“促成事件决定的是,在过去十年中,外部融资环境使得科学研究面临越来越多的

J-Clin-Invest:为什么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结核病

  肺结核和艾滋病是这两种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如果同时发生,情况会更糟。现在,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一健康问题的重要机制。而且,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为高危人群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

港大研发杀死艾滋病病毒药物-3到5年才人体试验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香港大学研制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不仅能保护细胞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还可以“杀死”艾滋病病毒。研究团队负责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结果仅为小鼠试验结果,目前已开始灵长类动物试验,最快的情况下,还需3到5年的时间才可能走到人体试验。  新药可清除小鼠体内病毒  4月26日

美评估非人灵长类研究政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仔细审查由联邦资助的实验室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使用情况。作为对一项国会命令的回应,该机构今年夏季将召开一场研讨会,回顾围绕猴子、狒狒以及其他相关动物研究的伦理政策和程序。在此之前,NIH已决定结束其下属一家实验室存在争议性的猴子实验,并终止了对黑猩猩侵入性实验的经费

单次注射基因疗法能清除艾滋病病毒

  美国坦普尔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科学家17日报告称,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去除。这项临床前研究是推动人类艾滋病病毒疗法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基因治疗》杂志。  研究团队此次在恒河猴

动物模型基础

第一部分 动物模型的分类一、按产生原因分类(一)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疾病。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种蛋白质合成异常性疾病。

昆明动物所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关于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论文Transgenic rhesus monkeys produced by gene transfer into early-cleavage–stage embryos using a simi

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实验——自发型肿瘤动物模型

实验方法原理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未经人为处理;自然发生的肿瘤动物模型,主要有自发性乳腺癌模型和自发性白血病模型。实验材料C3H小鼠A系小鼠CBA小鼠试剂、试剂盒受试药仪器、耗材记号笔脚规实验步骤一、自发性乳腺癌小鼠模型类型 1.  C3H小鼠:繁殖用雌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率为85%~100%。 2.

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实验——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应用于:(1)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2)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3)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4)为研发抗肿瘤转移性药物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实验方法原理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实验材料肿瘤细胞小鼠试剂、试剂盒无

科学家成功培育出首例转基因猕猴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0月25日向媒体透露,由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小组成员牛昱宇介绍,此项课题共耗时3

上海生科院实现转基因食蟹猴加速传代

  9月15日,Cell Research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平台的研究论文:Generation of macaques with sperm derived from juvenile monkey testicular xenografts。该研

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

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昆明动物所召开   依据中国科学院50年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与医药基地委托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该领域有关优势单位,研讨和制定“十二五”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规划,服务于我院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新药研发。研讨会于6月22日在昆明

灵长类动物结构变异的机制

  2013年度基因组生物学大会(The Biology Of Genomes 2013)于5月7日晚在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召开。这是基因组学领域最大的会议之一,吸引了多个著名研究所的大牛参加。会议主题包括高通量基因组学和遗传学、复杂性状的遗传学、功能和癌症基因组学、计算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以

复旦学者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率领课题组,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自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

人类ABO血型继承自灵长类祖先

    ABO血型是导致输血时溶血反应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能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也是人类中最早被发现的遗传多态性。一项新研究表示,人类ABO血型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共有,而且在数百万年前首次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出现。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A

动物模型的分类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一)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  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疾病。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种蛋白质合成异常性疾病。如无胸腺裸鼠、肌

美科学家找到艾滋病毒祖先-已存在8500万年

显微镜下的艾滋病毒(图片来自英国《卫报》网站)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斯坦佛大学医学院1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艾滋病毒的远古祖先开始在野生灵长类动物体内进化的时间,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要早好几百万年。 这一发现为人类研究艾滋病毒的起源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