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果实性状遗传和QTL定位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辽宁果树所李杏团队在国际植物学前沿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杏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肉硬度进行了QTL定位,对培育优质耐贮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杏主要种植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干旱丘陵山区地带,近年来其经济与生态效益逐渐受到各地政府和种植者的青睐。但是,杏果实存在硬度低、不耐长途贮运等问题,因此,开展杏果实硬度性状等相关的研究,对于培育优质耐贮运杏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研究杏果实硬度、大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的遗传特性,该团队利用大果较耐贮运的华北地方品种“串枝红”与高糖低酸小果的新疆主栽品种“赛买提”为双亲设计了一个人工杂交遗传群体。本研究,首先,对杏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肉硬度等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双亲和169个F1子代进行了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共获得6,006个高质量的SNP标记,并进一步构建了包......阅读全文

杏果实性状遗传和QTL定位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辽宁果树所李杏团队在国际植物学前沿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杏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肉硬度进行了QTL定位,对培育优质耐贮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杏主要种植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干旱丘陵山区地带,近年来其

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团队在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王敏和杨松光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庆务为共同通讯作者。  节瓜是华南特色蔬菜作物,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节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莲单瓣重瓣等性状遗传定位研究中取得进展

  莲(荷花)作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已有几千年栽培历史,其花器官中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如花色、花瓣数等方面的变化。然而,莲花各种形态特征的遗传变异规律仍不清楚。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陈进明研究团队联合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对栽培花莲12个花器官为主的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

捷克在遗传性肿瘤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位于捷克布尔诺市的中欧技术研究所(CEITEC)的研究人员在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一项重大发现,将有效地引领治疗某些类型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some forms of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由CEITEC的Ctirad Hofr博士

农科院构建首张苎麻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刘头明博士及其团队在苎麻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了苎麻的首张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完成了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图谱中的QTL将可以直接应用于苎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苎麻是我国特色的天然纤维作物,其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

遗传发育所在亨廷顿病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运动障碍、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点;病理学上,以纹状体和大脑皮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为特征。HD由亨廷顿基因第一外显子中的CAG三核苷酸序列过度重复(>35)编码突变亨廷顿蛋白(mutant hu

荔枝果实酸度积累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首次揭示了荔枝果实有机酸差异积累的分子机制,为荔枝果实品质改良和功能健康型水果开发方面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姜永华博士和戚英伟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昆明动物所在人类大脑进化遗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人类大脑进化和人类智力起源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人类区别于非人灵长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容量的大脑和高度发达的认知能力。一直以来,人们对灵长类在进化过程中脑容量扩增的遗传学机制仍然缺乏认识和理解。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寻找那些突变以后会导致人类大脑发育异常的基因。MCPH1基因是最早

科学家在酿酒酵母生态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发酵工业中广为应用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也是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由于其较清晰的遗传背景、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完善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积累、明确的有性生殖循环等优势,除分子生物学领域外,正在成为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生物地理学、群体

QTL定位的作图方法介绍

QTL 定位就是采用类似单基因定位的方法将QTL 定位在遗传图谱上,确定QTL 与遗传标记间的距离(以重组率表示)。根据标记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标记、双标记和多标记几种方法。根据统计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方差与均值分析法、回归及相关分析法、矩估计及最大似然法等。根据标记区间数可分为零区间作图、单区间

化橘红果实类黄酮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58.shtm

柑橘果实采后水分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园艺林学学院程运江教授课题组关于柑橘果实采后水分代谢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sMYB96 confers resistance to water loss resistance in citrus fruit by simultaneous

水稻失水遗传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该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水稻的失水状况受遗传控制,失水基因的克隆有利于耐旱新品种的培育。  水分散失过快通常会使植物承受干旱胁迫,进而引起植物的早衰。研究人员利用一个苗期叶片边缘就开始发白、枯萎的早衰突变体,借助图位克隆手段分离了ES1基因,该基

昆明动物所蝙蝠回声定位研究取得新进展

  小蝙蝠和某些鲸(包含海豚)各自独立进化出回声定位能力,关于它们回声定位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之前主要集中在耳蜗对高频声音的感知。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沈永义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梁璐在张亚平院士的指导下,注意到回声定位能力的形成不单单依赖耳蜗对超声的感知,还依赖大脑对声

RFLP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与展望(二)

四、RFLP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1、分子水平上选择目的性状  RFLP图本身对植物育种并没有直接的用处,只有当它与经典标记即原已定位的基因结合起来 才有用,当确定哪一个RFLP标记与目的性状表现协同分离,即目的基因与RFLP的连锁,使得 对期望基因重组型的选择容易进行,在分子水

QTL定位的作图方法功能介绍

QTL 定位就是采用类似单基因定位的方法将QTL 定位在遗传图谱上,确定QTL 与遗传标记间的距离(以重组率表示)。根据标记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标记、双标记和多标记几种方法。根据统计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方差与均值分析法、回归及相关分析法、矩估计及最大似然法等。根据标记区间数可分为零区间作图、单区间

植物硼营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生物学团队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BRs)和茉莉酸(JA)参与植物响应缺硼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  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 BRs)是一类多羟基的甾醇类植物激素,因首先从油菜花粉中发现提取而得名,广泛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片、花、种子和幼嫩的生长组织

水稻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杂种优势已经在多种作物和动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分子作用机理和有效预测方法仍不明确。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优中心团队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The Plant Journal。付崇允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丰为第一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转录组学和甲基组学分析

遗传发育所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网络解析取得新进展

  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

人类大脑进化遗传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巨大的大脑容量和复杂的认知能力是人类区别于我们的近亲-非人灵长类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人类起源中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遗传学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表观遗传调控在人类大脑进化中的作用我们知之甚少。   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石磊与博士研究生林强)对4个大脑容量调控关键

固体所在高聚物的转变和弛豫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高聚物的转变和弛豫是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架设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桥梁。掌握高分子软物质的弛豫特征及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理解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化学改性)和形态(物理改性)开发高性能和功能化的高分子材料。  非晶态

水生所中俄鲫鱼资源遗传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被认为起源于欧亚大陆东部的鲫鱼复合种由二倍体鲫和三倍体银鲫组成,其二倍体鲫行有性生殖,而三倍体银鲫已通过人工繁育试验证实具有有性生殖和单性雌核生殖的双重生殖方式,这些特殊性已使鲫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进化问题的一个独特物种。最近,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主持的中俄鲫鱼资源遗传

烟草所填补烤烟烘烤特性遗传分析研究空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和山东省烟草公司共同承担的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烤烟烘烤特性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通过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烤烟烘烤特性遗传效应、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QTL定位及分子标记的挖掘与验证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抗病和衰老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白粉病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生产造成重要损失。在先前的研究中,利用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科学家们发现EDR1(ENHANCED DISEASE RESISTANCE 1)基因是调节植物对白粉病抗性的关键因子。EDR1编码一个蛋白激酶,在体外表现出蛋白激酶的活性。edr1突变体

QTL定位的作图方法分类及介绍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Lander 和Botstein(1989) 等提出,建立在个体数量性状观测值与双侧标记基因型变量的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对相邻标记构成的区间内任意一点可能存在的QTL 进行似然比检测,进而获得其效应的极大似然估计。其遗传假设是,数量性状

昆明动物所在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包括:阳性性状,阴性性状,认知症状和情绪紊乱。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以及大多在青壮年发病,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同时也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精神分裂症影响了全球大约1%的人口。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力高

上海光机所在计算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子技术实验室成功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数字同轴全息恢复。该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能够应用于相位检测方面的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同轴全息重建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9月3日的Optics Express 期刊上。  数字全息技术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

低能离子植物诱变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重点创新项目的支持下,等离子体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植物研究组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低能离子辐射的诱变机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该研究小组建立了以同源重组频率和AtRAD54基因的表达水平作为主要遗传检测终点的辐射长程效应研究体

固体所在核材料制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所内耗与固体缺陷实验室方前锋课题组在钨基材料和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铁素体钢的制备和性能表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连续在核材料领域的主流期刊《核材料杂志》(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发表4篇学术论文。

上海光机所在计算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子技术实验室研究员司徒国海课题组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成像方法上取得新进展,为深度学习在计算成像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指导。相关成果发表于[Optics Express 27, 18, 25560 (2019)]。  计算成像是计算机技术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