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学,是否真能绕过伦理?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目的:防范不确定风险,促进科技向善 此次两办印发的意见不仅提出了“伦理先行、依法依规、敏捷治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的科技伦理治理要求,更明确了“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 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但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科......阅读全文

透过“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看当下医学伦理暴露的问题

  本月26日(周一),一则关于“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瞬间引发了医药行业的大讨论,朋友圈也很快被这则消息持续刷屏,“贺建奎”、“基因编辑”、“莆田系”、“和美”等关键词迅速被推到风口浪尖,人们在讨论之余,也在等待着官方的层层报道。笔者相信,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部门会给出真实答案,而在

沈铭贤:转化医学需要“伦理平台”

伦理要保护科学,使它在正确的道路和航线上前行。  转化医学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现已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和重视,成为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早在1992年,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就出现“bench to bedside”(B-to-B)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编辑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

“基因剪刀”剪不断伦理“纠缠”

  8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将一篇论文公之于众: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宫前的人类胚胎中的、与遗传性心脏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关的基因变异。  尽管已过去一周,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篇论文引发的余波在韩国仍未平复,韩国各界的讨论依然活跃。  韩国是“主

基因剪刀”剪不断伦理“纠缠”

  8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将一篇论文公之于众: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宫前的人类胚胎中的、与遗传性心脏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关的基因变异。  尽管已过去一周,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篇论文引发的余波在韩国仍未平复,韩国各界的讨论依然活跃。  韩国是“主

基因科学,是否真能绕过伦理?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

用疟原虫治癌-做了多少医学伦理考量

   号称能治愈癌症的方法并不少见,比如近日刷屏的疟原虫治癌法。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在一次演讲中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疟原虫可成为抗癌生力军,通过让人感染疟原虫来治愈晚期癌症。然而这却被业内专家提出其结果是不可轻信的。  但是仍然有很多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相信陈小平。但如果治疗令

黄尚志:技术应用要遵循医学伦理学原则

阅读延伸  基因歧视(Gene Discrimination)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可能从基因的角度对人类全体的遗传倾向进行预测,这些遗传信息的揭示和公开,将对携带某些“不利基因”或“缺陷基因”者的升学、就业、婚姻等社会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基因歧视可以是针对一个人、一个家族或

概述基因治疗的伦理学

  1.导入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转移入病人体内细胞表达,  首先与转移方法有关。化学和物理方法所导入的基因效率低,自然表达也差。选择适当的受体细胞,也是为了导入基因能稳定高效的表达。骨髓作为受体细胞使用最多。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只能对分裂状态时的细胞进行传染,因此采取如5-FU处理,使细胞

国家卫计委:涉及人体医学研究必须先过伦理审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所有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前,须先通过科研团队所在的机构(或)组织审查立项。审查的核心除了风险性评估,还包括伦理审查。   《办法》要求,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应履行免费的网络登记备案,接受各级卫

解读|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怎样审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42.shtm 一、为什么出台《办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规范涉及人的生

综述:给人类基因编辑划出伦理“红线”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掀起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不安与批评。基因编辑应该向何处发展?是否应该暂缓甚至禁止?是否会导致“定制婴儿”?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3日在华盛顿发表声明,明确划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红线”:禁止出于生殖目的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热潮

揭开基因检测的面纱:预测疾病-伦理困境

5月31日,北京亦庄诺赛基因公司实验室。   自从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预防乳癌,基因检测瞬间火起来了。从2007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科研机构到商业公司,市场和对人体探秘的需求都推动基因检测技术突飞猛进。这项前沿技术到底靠谱吗?从基因可以预见未来的健康情

关于基因治疗的伦理学介绍

  1.导入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转移入病人体内细胞表达,  首先与转移方法有关。化学和物理方法所导入的基因效率低,自然表达也差。选择适当的受体细胞,也是为了导入基因能稳定高效的表达。骨髓作为受体细胞使用最多。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只能对分裂状态时的细胞进行传染,因此采取如5-FU处理,使细胞

揭开中国药物实验利益链:医学伦理的中国式困境

  伦理委员会的中国式困境   无论如何,任何药物,不管是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还是上市,只要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过的药物,都统称为“新药”。记者了解到,国外的药物到中国来进行临床试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在国外上市的药品,在中国做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二是研制新药,在国外做完了一期二期,在中国做

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龙关注医学研究伦理规范化建设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龙上,与会院士专家认为“医学研究伦理学是科学与伦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重要领域”,他们呼吁要加强医学研究伦理学的规范化建设,“既要维护科学的利益,保护和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又要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随着生命医学研究步伐的日益加快,医学研究

古基因组研究引发伦理学激辩

来自克洛维斯文化的人类使用的工具是非常有特色的石制矛头和杆状的骨头器具。   约1.26万年前,一名男婴的遗骸按宗教仪式被葬在美国蒙大拿州。如今,这副遗骸揭秘了一支美洲最早人群,即克洛维斯文化的起源。   对这名男婴的基因组测序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研究表明,如今跨越南北美洲的

中青报:不讲伦理的转基因研究必然受谴责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塔夫茨大学近日就该校研究人员用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致歉,表示将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情发生,并承认该试验并未完全遵循该校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规定和美国的联邦法规。但中国的学生家长仍不能消除疑虑。一位家长张松泉(化名)称,他“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道歉”。   

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伦理上可接受”

   7月17日电,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

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聚焦伦理争议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普及,对于人类基因改造的伦理道德争议愈加激烈。1日至3日,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在华盛顿召开,相关的科学和医学进展以及伦理和监管问题成为研讨焦点,分歧各方将借此机会展开充分辩论。  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此次峰会由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印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41.shtm 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通知 国卫科教发〔20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涉及人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文件解读

   一、为什么出台《办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规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基因与医学医疗

随着人类对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科学家将不仅能发现有缺陷的基因,而且还能掌握如何进行对基因诊断、修复、治疗和预防,这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这项成果将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谓基因治疗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正常的基因转入病患者的细胞

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研究惹争议:当科学撞上伦理

  对于人类胚胎研究,争议一直存在。  4月22日,自然网站的一篇报道称:中山大学的黄军就团队完成了全球首次在人类胚胎上进行的基因修改实验,他们利用基因编程技术CRISPR/Cas9,修改了β珠蛋白基因,而该基因突变会导致地中海贫血。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上。  这项研究因首次对人类胚胎

科研伦理现状调查:尊崇科研伦理不能只是说说

  编者按 近年来,“转基因”“黄金大米”“受试者权益保护”等话题,引发人们对科学家、公众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在科研伦理方面的责任和角色的关注。为准确、客观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伦理规范的认知和遵守状况,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国科协组织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对该调查报告的深入解读,以

人类胚胎基因改造应让伦理、监管及公众参与进来

  8月3日,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胚胎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主任Shoukhrat Mitalipov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精准且高效地修饰了人类胚胎细胞的一个基因缺陷,相关研究以“修复人类胚胎中一个致病的基因突变”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研究团队阵容主要有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

中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再引伦理争议

  中国科研人员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编辑的研究再次在国际上引发关注。整整一年前,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的类似研究在国际上掀起巨大波澜。  这一次,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是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使用CRISPR技术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组进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其能够抵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4月6日,该

日本一公司借助基因检测法生儿育女-伦理问题引发争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 月 23 日报道,日本一家基因医疗公司“Genesis Health care”将推出夫妻基因测试法,通过夫妇的唾液推断下一代患上疑难病症的概率。该检测方法简单,因此面世后有一定市场; 但使用基因方法来决定生儿育女被认为是有违伦理,引起日本医学界的极大争议。  日本的医疗

个人基因测序成本高昂-新生儿测序引发伦理争议

  日前,好莱坞“性感女神”安吉丽娜·朱莉为预防癌症隐患切除双侧乳腺,而她决定手术是因为基因筛查发现她携带家族遗传的缺陷基因BRCA1,导致她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大大高于常人。这在医疗界引发新一轮关于基因筛查和基因疗法的讨论热潮。   和10年前相比,如今个人基因测序的费用大大降低。但了解自身基因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