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娟:与量子“纠缠”的女科学家

2016年8月18日凌晨,青海小城德令哈观测站,小雨初歇。 印娟透过望远镜,在重重叠叠的云缝里捕捉到一点亮光。那正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当时‘墨子号’离开地面将近48小时了,我们第一时间就将地面的信标光覆盖到它,为它点亮灯塔,打通建立天地链路的第一步。”在2022年夏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位“墨子号”的量子纠缠源载荷主任设计师仍然难抑激动。 2002年大二暑假,印娟进入潘建伟教授的量子实验室,她是第六个来到这个实验室的学生,也是第一个女生。别看她当时在实验室年龄最小,正是她调出了实验室多光子平台第一个干涉曲线。印娟就这样成了“潘之队”的关键一棒。 被量子纠缠迷住的印娟从此投身量子通信领域。一晃二十载,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到特任教授,人生最好的年华中,她与“墨子号”卫星和地面站“深情对望”,执着守护。 所谓“量子纠缠”,就像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一样,处于纠缠的两......阅读全文

中国“墨子号”领跑量子通信

  2018年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次开启“委员通道”。当天中外记者云集,在通道前,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有“量子之父”之称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话掷地有声:“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我国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

印娟:与量子“纠缠”的女科学家

2016年8月18日凌晨,青海小城德令哈观测站,小雨初歇。 印娟透过望远镜,在重重叠叠的云缝里捕捉到一点亮光。那正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当时‘墨子号’离开地面将近48小时了,我们第一时间就将地面的信标光覆盖到它,为它点亮灯塔,打通建立天地链路的第一步。”在2

“墨子号”的成功体现科技创新底气

   日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究团队的两篇文章;今年6月,研究团队的另一篇论文发表于学术期刊《科学》上。这三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墨子号”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预设在两年时间内实现的三大科学目标,不仅使我国继续保持在量子通信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还将为我国开展空间尺度

“墨子号”何以激起空间量子科学热潮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陆朝阳、曹原应邀在国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长篇综述论文《基于“墨子号”卫星的空间量子实验》。  据了解,由于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特别是“墨子号”量子卫星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潘建伟等受邀为《现代物理评论》撰写的这篇46

国外称赞“墨子号”实现破纪录量子纠缠

  继去年成功发射后,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的重要论文,称“墨子号”成功将纠缠光子传回地面并在相距1203公里的基地间保持纠缠不变,从而创造了量子纠缠距离的新纪录。《新科学家》《科学》《自然》以及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协会《光谱学

潘建伟团队:做世界“最牛”的量子研究

  近日,光量子计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两项成果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4岁生日。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这颗超期服役2年的“老”卫星仍然捷报频传。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墨子号”成果获克利夫兰奖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

“墨子号”成果获克利夫兰奖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

“墨子号”之后,中国空间量子科学往哪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81.shtm“低轨量子密钥卫星组网、中高轨量子科学实验平台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10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说。2016年8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12月2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该成果于2018年1月19

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实现与“墨子号”天地对接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1米望远镜(图1)作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重要通信地面站承担了多项测试实验和天地一体化实验任务。8月16日凌晨“墨子号”发射成功后,卫星进入了在轨测试阶段。对全国布站的5个量子通信地面光学站而言,

科学时评:“墨子号”刷爆朋友圈是科学之幸

   这几天,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在时隔千年之后火了一把。  此次事件缘于一个叫量子卫星的家伙。量子叠加、量子纠缠、薛定谔猫、单光子探测……虽然量子卫星着实显得有些烧脑,但很多网友还是表示,和隔三差五搅动朋友圈的明星八卦相比,倒是情愿被这种有营养的科学信息刷刷屏。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量子物理是一个天

再发Science!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进行实验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

墨子号实验实现1200公里地面站间量子态传输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据介绍,千公里的距离为目前地表量子态传输的新纪录,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墨子号”总指挥王建宇:张江实验室将研究“类脑工程”

 “可能最近大家会知道这么一个消息,中国第一次完成了世界上灵长类动物的克隆,中中、华华两个小猴子,这两个小猴子非常可爱。从1996年第一个克隆羊出来后,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声音?因为克隆羊和克隆灵长类动物有很大的区别,这个成功标志着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处于前列。” 3月3日下午,上海团代表围绕“

“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远距离量子

“墨子号”成果入选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下属《物理》网站公布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组

墨子沙龙聚焦基因生命人类

  3月11日下午,墨子沙龙新春首场报告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仇子龙,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小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立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宇翱主持下,为600余名观众带来精彩的科普报告,围绕基因编辑、干细胞等大众

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大视场巡天望远镜(以下简称“墨子巡天望远镜”)17日正式启用,其首光获取的仙女座星系图片也于当日发布。这标志着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设备运行测试,望远镜设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已经可以开展天文观测研究。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命名“墨子”

左图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大视场巡天望远镜效果图;右图为正在建设中的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赛什腾山天文台址和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圆顶。 中国科大供图时域天文学是天文学新兴研究领域。通过观测证认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超新星、快速射电暴等时域天文事件,为人们理解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

Southern-转印分析

在胶体中的DNA 可利用毛细现象的作用将DNA 牵引转印至覆盖在胶片上的滤膜,经烘烤或UV 照射后,可使DNA 固定在膜上,以进行探针的杂合(hybridization) 反应。仪器用具:玻璃缸;玻璃板或吸水海绵;Crosslinker (Stratalinker 1800, Stratagene)

冯晓娟的道路自信

编者按:“我高中三年都离开父母,很多事情没办法第一时间找他们商量,就得自己拿决定。”冯晓娟说,“把人逼到一个地方,必须得成长的时候,就成长起来了。”从15岁独自到上海读书时起,冯晓娟就开始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当一面了。18岁的她考入北京大学,22岁前往加拿大读研,28岁到美国做博士后,29岁又赴瑞士继续

墨子巡天望远镜:“十分优异!”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迹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踏入群星。  美景醉人。在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C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姜继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总工程师娄铮等科研人员却无暇欣赏

浸入式电转印

实验概要采用浸入法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是先将凝胶紧贴于一块硝酸纤维素膜,然后再将这种夹层组合浸入盛有大量缓冲液的转印槽内,使电流从转印槽的一侧通向另一侧。通过电洗脱的方法可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印至滤膜上,如同在凝胶中迁移,只不过移动方向与胶平面垂直。若操作仔细,这是一种可将许多蛋白质转印至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设立-初创资金一亿元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协议签署仪式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捐赠一亿元人民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起发起设立“墨子量子科技基金”。 据悉,该基金将在国际范围内奖励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战略性方向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

潘建伟:“墨子”开启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和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世界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

6位科学家斩获“墨子量子奖”

  9月20日,2020和2021年度“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六位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领域的学者获奖。2020和2021年度“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现场图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供图  为推动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学研究特别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发展,中国民间企业家捐资一亿元,于2018年成立 “墨

首届“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在合肥举行

  9月18日下午,首届“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在合肥隆重举行。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为获奖者颁奖。安徽省有关部门领导,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捐赠企业代表,以及参加2019年度新兴量子技术国际会议的500余位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

潘建伟:“墨子”开启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和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世界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

印媒称印天然气巨头在缅甸遭挖墙脚-便宜中国

  印度《金融快报》8月25日称,印度两大国营天然气巨头——印度石油公司和印度盖尔天然气公司在邻国缅甸遭中国“挖墙脚”,印度公司占有股份的气田以低廉的价格将能源卖给中国,印度自己却要花高价从别人手中买能源。   报道称,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的贯通,北京方面力劝缅方与其签订独家供应天然气合同,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