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阶段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临床上会经历3个时期,分别是: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三个感染阶段情况分别如下: 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经常发生在初次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2~4周,这个阶段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严重,持续1~3周后会有所缓解。15%~20%的感染者在感染后2~6周内可出现发热、发汗、疲乏、肌痛、关节痛、厌食、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般持续3~14天后进入无症状期。也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并不出现任何急性症状。急性感染期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半年内有流行病学史或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艾滋病病毒补充试验阳性。 无症状期 无症状期可能发生在急性期之后,感染者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急性期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这个阶段持续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阅读全文

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阶段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临床上会经历3个时期,分别是: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三个感染阶段情况分别如下:  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经常发生在初次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2~4周,这个阶段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严重,持续1~3周后会有所缓解。15%~20%的感染者在感染后2~6周内可出现发热、发汗、

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培养方法

  HIV-1分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是分离感染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与靶细胞共培养。但目前为止,我国的HIV-1分离成功率并不高。传统的PBMCs共培养方法需要培养28天。判为有病毒生长的标准是:连续两次抗原含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概述

 本病毒为爱滋病人(Aids)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录病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它于1983年 Montaginer 等首先从1例淋巴腺病综合征患者分离到,命名为淋巴腺病综合征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症状介绍

  HIV感染后通过破坏CD4 细胞而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当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抑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全身病变,眼部病变等。  1.机会感染 由于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患者典型地表现为抵御感染的能力降低,易发生多种机会感染,其中最常见的为卡氏肺囊虫感染,在AIDS患者中

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HI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它选择性地与CD4 细胞(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主要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内,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后者在内核酶的作用下被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然后在多聚酶的作用下,诱导合成新的病毒体,后者可以杀灭这些感染的细胞,由于CD4 细胞的破坏导致了严重的免疫缺陷,从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

AIDS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AIDS病患者。主要传播方式有3种:1.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2.输入带HIV血液和血制品及静脉药瘾者共同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等;3.母婴传播。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来源介绍

  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来源,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这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起源于非洲中部的野生灵长类动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以分为两型:HIV-1和HIV-2,其中HIV-1和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SIVcpz)在基因组成方面十分接近,很可能是跨种群传播给人类的。而HIV-2和乌色白眉猴的免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进入艾滋病期,艾滋病病毒感染会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会对人的健康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可能会威胁生命,因此艾滋病病毒会引发人们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抗原检测

  第四代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可以同时检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和HIVp24抗原,广泛用于临床。与单纯抗体检测相比,提高了准确性,尤其是对慢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100%。此外,第四代艾滋病病毒检测将艾滋病窗口期缩短至14~21天,有助于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不足之处是,增加了非特异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命名的介绍

  1983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专门研究逆转录病毒与癌症关系的法国病毒学家吕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及其研究组首次从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轻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及淋巴结样品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经证实,这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巴斯德研究所将这种病毒称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定义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这一病毒会攻击并逐渐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致使宿主在被感染时得不到保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去世的人,往往死于继发感染或者癌症。而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存活条件介绍

  1、存活地点  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浓度相比其他体液要更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有很强的传染性。  2、灭活方法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

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检测方法

  艾滋病病毒检测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其他大部分病原体检测不同,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的主要方法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病毒耐药检测等。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艾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80~140纳米,呈圆形或卵圆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其中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

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机制

  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需要通过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受体分为两类,第一受体即CD4,为主要受体,第二受体即CCR5或CXCR4等,为辅助受体。艾滋病病毒分为X4和R5两类毒株,前者通常同时利用CCR5、CXCR4和CCR3受体,而后者通常只利用CCR5受体。在疾病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通常分别利用C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检测介绍

  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一般指检测病毒RNA。病毒入侵体内后快速复制,可在血浆中检测出病毒RNA,即病毒载量。通过测定病毒载量可以进行病程监控、治疗方案指导、疗效判定、疾病进展预测。病毒载量检测也可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诊断、晚期患者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和小于18月龄婴幼

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1.肾脏表现  (1)蛋白尿及其他尿检异常:HIVAN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特征表现者约占10%,偶有血尿(镜下或肉眼)和/或非细菌性脓尿。25%~35%患者可表现为中等程度蛋白尿。  (2)肾功能减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HIVAN的典型病程是肾小球滤过率(GFR)迅速下

简述免疫缺陷病毒的培养特性

  将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经PHA刺激48~72小时作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释放至细胞外,并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最后细胞破溃死亡。亦可用传代淋巴细胞系如HT-H9、Molt-4细胞作分离及传代。  HIV动物感染范围窄,仅黑猩猩和长劈猿,一般多用黑猩猩做实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编码基因的介绍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是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全长约9.7千碱基对(kb),包裹在一个病毒蛋白壳内,核衣壳外周是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磷酸脂质双层,也包括病毒编码的膜蛋白。  艾滋病病毒基因组两端长末端重复序列发挥着调节病毒基因整合、表达和病毒复制的作用。基因组含有3个结构基因gag、pol和env,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二)

  (三)培养特性  将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经PHA刺激48~72小时作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释放至细胞外,并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最后细胞破溃死亡。亦可用传代淋巴细胞系如HT-H9、Molt-4细胞作分离及传代。  HIV动物感染范围窄,仅黑猩猩和长劈猿,一般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三)

  (三)免疫性  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生产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和核心蛋白(P24)抗体。在HIV携带者、爱滋病病人血清中测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体,其中爱滋病病人水平最低,健康同性恋者最高,说明该抗体在体内有保护作用。但抗体不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内存留的病毒接触,且HIV囊膜蛋白易发

酶联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测定方法] ELISA法 [方法学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高纯度基因重组HIV(1型十Ⅱ型),与样品中抗HIV抗体反应,同时加入HRP标记HIV(1型+Ⅱ型)抗原。然后用TMB底物作用显色。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OD值)从而判定样品中HIV抗体的存在与否。 [标本准备] 静脉抽血2ml,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知识点

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RNA病毒,呈球形,核心含有单正链RNA。培养特性:在体外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T细胞、巨噬细胞。实验室常用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或患者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病毒。抵抗力:病毒抵抗力较弱,56℃30min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但在室温病毒活性可保持7d。微生物检验:病毒标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爱滋病人(Aids)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录病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它于1983年 Montaginer 等首先从1例淋巴腺病综合征患者分离到,命名为淋巴腺病综合征相关病毒(Lymphadeno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

  普通的接触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只有通过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血液、精液和精前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这些体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黏膜(直肠、阴道、口腔或者阴茎头部)、开放性的伤口或者溃疡或直接注射等渠道进入人类的血液中 。  其中有三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起源介绍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的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的介绍

  HIV-1/2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HIV-1/2抗体筛查方法包括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试验(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免疫层析等)、简单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补充试验方法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条带/线性免疫试验和快速试验)和核酸试验(定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ha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也称为HTLV-Ⅲ型,它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简述免疫缺陷病毒的免疫性内容

  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生产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和核心蛋白(P24)抗体。在HIV携带者、艾滋病病人血清中测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体,其中艾滋病病人水平最低,健康同性恋者最高,说明该抗体在体内有保护作用。但抗体不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内存留的病毒接触,且HIV囊膜蛋白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原

艾滋病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介

  艾滋病病毒也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的病毒,人感染HIV后无论有无症状出现,血液里均含HIV抗体(HIV-Ab),因此HIV-Ab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上HIV,通常检查的办法就是到卫生机构进行血液HIV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