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菌的分离的实验目的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阅读全文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的实验目的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的原理和目的

一、实验原理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

一、实验原理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的实验材料及准备

1.分离材料: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柿树圆斑病(Pestnlotia sp)及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olata)新发病的病叶;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国槐腐烂病(Dothiorella sp.)的带有新病斑的枝条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分离前的准备工作:1.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分离培养一般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无菌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室和无菌箱要经过喷雾除尘,并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70%酒精,2%煤酚皂液,5%石炭酸液等喷雾。若用紫外线灯照射则需20-30分钟)。在没有上述设备条件时,在清洁房间里关

植物病原菌分离的实验方法及步骤介绍

(一)分离前的准备工作:1.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分离培养一般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无菌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室和无菌箱要经过喷雾除尘,并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70%酒精,2%煤酚皂液,5%石炭酸液等喷雾。若用紫外线灯照射则需20-30分钟)。在没有上述设备条件时,在清洁房间里关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所需器材介绍

1.分离材料: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柿树圆斑病(Pestnlotia sp)及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olata)新发病的病叶;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国槐腐烂病(Dothiorella sp.)的带有新病斑的枝条

植物凝集素对植物病原菌的作用

植物凝集素作为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介质,可防止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Mishkid等(1982)研究发现,植物凝集素常积累于病原菌易侵染的部位,预示着凝集素可能参与对病原菌的防御。

目的基因的分离方法

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这种方法有如用猎枪发射的散弹打鸟,无论哪一颗弹粒击中目标,都能把鸟打下来。鸟枪法的具体做法是:用限制酶(即限制性内切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

病原菌的鉴别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1.致病性葡萄球菌耐盐,在高盐培养基上能生长;2.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发酵甘露醇。3. 当颗粒性抗原(如:细菌)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有电解质存在的环境下,抗原抗体可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块状物。仪器、耗材脓液标本增菌液高盐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革兰氏染液NS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玻片接种环酒

病原菌的鉴别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1.致病性葡萄球菌耐盐,在高盐培养基上能生长;2.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发酵甘露醇。3. 当颗粒性抗原(如:细菌)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有电解质存在的环境下,抗原抗体可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块状物。仪器、耗材 脓液标本增菌液高盐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革兰氏染液NS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玻片接种

关于植物凝集素对植物病原菌的作用介绍

  植物凝集素作为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介质,可防止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Mishkid等(1982)研究发现,植物凝集素常积累于病原菌易侵染的部位,预示着凝集素可能参与对病原菌的防御。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1)

一、实验目的熟悉水产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分离细菌性病原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点,了解细菌性灭活疫苗制备的基本过程。二、实验材料患白内障病虎纹蛙(或其他患细菌性疾病的水产动物)、健康虎纹蛙、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三、实验药品、用具2216E 琼脂平板、 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3)

(二)疫苗制备1 .病原菌的扩大培养与分离液体培养:按配方配制 2216E 液体培养基,将培养基用 三角烧瓶分装并盖上棉塞后置 于高压蒸汽锅内, 121 ℃ 灭菌 15 ~ 30min ,冷却后于超净工作台内加入 1ml 左右预先制备的病原菌菌液,盖上棉塞,用摇床于 28~ 30 ℃ 下震荡(约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2)

2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分离病原菌的材料要求是具有典型患病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患病生物,病原菌的分离方法如下。体表分离:先将病灶部位表面用 70% 酒精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取病灶部分小片或 用经酒精灯灼烧的解剖刀烫烧消毒,再 用接种环刮取病灶深部组织或直接挑取部分深部患病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增

杂交实验的实验目的

了解用聚乙二醇PEG方法诱异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技术,并能根据新本原生质体的形态樗来鉴别杂种细胞。

植物与病原菌“作战”新路径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16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条全新的植物免疫的基础代谢调控网络,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思路,有助减少农药使用。  作为水稻的“癌症”,稻瘟病会造成水稻的减产甚至绝产。何祖华研究员介绍,稻瘟病

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实验_藻类植物分离培养

实验材料藻类植物仪器、耗材工具袋25 号浮游生物网塑料瓶(或试剂瓶) (100mL)广口瓶 (250mL500mL)大镊子采集刀吸管铅笔标签纸纸袋(或信封)等实验步骤常见藻类的分离和培养(1)衣藻的分离和培养①藻种分离把野外采集来的衣藻水样,经显微镜镜检后,倒入广口瓶内,置于窗台向阳处,由于衣藻有趋

目的基因要怎样分离

作为目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应该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如那些特效药物相关的基因和降解毒物相关的基因等。但是那些表达产物有害的基因,也不是绝对不能作为目的基因,往往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作为目的基因进行使用,如毒素基因等。选用什么样的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设计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如何分离获得目的基因是基因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实验

一 质壁分离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反之,外界溶液

质壁分离实验测定植物水势的原理

质壁分离实验测定植物水势的原理如下:1、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间将达到渗透平衡状态。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等于外液的渗透势,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

细胞转染实验的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主要方法—脂质体介导的转染。了解外源基因进入的一般性方法,观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为染色准备实验材料。

植物分辨病原菌和有益菌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以及其他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植物生物分子互作可帮助它们正确分辨有益菌和病原菌。   国际研究团队整合生物化学、化学选择和微生物遗传学等研究手段,发现豆科植物百脉根根瘤菌分泌的特殊修饰几丁质分子物质(Nod因子)和病原菌分泌的几丁质。植物的检测通过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配体发生

PCR扩增分离目的DNA片段实验原理、材料和步骤

PCR扩增法实验材料 DNA 模板 试剂、试剂盒 电泳缓冲液 加样缓冲液 溴化乙锭溶液 琼脂糖 TaqDNA 多聚酶 5′反应缓冲液

PCR扩增分离目的DNA片段实验原理、材料和步骤

一、目的了解多聚合酶链反应DNA 扩增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应用,掌握PCR反应基本技术。二、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1986 年由Kallis Mullis 发现。这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

PCR扩增分离目的DNA片段实验原理、材料和步骤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1986 年由Kallis Mullis 发现。这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还可用于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分析,遗传病和传染病诊断,肿瘤

植物RNA的分离(总RNA的分离和mRNA的分离)

1. 总RNA的分离总RNA分离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是异硫氰酸胍和b-巯基乙醇这两种RNase 抑制剂来抑制RNase的活性,同时,异硫氰酸胍与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cosyl)共同作用可以破坏核蛋白复合体,使RNA顺利地解脱出来溶进缓冲液。由于RNA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因而在整个提取过程中体

植物总RNA的分离

实验概要认识真核生物RNA的组成及分离的原理;学习RNA提取过程中抑制RNA酶活性的方法。实验原理真核生物的RNA包括rRNA、tRNA和mRNA。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约含有10-5~10-6mg的RNA,其中80-85%为rRNA,其余15-20%主要由各种低分子量RNA组成(如tRNA、核内小分子

常用的植物目的基因克隆技术

1、通过已知基因产物的分析和鉴定这类技术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研究分离鉴定有关基因的蛋白产物,并对蛋白质氨基酸顺序进行分析,推断出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序列,然后通过抗体、寡聚核苷酸探针或PCR制备的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来分离目的基因。如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