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气候变化正威胁着海蝴蝶的生命周期

研究人员在调查南大洋翼足目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发现不同物种对海洋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大约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被世界上的海洋吸收。当这种吸收发生时,二氧化碳与海水相互作用,导致海洋的pH值下降,这一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这导致了碳离子浓度的下降。一些海洋生物,如翼足目,依靠碳离子来创造和维持它们的外壳。翼足类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翼足类的某些特征,如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种群动态的了解仍然有限。这可以归因于一些因素,如它们的小尺寸--一些种类的海蝶螺的尺寸还不到一毫米--以及它们在人工饲养下长时间的低存活率。最近,一组海洋科学家对苏格兰海东北部的有壳海蝶螺的生命周期、丰度和季节性波动进行了研究。这个地区正经历着南大洋中最快速的气候变化。"南极海洋翼足目动物种群的减少可能会对食物网和碳循环产生连带影响,"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研究员、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的研究报告的通讯作者克拉拉-曼诺博士说。......阅读全文

人为碳排放使海洋生物面临灭顶之灾

酸性海水会损伤蜗牛的贝壳  海洋学家长期以来警告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使世界海洋酸性加重,同时也威胁着海洋生命。在广阔的海洋里,这些担忧绝大多数似乎是理论上的,直到近日,沿着美国海岸1500公里长的一片区域,研究人员发现酸化海水正在溶解小海螺的贝壳。科学家预测,至少一半的这种损害与人为排放有关。 

气候变化正威胁着"海蝴蝶"的生命周期

研究人员在调查南大洋翼足目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发现不同物种对海洋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大约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被世界上的海洋吸收。当这种吸收发生时,二氧化碳与海水相互作用,导致海洋的pH值下降,这一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这导致了碳离子浓度的下降。一些海洋生物,如翼足目,依靠碳离子来创造和维持它

海洋酸化加剧海螺壳体溶解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随着海水的日益酸化,南极洲某些海螺的壳体将不断溶解,从而威胁到食物链。 海洋每年会吸收大约四分之一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升高,海洋的酸化也逐步加剧。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威胁到珊瑚

科学家称随酸度升高南冰洋生物外壳开始溶解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南冰洋部分海域发现海洋贝壳类生物的外壳处于溶解状态。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当前海洋生命正在遭受人为海洋酸化所带来的痛苦。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海洋酸性升高,南冰洋贝壳生物的外壳部分已开始溶解   英国南

二氧化碳使海洋迅速变酸

根据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的研究,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已经影响了海洋变酸的速度,且这一速度比之前气候模型预测的更快。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美国芝加哥大学Timothy

我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中叶酸化水体将覆盖整个北冰洋

  2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气候变化》提前在网上刊登了我国海洋科学家为主撰写的题为《西北冰洋酸化水体快速增长》的学术文章。  文章基于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最新航次数据,结合多年的历史资料研究发现,过去20年西北冰洋海洋酸化面积在快速扩大,250米的上层酸化水体从1994年只占总面积的5%

大气二氧化碳增加或改变海洋基础细菌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日报道,南加州大学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称,气候变化可能会把某些构成海洋食物链基础的细菌淘汰,而那些能适应环境的特殊细菌在未来海洋中会更加繁荣昌盛。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30日的《自然·地质科学》上。   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一切事物都有“赢家”和“输家”。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水平

《自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将令海洋前景更“凄凉”

英国、以色列、法国、意大利四国科学家近日通过野外研究(field study)证实,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海水酸性上升,令珊瑚、海胆等生物无法生存,从而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论文6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图片说明:正常酸度海水中的珊瑚。(图片来

火山喷发致使大量二氧化碳排入海洋系统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近日报道,科学家已发出警告,随着热浪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正在扼杀珊瑚礁和海藻森林。  位于温带和热带气候边缘的日本式根岛火山爆发后,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产品正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团队设计的国内首套全球海洋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数据产品正式发布。该产品基于逐步前反馈神经网络(Stepwise FFNN)的pCO2数据产品重构算法,构建了1992年1月至2019年7月全球大洋表层海水pCO2格点数据,为探究表层海水pCO2、二氧化碳

研究称向海洋撒矿物粉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研究表明,通过抛撒矿物粉以增加硅酸盐的含量,会改变生长在海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   一项最新研究宣称,向海洋中抛撒数十亿吨矿物粉,可以快速将大量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项“地球工程”技术还具有抵消海洋酸化的作用,可用于拯救濒危的珊瑚礁,但它需要采取与全

关爱海洋:响彻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国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庆祝活动在天津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本次活动发来贺信。   今年联合国将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我国的主题为“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主办单位号召大家加入到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事业

大气二氧化碳增加或使特殊细菌在海洋中更加“猖狂”

  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一切事物都有“赢家”和“输家”。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和全球气温的升高,科学家也越来越关心未来哪些生物会繁荣,而哪些会毁灭。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固氮蓝藻(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细菌,也叫“蓝绿藻”),它们将变成影响海洋所有生物的重要角色。固氮是由蓝藻等生物将空气中不活泼的氮

科学家开发出测量海洋中二氧化碳浓度新方法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够对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较精确的测量,并据此绘制出二氧化碳分布图,这一成果将有助开发预测气候变化的新方式。   参与研究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介绍说,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在抑制全球变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常情况

海洋光学:“海洋之心”有奖体验征文

  微型光纤光谱仪的 发明者——海洋光学(Ocean Optics)总部位于美国“阳光之州”佛罗里达,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光纤光谱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便携、在线的快速现场 检测,是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光纤光谱仪在生物、化学、医疗、环境、农业、冶金及照明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众

国际海洋峰会推动国家注资海洋保护

来自80多个国家的企业、政府、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领导人近日齐聚“我们的海洋”2014国际大会,就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海洋保护展开了讨论。 海洋对人类极为重要,我们呼吸的氧气50%以上来自海洋,海洋还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并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 据环境新闻网

国家海洋局长世界海洋日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建设海洋强国,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维护海洋生态健康,守护蓝色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刘赐贵表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人与

全球海洋学家拟建国际海洋监测网追踪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胁全球,国际海洋检测网应运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极热时期。   据《Nature》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共同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将于本周拟定搭建国际监测网络的具体方案,希望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检

海洋成了“排污场”:海洋环境亟待保护

  浙江省乐清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前往蒲岐、清江等地开展执法及海产品抽检行动,抽样检测结果出来后将公布于众。近日(6月1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乐清湾海域污染问题,“乐清湾变垃圾场”、“乐清海鲜养殖户不敢吃海鲜”、“乐清养殖户养殖贝类多次因污水受损失”等说法引发广泛关注。   乐清湾

吴立新: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他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盖牵涉的领域众多,需要把气候、环境、资源等结合起来进行研

南海海洋所发现南海珊瑚礁夏季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源

  日前,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研究团队撰写的《南海珊瑚礁夏季是大气CO2的源》一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科学通报》2011年第6期上。  分布于热带海洋的珊瑚礁长期以来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现代珊瑚礁究竟是大气CO2的“源”或“汇”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南海珊

今非昔比的海洋

  《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自1950年以来,地球海洋的整体含氧量下降了2%,而低含氧量的沿岸海洋死区数量从50个左右增加到了近500个,增加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盟地区。各方面的研究证据表明,这一切皆由污水排放和温室效应加剧所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地上,既有生机盎然的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 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

海洋加速变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温度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把更多的热量留在了地球,致使全球变暖。那么,储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变暖了多少?变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热量,显示出更快的变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现出显著的变暖。  海洋变暖了多少——更快的全球海洋变

加强海洋标准制修订 健全海洋标准体系

  嘉 宾: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司长曲探宙   前不久,国家海洋局科技司下达通知,组织开展各业务部门健全各海洋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编制“十三五”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作。针对相关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司长曲探宙。   主持人:为什么要推进海洋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   曲探宙:目前,海洋行业已

海洋大会召开 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在2017年“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由斐济和瑞典共同主办、为期5天的联合国首次“海洋大会”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会议呼吁国际社会改变思考和行动方式,扭转海洋衰退的趋势,推动建立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探寻“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的有效解决方案。  海洋在消除贫困、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健

海洋光学与中国海洋大学成立“海洋光谱探测联合实验室”

  上海 2013-10-18(中国商业电讯)-- 海洋光学(Ocean Optics)与中国海洋大学近日举行“海洋光谱探测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海洋光学亚太区副总裁孙玲博士与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主任郑荣儿教授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海洋光学亚太区副总裁孙玲博士

海洋局将开展四航次标准海洋断面调查

  近日,国家海洋局召开2013年度标准海洋断面调查专题工作会。会议明确,今年国家海洋局将开展4个航次的标准海洋断面调查工作。   据悉,这4个航次的标准海洋断面调查,将分别于2月、5月、8月、11月执行,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分别承担所辖海区的标准海洋断面调查工作。此次专题工作

浙大成立海洋学院 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浙江大学6月10日在杭州与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以海洋教学与科研为鲜明特色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教基地和人才高地,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以涉海专业为主要学科设置目标,结合舟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的发展,以本科生培养为基础,以专业

中法海洋卫星获得首批海洋动力环境数据

  记者5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法海洋卫星在轨运行1个月以来状态良好,已获取首批海洋动力环境数据。中法双方科学家确认,卫星上装载的两个微波载荷获取的海面风场与海洋波浪谱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结果与真实海况基本一致。  中法海洋卫星于10月29日发射升空。据中法海洋卫星首席科学家、在轨测试工作组组长刘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