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考察,行险远探前沿

逐冰川、踏荒漠、访江河,大自然架设起宽广的探索舞台,诸多谜团等待被破解;观气象、测水文、寻物种,科考人员带着好奇和勇敢,通过实地勘探获取新鲜全面的数据 8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阳光热烈,直直打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高鑫的脸上。茫茫沙海是高鑫的“老朋友”,也是他和科考队员的“实验室”。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潜在蒸发量却高达两三千毫米。但高鑫和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科考队员们不仅进来了,还在沙漠腹地立起高高的钻塔,用上探地雷达等先进设备,努力探究沙漠形成演化和风沙环境特征,想要把漫漫黄沙背后的奥秘带出去。 7、8月份的新疆最是炎热,科考队员也最是忙碌。跟随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一路西行,数千公里的行程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类似的野外科考点。在天山北坡,模拟耕地盐渍化状况,诊断土壤健康情况;在吐鲁番盆地,采集处理水样,计算评估地下水资源;在塔里木河流域,收集环境因子数据,探......阅读全文

黄河全流域综合科学考察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97.shtm7月22日,依托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由长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组织的对黄河流域全域的综合科学考察启动。据了解,本次考察的目的是通过全流域水土气生

我国开展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

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20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据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雪龙”号计划航程12300多海里,预计九月下旬返回上海港。 本次考察将以“雪

“科学三号”考察船赴东海科学考察

  6月12日,“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驶离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赴东海执行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海洋科学共享航次任务。   本次考察将以东海海域海陆相互作用为主线,围绕“长江口及邻近陆架的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响应”关键科学问题,依据高效和一船多用的原则,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首战告捷

  记者12日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的“向阳红01”科考船近日在印度洋完成了首次定点作业任务,成功布放了7000米级深海气候观测系统――白龙浮标。   据介绍,此次布放白龙浮标是该航次的第一个定点作业任务,在“向阳红01”船到达印度洋的第二天即开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4月8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63天,圆满完成“一船三站”考察任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安全完成天津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中山站——

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公布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数据显示,2017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洞庭湖110头,鄱阳湖457头。与2012年相比,江豚数量维持相对稳定,这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种群数量极度濒危的现状没有改变,保

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2010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透露,根据《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极地考察能力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应用,提升极地考察站的保障能力。

极地科学考察-“雪龙号”20日出发

  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20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据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雪龙”号计划航程12300多海里,预计九月下旬返回上海港。  本次考察将以“雪龙”号为平台,推进国家北极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154名队员,11月5日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执行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2年4月中旬返回国内。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大气成分、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出征

  据中国自然资源部12日消息,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本次科学考察活动,预计总航程约1.55万海里,9月下旬返回上海。  据介绍,本次考察将聚焦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加克洋中脊两大区域,执行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起航

  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预计总航程约1.55万海里,9月下旬返回上海。  据介绍,本次考察将聚焦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加克洋中脊两大区域,执行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国家科技计划项

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11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从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起航。  该航次由“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承担,搭载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海洋研

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交船

  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9月29日上午在青岛交付,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斥资5.5亿元,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打造,核定总吨位4711吨,总长99.80米,型宽17.80米,型深8.90米,续航力15000海里,

国外科考船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近期,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A)、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调查者号”前往南极洲东部开展多项科学研究。  此次科学考察航行为期7周,团队成员由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人员组成,将重点考察达恩利角(Cape Darnley)附近,以了解南极底层水的流动路径,对气

中科院李英明博士参加南极POPs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于11月29日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极地科考项目“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本次科考将在第26次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极地区大气、海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在广州开工建设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开工仪式现场。  11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开工仪式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根据建造计划,科考船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江豚科学考察:洞庭湖口段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时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队在长江城陵矶洞庭湖口附近江面,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现场画面显示,数头江豚争先跃出水面,在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两对母子豚的身影。 据长江江豚科考队介绍,长江城陵矶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较为集中。此次发现,是本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时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队在长江城陵矶洞庭湖口附近江面,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现场画面显示,数头江豚争先跃出水面,在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两对母子豚的身影。  据长江江豚科考队介绍,长江城陵矶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较为集中。此次发现,是

生态环境中心参加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于11月29日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极地科考项目“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本次科考将在第26次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极地区大气、海水

我国对库姆塔格沙漠首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9月10日上午,由中国林科院承担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甘肃省敦煌市启动。来自国家林业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16所直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库姆塔格沙漠首次综合科学考察科考队整装待发。 中国林科院院长、项

大西洋生态系统科学考察合作项目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科学家们将参加一个由西班牙海洋学研究所(Spanish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IEO,CSIC)发起的“iMirabilis2”合作项目,对大西洋中部Cabo Verde群岛周边深

关注极地科考-“实验6”号科学考察船举行上船台仪式

   11月18日,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上船台仪式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据悉,上船台是新船开工建造以来了第一个建造节点,标志着该船的建造进入了全面分段建造、逐步上船台组装合拢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工程部经理龙丽娟,副所长杜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民义

我国计划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在遥远的地球南北两极进行科学考察,中国目前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今后有望不再“单兵作战”。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在7日召开的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以增强极地科学考察能力,同时提升建造破冰船的水

华南植物园两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通过验收

  5月11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了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担的两个广东省科技计划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广东省湿地水生植物资源科学考察”和“北江流域上游植物与植被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生态保护评估”进行了现场验收。  专家组在审阅相关资料和提出质询后,认为“广东省湿地水生植物资源科学考察”项目记录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

“大洋一号”开始执行第22航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12月8日下午3时,随着一声高亢的汽笛声,5600吨的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广州长洲码头起航,开始执行我国第22航次的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等出席欢送仪式。   “大洋一号”船长曹业政介绍,本航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主要科考任务是

中国印尼科学考察船“海王星三号”举行首航仪式

1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口,中国印尼科学考察船“海王星三号”准备出航。当日,中国印尼科学考察船“海王星三号”举行首航仪式。考察船将在靠近印尼西爪哇的印度洋东部海域,调查爪哇上升流变异和对鱼类季节性洄游的影响,以及南海—印尼海水交换和对鱼类季节性洄游的影响。 新华社供图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期进展研讨会举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牵头组织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期进展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据悉,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该项目顺利推进及保质保量完成结题验收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天,来自南海海洋所、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

  7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结果显示:2017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2012年505头),与2012年相比略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变化;洞庭湖110头(2012年90头),相较2012年略有增长;鄱阳湖457头(2012年4

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破冰开建

泰山站正在开工建设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经过一周跋涉,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克服气温低、负载大、雪面软等诸多困难,日前顺利抵达泰山站建站地点,正式破冰开建。     据介绍,泰山站是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处于前往格罗夫山的分岔路口、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