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亿年前古陨石,发现早期太阳系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分析了一块来自约46亿年的古老陨石,发现该陨石形成时存在的铝-26(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阳系分布不均匀。该发现增进了人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或能改进确定非常古老陨石年龄时的精确度。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0年,科学家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发现了这枚陨石,根据发现地点将其命名为Erg Chech 002。结合此前发表的数据,科学家认为这是一枚无球粒陨石,也是已知最古老的一类石质陨石。 铝-26是早期行星融化的主要热源,该元素是否均匀分布在早期太阳系中,对确定陨石的年龄和理解早期太阳系很重要,但就此问题众说纷纭。这块古老陨石为进一步探索铝-26在早期太阳系中的最初分布提供了机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的Evgenii Krestianinov和同事分析了这块陨石,确定其铅同位素年龄约为45.66亿年。他们将这一发现与关于这一陨石的现有数据结合,并将之与其他来自熔融结......阅读全文

46亿年古老陨石增进对太阳系理解

  《自然·通讯》29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分析了一个约46亿年的古老陨石Erg Chech 002,2020年人们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Erg Chech地区发现了这枚陨石。结合此前发表的数据,人们发现陨石形成时存在的铝-26(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阳系分布不均匀。这些发现增进了人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

46亿年前古陨石,发现早期太阳系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分析了一块来自约46亿年的古老陨石,发现该陨石形成时存在的铝-26(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阳系分布不均匀。该发现增进了人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或能改进确定非常古老陨石年龄时的精确度。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0年,科学家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发现了这

46亿年前古陨石带你认识早期太阳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4.shtm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分析了一块来自约46亿年的古老陨石,发现该陨石形成时存在的铝-26(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阳系分布不均匀。该发现增进了人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或能改进确定非

研究陨石有望揭示太阳系“生母”奥秘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日前报道,太阳系形成的基本理论认为,太阳系源于一颗巨大恒星的爆炸,但相关细节还有一些未解之谜。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表示,对偶然落入地球的陨石进行仔细研究,有助揭示太阳系“生母”的奥秘。 数十亿年前,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其物质被喷射到太空中,在那个超新星爆发的暴烈时刻,形成了由

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助力地球化学高精度钾同位素研究

  8月15日,《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关于高精度钾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发现,玻璃陨石在形成过程中即上陆壳在转变成玻璃陨石的撞击蒸发熔融冷却过程中,没有发生钾同位素的分异,这对于揭示内太阳系

地质地球所揭示太阳系早期炽热小行星之间的撞击作用

  在太阳系早期,类地行星、月球和小行星上发生的撞击作用是非常普遍又极其重要的地质过程。撞击过程产生的巨大能量曾被认为是行星和小行星进行熔融分异的主要热源之一。但是,对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研究却发现:陨石(例如,普通球粒陨石)即使遭受高达60 GPa以上的强烈冲击,也只产生微米至毫米级宽度的熔脉或熔融囊

熔融结晶的原理及应用

熔融结晶是利用蒸发原理将溶液蒸发溶剂,以达到溶液的过饱和度,结晶器按照具体操作的情况,可分为蒸发结晶法和真空冷却结晶法。蒸发结晶是使溶液在常压(沸点温度下)或减压(低于正常沸点)下蒸发,部分溶剂汽化,从而获得过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器根据其冷却形式又分为内循环冷却式和外内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冷却结晶过程所

让陨石告诉你太阳系童年的秘密

非炭质普通球粒陨石。James St. John摄 炭质球粒陨石 。James St. John摄仰望星空,或有美丽流星划过夜空。一群进行太阳系考古的学者,要从陨石中捕捉各种蛛丝马迹,尝试推演太阳系漫长历程中的一幕幕尚不为人知的故事。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刘倍贝正是这群人中的一员。4月22日,《科学

紫金山天文台找到月球大碰撞事件的新证据

  《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4月5日线上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化学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三块月球陨石中找到了迄今为止太阳系范围内最大氯同位素分馏效应。据悉,巨大氯同位素分馏效应只能通过剧烈的高温高能过程才能产生,从而证实了月球起源于一次惨烈的碰撞事件

CM型碳质小行星演化研究获进展

太阳系外物质是原始太阳星云最初始的物质组成,是太阳系形成以前其他恒星演化至晚期的喷出物凝聚而形成的物质。太阳系外物质在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残存下来,在原始球粒陨石、行星际尘粒、彗尾等物质中被发现。太阳系外物质是目前人类唯一能够获得且能实验分析的其他恒星物质,其同位素组成是人类认识恒星内部核反应过

女教授秦礼萍荣获欧洲地球化学学会豪特曼斯奖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秦礼萍,因在应用同位素异常来研究太阳系形成时的天文学环境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获欧洲地球化学学会2014年豪特曼斯奖(Houtermans Award)。她也成为获此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秦礼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

火星、陨石、地球的钙同位素报告出炉

  英国《自然》杂志3月21日在线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发布了一项对内太阳系多个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新见解。  岩质行星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颗岩质行星,所以这一类行星的起源与我们息息相关。而钙是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科学家

科学家深入探索火星陨石中熔融包裹体

  火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孕育过生命的地外行星,这是人类不懈地探索火星的最主要的动力。现有的火星探测和火星陨石的研究表明,火星早期很可能存在海洋和大面积的水体,为生命演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大约30亿年前,火星表面就已经变成现在这样极度的寒冷和干旱。火星剧烈的环境变迁,主要受控于内部的岩浆活动。挥发份,特

地球形成之初就拥有足够氢元素产生水

  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谜。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研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起源于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等物质释放的氢,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拥有足够的形成水的基础元素。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也被学术界称为“E型球粒陨石”,被认为是原始太阳系星云凝聚产生的物质。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与地球上的岩石具有相似

科学家发现最老陨石-太阳系历史推进190万年

科学家发现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陨石,将太阳系形成年代向前推进了30-190万年。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一块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陨石,该陨石将太阳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将近200万年,也就是说,太阳系的年龄比原先科学家测算的还要大。  科学家一般是根据陨石中的矿物

陨石揭示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来源

  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检查18颗不同来源的陨石发现,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拥有遥远的起源,其中一些化学物质构成了生命的基石。  研究发现,地球上大约一半的挥发性元素锌来自外太阳系小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天王星。挥发物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从固态或液态变为蒸气

陨石揭示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来源

  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检查18颗不同来源的陨石发现,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拥有遥远的起源,其中一些化学物质构成了生命的基石。  研究发现,地球上大约一半的挥发性元素锌来自外太阳系小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天王星。挥发物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从固态或液态变为蒸气

钙带来地月系统形成的线索

   近日,《自然》发表了对内太阳系多件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了新见解。钙是一种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因此可以提供形成太阳系内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材料的线索。   太阳系内的各天体中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以被用来研究陨石和岩质行星的关系。该研究方法通常

深地幔氪揭示地球太阳系外的“祖先”

围绕年轻恒星形成行星(艺术家绘图)。地球深处氪同位素测量显示,水、碳和其他挥发物融入地球的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更早。图片来源:欧洲南方天文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示,从冰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质热点中收集到的地幔中的氪,更清晰地揭示了地球是如何形成的。这项研究12月16日发表在《自然》

中国科大在行星挥发份增生演化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王文忠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探究了类地行星增生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发现了地球在早期吸积阶段便已积聚足够多的挥发性元素,而吸积形成的星胚熔融挥发进一步重塑了地球的挥发份含量。相关研究成果以Chalcogen isotopes reveal limi

20亿年前玄武岩揭示月球演化奥秘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地质地球所与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一类新的月海玄武岩,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其晚期岩浆活动的源区并不富集放射性元素,并且月幔源区几乎没有水。相关研究成果通过三篇《自然》论文和一篇《国家科

陨石之“心”金刚石来自“失落行星”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称,欧洲科学家团队在一块著名的陨石中发现的金刚石,源自早期太阳系的一颗“失落行星”。这一发现同时证明,曾存在过大型原行星,正是它组成了今天我们所处太阳系内的类地行星。 天文学界有一种假设认为,在早期太阳系中,几十颗月球至火星大小的原行星,通

80万年前坠落地球陨石中发现有机物质

科学家在数十万年前的玻璃球状陨石中发现了有机物质,这一证据暗示生命或起源于太空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各个时期的陨石残骸,并在其中发现了多种奇怪的物质,比如在大约80万年以前,一颗大小接近100至160英尺,大约为30至50米的大陨石击中了西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撞击

硫同位素非质量依赖分馏效应的来源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研究员林莽团队在五硫同位素非质量依赖分馏效应的来源研究中取得进展,为地外样品的行星化学分析和数据解读带来启示。相关研究以主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地球和空间化学》(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  近

利用纳米离子探针在陨石中寻找前太阳物质

  陨石中的前太阳物质(presolar material)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前,由各种恒星演化至晚期喷出物凝聚形成微米至次微米大小的尘埃颗粒,是人类唯一能获得的其他恒星样品(又称太阳系外物质)。前太阳颗粒携带了恒星核合成的信息,是恒星核合成理论的重要实验制约。前太阳颗粒也是构成原始太阳星云的重要

放射性同位素概述

一、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  众所周知,放射性同位素(radiosotlope)是不稳定的,它会“变”。放射性同位 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 素,这就是所谓“核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出α射线、 β射线、γ射线和电子俘获等,但是放射性

放射性同位素概述

一、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众所周知,放射性同位素(radiosotlope)是不稳定的,它会“变”。放射性同位 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 素,这就是所谓“核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出α射线、 β射线、γ射线和电子俘获等,但

研究揭示大火成岩省中酸性侵入体成因及意义

大火成岩省被认为是地壳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常包括巨量的镁铁质岩石和小比例的中酸性岩石。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读博士生马建锋在研究员赵太平指导下,研究揭示了熊耳大火成岩省中酸性侵入体成因及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地学权威期刊GSA Bulletin。很多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亏损

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及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原子有稳定和不稳定两种。不稳定的原子除天然元素外,主要由核裂变或核聚变程中产生碎片形成。这些不稳定的元素在放出α、β、γ等射线后,会转变成稳定的原子。这种不稳定的元素就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放出的射线(或称辐射)的不同,放射性衰变有α、β、γ衰变三大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已经广泛用

丰度的发现历史

自从1889年F.W.克拉克发表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资料以来,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陨石、太阳、恒星、星云等各种天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分布的资料。1937年,戈尔德施米特首次绘制出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曲线。1956年,修斯和尤里根据地球、陨石和太阳的资料绘制出更详细、更准确的元素丰度曲线。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