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Genet:科学家首获“辣基因”

辣椒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的香料作物之一,在许多药物、化妆品和食物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都了解该作物中所谓的辣椒素可以起到香料的作用,不过至今与辣椒的辛辣有关的基因还是未知。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完成了针对辣椒的首次高质量参照基因组测序。科学家通过对比辣椒和其近亲植物的基因组,在两种植物中都发现了可产生刺激性辣椒素的基因。番茄中含有该基因的4种无功能副本,辣椒中则有7种无功能副本和1种可起作用的该基因副本。研究团队将报告在线发表于1月19日的《自然—遗传学》上。 研究人员认为,辣椒中产生辣椒素的基因出现于DNA复制中的5次突变之后,最终的一次突变产生了可起作用的基因副本。这种令嘴巴有灼烧感的化学物质也许在几百万年前可以保护基因突变后的辣椒种子不被植食动物吃掉,从而使突变植株产生生殖优势,得以传播。 研究团队称,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育种者提高辣椒的辣度、营养和药用价值。一名研究人员甚至表示,遗传学家可以激活番茄的其中一个......阅读全文

基因编辑技术 辣味番茄也可以有

  当番茄植株生长出营养丰富的新鲜肉质获得丰收时,在逆境中易产量下降的“农业困难户”辣椒植株也开始防御了。它们会产生辣椒素,这种果实的次级代谢产物赋予辣椒辛辣味,以抵御捕食者。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红辣椒是番茄长期失联的烈性表亲。它们是在1900万年前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分离出来的,仍然拥有一些相同D

科学家能种出辣味番茄了,想吃的朋友举个手?

图片来源:GardenTech  从进化学角度来看,辣椒是番茄失散已久的火辣姐妹。它们在一千九百万年前“分家独立”,但至今仍共享着某些相同的基因。在番茄“发扬”新鲜美味、高产营养的“亲民风格”时,辣椒则装备上了防御性的辣椒素,表面红红火火,却俨然一副“拒捕食者于千里”的高冷形象,而且它还不如番茄好种

科学家完成辣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由我国科技人员主导完成的“栽培种和野生种辣椒的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辣椒属的驯化与特异性”研究论文,今年3月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发。该论文的正式发表,标志着辣椒基因组序列成功解码,我国辣椒基础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进入分子育种阶段。   美国农艺学会主席、新墨西哥州立大学

多吃辣椒真的会有利于机体健康!

  提起辣椒,相信很多人莫名地会流口水,油泼辣子、辣子鸡丁等等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辣椒,辣椒不仅能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而且其对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就盘点了辣椒对机体健康的诸多好处,分享给各位。  【1】研究发现吃辣椒可预防肠道肿瘤  科学日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

浙大研发高韧性混凝土 基因编辑番茄可高效生产辣椒素

  加拿大氢强度绘图实验望远镜(CHIME)取得了自2017年9月落成以来的第一个重量级成果:探测到13个全新的快速射电暴,其中1个为重复信号。  相关论文的两篇论文同时发表在北京时间1月10日凌晨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上。  快速射电暴(FRB)就是一种物理起源尚

番茄如何变成“辣椒”?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变革农作物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为农作物育种带来了变革,如作物的品种驯化方面,包括了孤儿作物的驯化和野生作物的从头驯化,此前我们亦有介绍。得益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现有农产品的改造也成为了可能。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使番茄生产辣椒素  近日,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

Cell子刊:我们为什么会口渴?

  最近,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研究所(RI-MUHC)和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取得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可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的大脑如何感知和防止脱水”。他们确定了位于大脑中的一个关键蛋白的结构,该蛋白参与体内的水合作用,并能控制温度。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十月六日的《Cell Reports》,可能

中国科学家PNAS发布辣椒全基因组测序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还是世界上广为使用的药物。辣椒富含维生素和营养,可以用来生产许多药物、天然染色剂和化妆品。   为了更好的理解辣椒属的进化、驯化和特化,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遵义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以生物检测技术为例,通过阐述其在食品检测中的意义,介绍了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引言   食品安全及质量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影响食品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发展的生物技术检测方法因其特异的生物识别

基因突变,让树鼩也能吃辣

 “辣”是一种痛觉而非味觉。迄今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可通过后天训练适应“辣”这种痛觉,甚至获得愉悦,其他动物都难以忍受。然而,中国科研人员最新发现,东南亚的一种小动物树鼩也能吃辣。 植物产生“辣”的物质是自我保护机制,使动物受痛觉刺激而不再啃食。近期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

RFLP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与展望(二)

四、RFLP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1、分子水平上选择目的性状  RFLP图本身对植物育种并没有直接的用处,只有当它与经典标记即原已定位的基因结合起来 才有用,当确定哪一个RFLP标记与目的性状表现协同分离,即目的基因与RFLP的连锁,使得 对期望基因重组型的选择容易进行,在分子水

基因突变,让树鼩也能吃辣

科普:除了人类,树鼩也能吃辣 “辣”是一种痛觉而非味觉。迄今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可通过后天训练适应“辣”这种痛觉,甚至获得愉悦,其他动物都难以忍受。然而,中国科研人员最新发现,东南亚的一种小动物树鼩也能吃辣。 植物产生“辣”的物质是自我保护机制,使动物受痛觉刺激而不再啃食。近期在线发表于美国《

茄子基因组研究迈入高清时代

   10月31日,由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王益奎领衔的研究团队,于生物学论文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在线发布了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茄子基因组序列。该团队采用PacBio测序技术,结合Dovetail Hi-C建库技术与HiRise组装算法,获得了目前连续性最好的茄科作物基因组,标志着茄子基

茄子基因组研究迈入高清时代

  10月31日,由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王益奎领衔的研究团队,于生物学论文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在线发布了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茄子基因组序列。该团队采用PacBio测序技术,结合Dovetail Hi-C建库技术与HiRise组装算法,获得了目前连续性最好的茄科作物基因组,标志着茄子基因

找到了!胡椒那么辣的原因

  胡椒为什么辣?胡椒碱含量的高低决定了胡椒的辛辣程度。10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找到胡椒碱的来源,以及哪些基因对胡椒“辣”味机制至关重要。  《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这项最新成果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饮所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马来西亚科学院等7家单位完成。他们绘制了我国胡椒栽培种“热引1号”染色体级

四种测序技术实现了胡椒染色体级别的组装

  胡椒为什么辣?胡椒碱含量的高低决定了胡椒的辛辣程度。10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找到胡椒碱的来源,以及哪些基因对胡椒“辣”味机制至关重要。  《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这项最新成果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饮所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马来西亚科学院等7家单位完成。他们绘制了我国胡椒栽培种“热引1号”染色体级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吃辣椒可减少肠道肿瘤风险

  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大多数人都说吃辣椒容易上火,但是辣椒的好处可不容忽视。目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饮食辣椒素——辣椒里的活跃成分——会导致老鼠肠细胞皮层受体的慢性激活,从而引发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减少大肠肿瘤的风险。  名为TRPV1的受体或者离子通道最初发现

花粉活力分析仪在茄子和辣椒育种中的应用

传统育种技术结合新型的细胞及分子育种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有效的提高茄科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法国Vegenov技术资源中心利用阻抗流式细胞仪Ampha Z32对不同品种的辣椒和茄子的花粉数量及活性进行了测定,快速筛选出用于DH生产的最佳的品种,并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建立了辣椒和茄子的遗传指纹图谱。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气道功能及...(一)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气道功能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叶新民  钟南山  刘春丽  陈如冲  赵谨 【摘要】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的气道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

植物病害检测仪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

植物的病菌形态是复杂的,而且少数的病原菌会受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近2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菌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的物种通过该技术得到了验证,为不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诊断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手段。植物病害检测仪能够快速的对相关病菌进行有效的测定研

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应用在植物病害诊断中

植物的病菌形态是复杂的,而且少数的病原菌会受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近2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菌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的物种通过该技术得到了验证,为不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诊断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手段。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能够快速的对相关病菌进行有效的测

华中农大转基因水稻:师生福利粮 连吃14年

  近期,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新闻层出不穷。61名院士联名上书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上千吨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风波乍起;崔永元称年内计划再赴美国拍摄转基因纪录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九成豆企亏损停产;张掖一纸禁令喊停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犹如待嫁新娘,或许是由于打扮得与众不同,大家都在猜

转基因水稻技术解密:原理清晰操作严谨

光照培养室,转基因水稻幼苗在白炽灯模拟的日照环境下生长 水稻实验田刚收获的黄金大米   近期,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新闻层出不穷。61名院士联名上书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上千吨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风波乍起;崔永元称年内计划再赴美国拍摄转基因纪录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九成豆企亏损停产;张掖

Nature子刊:首次实现活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是生物分子成像的关键。在科学历史上,人们利用荧光蛋白“点亮”细胞内蛋白质, 实现了生命动态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可视化。荧光蛋白技术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在短短十余年内,其研究即被授予诺贝尔奖。RNA同样具有独特的结构、种类繁多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复杂的时间空间分

“分子设计育种”带来的盛宴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定向改良的“合农71”大豆新品种亩产447.47公斤,再次刷新全国大豆单产纪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前瞻谋划、科学布局,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东北区域农业研究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即日起,《中国科学报

科学家首次实现活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图为《自然—生物技术》11月期封面图片。它显示了利用荧光RNA可对单细胞中mRNA的翻译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癌细胞中mRNA水平与其编码蛋白质水平之间存在较低相关性,提示癌细胞的翻译调控显著失调,这为癌症的诊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弋、朱麟勇等教授历经7年

国际首次|我国学者实现活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弋、朱麟勇等教授历经7年合作研究,在荧光RNA及活细胞RNA成像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原创的系列高性能荧光RNA,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种类RNA在动物细胞内的荧光标记与无背景成像。11月5日,该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荧光蛋白

新的SNP芯片助力水牛、小麦和观赏植物的研究

  在每年的圣地亚哥PAG(Plant and Animal Genome)会议上,新的SNP基因分型芯片都会被推出。今年也不例外。水牛、小麦、观赏植物及其他物种的一系列SNP芯片被介绍给了农业研究人员。  众多的学术会议和海报强调了SNP基因分型芯片的使用,而多家公司的研讨会也以它们为中心,因此A

Science头条:为什么咖啡如此特别

  由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等国家20多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咖啡树进行了最新的测序,揭示出一些帮助生成咖啡因的酶在咖啡树、茶树和可可树(巧克力)中独立进化。  新测序的咖啡树基因组揭示出了有关人类最好的化学朋友:咖啡因进化的秘密  。完成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说,咖啡树

北大生科院973项目发表权威刊物文章

   爱种花草的人都知道,有的花草种得好会形成很多分枝,而疏于管理可能就不会长得那么茂盛了。其实植物分枝的多少不仅是植物在形态上适应环境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而且可以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那么植物的分枝是如何形成的呢?分枝形成的过程又是如何调控的呢?这一直是很多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目前已经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