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ll子刊:正常酶与致癌突变狼狈为奸

Dana-Farber/波士顿儿童癌症与血液疾病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被称为SYK的酶能与FLT3共同推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进程,FLT3是AML中最常见的突变酶。这里两个分子还会增强AML细胞对FLT3抑制剂的抗性,这就是FLT3抑制剂在许多临床研究中表现不佳的原因。研究显示,在AML动物模型中联合使用FLT3和SYK抑制剂,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效力。 这项研究于二月十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Cancer Cell杂志上,不仅为治疗AML这种常见血癌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其他癌症对治疗的抵抗机制。 AML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复杂,尽管目前的治疗能够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但这种疾病常常复发。大约20%的成人患者和15%的儿童患者,携带被称为FLT3-ITD的突变,即编码FLT3酶的片段一再重复,令这种酶过度活化。 “携带FLT3-ITD突变的患者风险最高,”文章的资深作者Kimberly S......阅读全文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简介

摘要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研究分析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及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筛查SNPs的方法很多,各具特色,并一直不断地发展.本文对筛查SNP的几种常用及最新方法做一简要介绍,其中包括PCR-RFLP,分子信标等.细胞外基质

CRISPR/Cas9应用近期重大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梳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

Nature、Cell齐发文:我国科学家致力肝癌精准治疗新方法

  众所周知,中国是肝癌大国。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肝癌大数据报告》显示,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5.4万,中国46.6万,约占全球的55%,这意味着,全球新发肝癌一半在中国。但针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一旦癌细胞扩散,肝癌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几乎为零。  为了改变这一惨痛的现状,也为了挽救更多

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宫颈癌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女性的第4位,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年有52.76万新增病例和26.57万例死亡病例。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依然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年轻妇女(<35岁)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从9%上升到24%。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仍是根据肿瘤分期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虽然早

Science深度:癌症靶向治疗新思路“降解垃圾蛋白”

  在目前的癌症靶向药物里,占主导地位的是针对致癌蛋白的小分子或单抗抑制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癌细胞会对这类药物产生抗药性,比如说产生新的突变,或者激活其它致癌蛋白。过去15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在寻找其它的抗癌途径时,将目标瞄准了细胞内的“清洁工”——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负责

癌症研究新方向 科学家尝试用组合式靶向疗法剿灭癌症

  我们总是对患者说癌症会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方式在体内进化,但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大约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灵大学癌症生物学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症靶向疗法——针对导致肿瘤生长的突变的药物。这种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高产华人教授Nature子刊切断癌症的活路

  靶向癌症疗法是通过阻断单一致癌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阻止肿瘤生长。然而由于癌性肿瘤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激活替代信号通路,它们往往能够逃避这些治疗继续生长。此外,肿瘤中还包含有小部分癌症干细胞,它们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和耐药的原因。因此,消灭癌症干细胞有可能是实现长期缓解的关键,但当前还没有可以特

中国学者Cell等2篇论文:癌症表观标志

  9月底,Cell及其子刊Cell Reports两篇文章指出 5-hmC(5-羟甲基胞嘧啶)和DNA羟化酶TET1对于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首篇文章由布莱根妇女医院(BWH),复旦大学等处完成,文章通讯作者之一是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表观遗传学中心

重磅级文章解读肺癌研究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磅级研究成果,共同聚集科学家们在肺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分享给大家!  【1】Cell:非吸烟肺腺癌的基因组重排早在癌症确诊前30年就已存在  doi:10.1016/j.cell.2019.05.013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KAIST)和首

生物谷推荐:5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5月份就快要过去了,这个月又有哪些研究论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点击量、研究领域、热度筛选出了5月份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学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体动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

2016年肿瘤干细胞重磅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启动和重建肿瘤组织表型能力的肿瘤细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对化疗和放疗耐受。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将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带来希望。科学家们也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试图通过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解决肿瘤起源及治

权威期刊Cancer Cell发表一篇“集大成”IDH研究综述

  日前,一篇关于"IDH突变的生物学作用和治疗潜力"的综述文章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ancer Cell,该文章由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主导,杜克大学普雷斯顿罗伯特·蒂施脑肿瘤中心联合完成。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解读这篇I

Cell子刊:双合成致死疗法可彻底清除特定癌细胞

  许多癌症与细胞自我修复机制出现故障有关。名为BRCA(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的蛋白质在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突变时会促进癌症发展。如果在癌细胞中禁用BRCA修复系统,它们有可能转向备用修复机制,借此逃避靶向药物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

二代基因测序对癌症治疗究竟是奢侈品,还是标配?

  Bryce Olson是英特尔的一名员工,几年前,非常突然的,Bryce被诊断出了IV期前列腺癌,肿瘤的侵袭性很强,而且已经发生了多处转移。一开始,Bryce尝试了手术、化疗和放疗,然而这些传统疗法都不能阻止肿瘤的发展。Bryce想,按照这样发展,自己大概看不到女儿小学毕业了。  传统疗法的大门

复旦雷群英教授与美国学者:槟榔既能致癌又能抑癌?!

  近期,美国埃默里大学Winship癌症研究所、UT西南医学中心、耶鲁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槟榔碱(Arecoline)——槟榔的兴奋剂成分,具有抗癌特性。他们这项研究结果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的《Molecular Cell》杂志。  在亚洲的许多国家,槟榔是一种通过咀嚼来获得兴奋剂

癌症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疗法的结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寿命以及生活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肿瘤组织还是会出现较强的抗药性,使得治疗结果往往不佳。因此,进一步探究癌细胞的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期为大家带

2019年8月不得不看的Science子刊亮点研究!

  本期为大家带来2019年8月Science子刊重磅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1】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内体运输缺陷的真正元凶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0730  罕见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

代谢组学 | 肿瘤治疗之靶向葡萄糖代谢

  能量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其中葡萄糖代谢异常是肿瘤代谢最突出的特征。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依然倾向于进行糖酵解,将葡萄糖代谢为乳酸。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细胞的20 ~ 30倍,为肿瘤代谢提供 大量能量和中间产物。因此,靶向糖酵解等异常环节的代谢酶是抗肿瘤治疗的重点。一些研

专访李孟鸿教授:从肿瘤异质性角度认识癌症

  编者按:肿瘤异质性是指同一种恶性肿瘤在不同患者个体间或者同一患者体内不同部位肿瘤细胞间从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发生在不同个体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遗传背景如染色体量与质的差异,不同细胞病例类型、不同临床阶段不同分化程度细胞演进的多样性,同质肿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基因表达谱、网络

肿瘤治疗的强心剂,中国学者开发肿瘤治疗新策略

  磷酸甘油酸突变酶1(PGAM1)通过其代谢活性以及与其他蛋白质(例如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A2))的相互作用,在癌症代谢和肿瘤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变构调节被认为是发现针对PGAM1的高选择性和有效抑制剂的创新策略。  2019年10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沈瑛,复旦大学周璐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红专,

2016年关于肿瘤这些研究进展,你都知道吗?

  肿瘤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要攻克的难题,也一直在探寻肿瘤治疗的方法。2016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6的肿瘤研究都有哪些进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细胞能够快速增殖的机理,并且将此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

蛋白基因组学助力挖掘结肠癌治疗新思路

2019年5月2日,Cell杂志报道了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转录、蛋白及翻译后修饰等多组学技术,对结肠癌/癌旁组织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整合多组学结果为后续癌症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药物靶点、分子分型等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实验背景结肠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排名第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

【盘点】2015年癌症领域突破性研究TOP10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揭示癌症发病机制、开发治疗和预防癌症新型方法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多种机制的发现,科学家们让癌症变成了一种可控的疾病。  近日,来自美国德州农工健康科学中心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发现西兰花中名为萝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许可以帮助治疗癌症;又有研究者发现冥想也可以帮助癌症的治

狙击艾滋病毒――“引蛇出洞”还是“关门打狗”?

  曾庆平   有很多非专业或跨专业人士对于人类为何数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难题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马”机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毁”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专门感染并杀死免疫细胞。不过,只要它们在免疫细胞内复制并产生新的病毒,人体都能立即识别它们并设法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