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报告在工生所举行

为了进一步加快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核磁共振实验室的建设,推进核磁共振技术在工业生物领域中的应用,5月14日,由天津所举办的“核磁共振技术交流会”召开,10余名国内外知名的核磁共振专家和学者应邀齐聚天津参加交流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德国慕尼黑赫尔姆霍茨中心结构生物学研究所的Michael Sattler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施蕴渝院士参会。天津所副所长马延和、韩华主持会议,各项目负责人和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马延和在致辞中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国内外核磁共振领域的专家搭建一个能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的平台。会上,施院士和Sattler教授分别作了题为“Solu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s relevant to pre-mRNA splicing”和“NMR studies of biomolec......阅读全文

赛默飞质谱50年“红动”质谱盛会

  由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中国质谱学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今日在厦门顺利闭幕。本次大会参会人数1500余人,创历史之最, 全景展示了我国质谱技术及应用前沿研究进展。作为质谱分析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金牌赞助了此次大会,并携最新技术和解决方

生物物理所专家第九届全球蛋白质结构预测比赛中获佳绩

  12月8日,2010年第九届全球蛋白结构预测比赛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蒋太交研究组发展的Jiang_Assembly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器进入了前二十名。这标志着我国在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领域中进入了世界上游水平。   众所周知,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是计算生物学领域中最

施一公团队破解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施一公  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著名的《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从而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

冷冻电镜发展背景

冷冻电镜发展背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虽然大量的基因序列得到阐明,但是生物大分子如何从这些基因转录、翻译、加工、折叠、组装,形成有功能的结构单元,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后基因组时代人类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解析基因产物—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建立结构基因组学,并在原子水平上解释核酸—

Science | 江亚军博士使用核磁共振解析HSP40与底物分子结构

  iNature  分子伴侣蛋白控制着蛋白质的稳态平衡,是维持细胞生命的基石。分子伴侣蛋白功能的缺失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一系列常见重大疾病。Hsp40和Hsp70 分子伴侣蛋白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蛋白质机器,是分子伴侣蛋白网络的核心。分子伴侣蛋白的底物一般为尚未折叠、部分折叠或者错误折叠的

清华大学Nature新文章挑战前论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解析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保守调控元件的结构,相关论文“Conserved regulatory elements in AMPK”发表6月1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

湖南大学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协同创新研讨会

  5月26日至27日,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和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湖南举行了第二次协同创新研讨会。科技部基础科学司基地建设处处长周文能专程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叶朝辉院士等来自两个实验室的研

冷冻电镜研究

在低温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技术,就叫做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简称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冷冻电镜是重要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与另外两种技术:X射线晶体学(X-ray crystallography)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

华人学者Nature开发革命性RNA新技术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罗拉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更有效的RNA合成新方法。这一革命性的成果发表在5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国立卫生院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王云星(Yun-Xing Wang,音译)博士。王博士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后

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8日至12日,第三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暨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  郭可信先生培养的81级硕士生、现纽约大学教授王大能是这项活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之一。他回忆说:“郭先生虽然是著名的材料物理学家,但对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多思考。

核磁共振波谱法简介和其工作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NMR )现象是1946 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 . Bloch 等人和哈佛大学的E . M . Purcell等人各自独立发现的,Bloch 和Purcell 因此获得了1952&

布鲁克在 ENC 2015 年会上发布新一代 GHz 级 NMR 技术

  新一代 GHz 级技术融合了当前的主流 NMR 方法和仪器技术革新,将应用重点聚焦于结构生物学、大分子复合物、膜蛋白和天然无序蛋白质 (IDP) 的研究。   加利佛尼亚阿西洛马,2015 年 4 月 20 日 — 布鲁克本周在第 56 届实验核磁共振会议 (www.enc-conference

冷冻电镜发展过程

冷冻电镜发展过程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利用冷冻电镜研究病毒分子的结构,首次提出了冷冻电镜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流程的概念。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冻传输装置、场发射电子枪以及CDD成像装置的出

吉林大学Cell子刊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成果

  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围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基因组DNA以这样的形式包装成为染色质,使DNA受到良好的保护。染色质的结构和动态受到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调控,比如最近发现的组蛋白赖氨酸巴豆酰化。这种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DNA损伤应答等重要的细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

中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钙离子(Ca2+)通过调节脂质电荷调控了T细胞受体的激活。相关论文“Ca2+ regulates T-cell receptor activation by modulating the charge p

中国科学家率先解析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你知道一个细胞中的DNA加起来有2米长吗?这么长的DNA怎样被“塞”进仅有几微米大小的细胞核呢?   其实,这也是科学家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4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项关于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解析的研究成果。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后,一个尘封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概述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是一种基于特定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吸收了与其裂分能级间能量差相对应的射频场能量而产生共振现象的分析方法。核磁共振波谱通过化学位移值、谱峰多重性、偶合常数值、谱峰相对强度和在各种二维谱及多维谱中呈现

魏兹曼科学院购买布鲁克多台核磁共振 包括GHz NMR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宣布从布鲁克公司购买了多台大型仪器,包括为开拓结构生物学和固有无序蛋白(IDPs)研究的Aeon™ 1GHz核磁共振(NMR)系统。此外,魏兹曼研究所还购买了了Aeon 600 MHz NMR、一台263 GHz固态DNP-NMR(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仪NMR液氮罐使用方法及选型

   核磁共振(NMR)波谱是一种基于自旋量子数非零原子核在外部低温超导强磁场中吸收与其裂分能级间能量差相对应的射频能量而产生共振现象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波谱通过不同核的波谱、化学位移值、谱峰多重性、偶合常数值、谱峰相对强度和在各种二维谱及多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支持方向发布

2.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与信号转导   针对某种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重点开展生物大分子复杂网络的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开发整合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网络、代谢网络和信号转导网络的计算生物学方法。   3.重要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及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研究与能量转换和膜转运相关蛋白质、受体

新颖Diels-Alder[4+2]环加成酶PyrI4的催化机制

  Diels-Alder(D-A)反应是一类能够直接形成C-C键的重要有机反应,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杂环、手性螺环和桥环等复杂结构的构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化学领域;近年来一些特殊的D-A反应还被开发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

上海有机所:新颖Diels-Alder[4+2]环加成酶PyrI4的催化机制

  Diels-Alder(D-A)反应是一类能够直接形成C-C键的重要有机反应,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杂环、手性螺环和桥环等复杂结构的构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化学领域;近年来一些特殊的D-A反应还被开发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

Nature Methods公布2015年度技术

  时近岁末,各大杂志接连进行了年终盘点,12月30日的《Nature Methods》也盘点了年度技术,选出了2015年最受关注,影响广泛的技术成果: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  一个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可以提供有关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见解。作为一种结构测定技术,单粒子cry

新晋院士JBC文章解析DNA复制

  7月初,台湾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选出第29届新院士,其中生命科学组共入选7人,包括刘扶东,郑淑珍,谢道时,吴春放,余淑美,蔡明道,魏福全。任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的谢道时教授主要从事DNA复制,以及基因突变等方面的研究,近期其研究组发表了题为“Probing conformat

探索物质结构之透射电子显微镜

眼睛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架“光学仪器”,但它的能力却是有限的,通常认为人眼睛的分辨率为0.1 mm。17世纪初,光学显微镜(图1)出现,可以把细小的物体放大到千倍以上,分辨率比人眼睛提高了500 倍以上,这也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一次巨大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观察到原子是人们一直以来的

TEM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在生物学领域,X 射线晶体学技术和核磁共振常被用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已经能够将蛋白质的位置精度确定到0.2 nm,但是其各有局限。X 射线晶体学技术基于蛋白质晶体,研究的常常是分子的基态结构,而对解析分子的激发态和过渡态无能为力。生物大分子在体内常常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而

《自然-方法》特刊逐个盘点十大生物技术

  日前,《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在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纪念特刊,点评了在过去十年中对生物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十大技术。二代测序、CRISPR、单分子技术、细胞重编程、光遗传学、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等纷纷上榜。  二代测序 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二代测序

哈佛学者通过评估基因突变探秘蛋白质3D结构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已经变成一件平常的事情。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药店自行购买DNA测试盒,取样完成后寄给基因测序公司获取报告。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基因分析在洞见人类遗传、疾病和健康方面有着不言而喻的先见性。但是即便是在当下基因分析红透半边天的时代,DNA指导合成蛋白质却仍存有

核磁共振波谱仪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仪是一种基于特定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吸收了与其裂分能级间能量差相对应的射频场能量而产生共振现象的分析方法的仪器。核磁共振波谱仪通过化学位移值、谱峰多重性、偶合常数值、谱峰相对强度和在各种二维谱及多维谱中呈现的相关峰,提供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空间的相对取向等定性的结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仪现已

饶子和院士成为IUPAB首位华人主席

  在日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18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接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席一职。饶子和是IUPAB自196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他的当选极大提升了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将对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