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9 13:27 原文链接: 古脊椎所等在亚洲蝮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进展

  亚洲蝮是一类小型剧毒蛇,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毒蛇之一。亚洲蝮属(Gloydius)隶属蝰蛇科,蝮亚科,该属成员有20余种,分布于亚洲及欧洲边缘。关于亚洲蝮属的多样性、系统发育、起源演化、蛇伤防治和生物医药开发等内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野外工作的推进,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完善,亚洲蝮属的系统发育问题取得一定程度的研究进展,有较多新种被发现和命名,如红斑高山蝮(Gloydius rubromaculatus)、若尔盖蝮(G. angusticeps)和澜沧蝮(G. huangi)等。上述新种隶属高原蝮种组(G. strauchi complex)。该种组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青藏高原及西南山地横断山区。而喜山蝮(G. himalayanus)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是亚洲蝮属高原类群中唯一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物种。因此,喜山蝮是探讨亚洲蝮起源和演化的必要环节。然而,由于分子生物学数据的缺乏,喜山蝮的系统分类地位却不为人知。

  近日,ZooKeys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genus Gloydius (Squamata, Viperidae, Crotalinae),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alpine species from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亚洲蝮属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2青藏高原新种》)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12S、16S、ND4和cytb序列,联合构建了亚洲蝮属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涵盖了来自不同产地的亚洲蝮属22个已知种,共46个样本,包含了来自印度的喜山蝮的分子数据。分子系统发育结果首次揭示了喜山蝮在现生亚洲蝮属中,处于最为基干的系统位置,初步推测了亚洲蝮蛇分化和扩散的历史。随着喜马拉雅山体隆升,最先与其他成员产生分化,其中一些支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冰川、河流等地理因素而再度隔离,继续形成新的物种。一些群体在第四纪冰期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数次扩散,形成了现有的分布格局。

  此外,研究还发现并描述了两个未知的高原蝮蛇新种,分别是来自西藏察隅怒江流域的怒江蝮(Gloydius lipipengi)和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的冰川蝮(Gloydius swild)。从分子系统关系上看,新种怒江蝮与青海三江源的红斑高山蝮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其配色却与红斑高山蝮的“高原红”相反:怒江蝮的体底色主要为青灰色,有浓重的黑色不规则环纹,彼此交错连缀。此外,从目前获取的正模标本上看,怒江蝮上唇鳞不入眶(被一枚小的眶下鳞所分隔)。冰川蝮与其他高原蝮类群较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纤纤细眉”——不同于其他“浓眉大眼”的同属蝮蛇,冰川蝮眼后的眉纹较细,宽度只有后颞鳞的一半,与蛇岛蝮有几分相似。怒江蝮和冰川蝮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青藏高原隆升、冰川形成等地质事件对亚洲蝮分化起着关键作用;而喜马拉雅山脉和西南山区则被视为亚洲蝮重要的演化中心。未来,研究将结合现生蝮蛇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与化石证据,进一步重建亚洲蝮蛇的起源和演化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班戈大学合作完成该研究。研究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zookeys.pensoft.net/article/70420/

图1.喜山蝮是亚洲蝮属种唯一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物种(Rohit Giri,摄于尼泊尔博卡拉)

图2.本研究中重建的亚洲蝮属分子系统发育树

图3.新种怒江蝮(Gloydius lipipengi)生态照

图4.新种冰川蝮(Gloydius swild)生态照

图5.新种冰川蝮栖息地附近的冰川湖

图6.新种怒江蝮头骨CT扫描重建彩色渲染3D模型图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长高”如何影响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最为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

青藏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工作部署,4月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召开青海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

古DNA研究揭示5100年来青藏高原人群的演化历史

3月18日,Science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

付巧妹团队揭示青藏高原人类5100年演化史

演化的故事,往往不止一个版本。古DNA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那个更接近标准答案的版本。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

新疆西昆仑地区富锂盐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发现了多个超大型伟晶岩型矿床,同时,该地区山间盆地发育众多富锂盐湖,典型的如苦水湖、黄草湖等,这些盐湖卤水锂矿与伟晶岩型锂矿床相毗邻,是研究该区域富锂盐湖成因机制及其与伟晶......

青藏高原草地为何返青提前、枯黄推迟?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来出现返青提前、枯黄推迟的现象颇受关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月27日向媒体发布消......

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7.shtm......

多米诺效应:亚马孙雨林被毁致青藏高原升温

当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棵树木被砍倒,万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积雪可能就会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张精致的生命之网,每个部分都互相影响着并将之反映到整体层面,共同创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响乐”。世界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