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3 14:36 原文链接: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统影响的认知,但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综述了前人研究成果,基于前期的模型模拟工作,探讨了新生代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演化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虽然关于青藏高原如何形成存在较多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经历了一个差异化抬升的过程。基于前期研究设置的青藏高原不同地块的敏感性试验分析表明,高原北部尤其是东北部的抬升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更为显著,促进冬春季降水的增加,且地表径流量也相应增加。同时,东亚地表潜在蒸发量显著降低,伴随着青藏高原抬升形成的西高东低的地势, 逐渐塑造了现今东亚水系格局。由于降水增加和地表蒸发量降低,东亚土壤含水量尤其是冬春干旱季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中国东部植被从干旱、半干旱转变为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造就了现今东亚植被和植物多样性格局。  

  同时,该研究展望了青藏高原诸多亟待探讨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进一步限定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演化、对气候转型期高精度的古气候数值模拟以及进一步解析新生代东亚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等,剖析这些关键问题对预测未来全球气候急剧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响应及其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影响》为题,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的支持。  


相关文章

“海燕号”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

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23日中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顶科考。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顺利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

青藏高原“长高”如何影响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最为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

青藏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工作部署,4月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召开青海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

古DNA研究揭示5100年来青藏高原人群的演化历史

3月18日,Science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

付巧妹团队揭示青藏高原人类5100年演化史

演化的故事,往往不止一个版本。古DNA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那个更接近标准答案的版本。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