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31 10:46 原文链接: “喜怒无常”小心患上双相障碍症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双相障碍是一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患者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请关注——

   当身边出现反复“喜怒无常”精神状态的人时,需警惕他是否患上了一种“钟摆”病——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症状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

   “喜怒无常”的奇怪疾病

   著名作家海明威、印象派画家梵高等很多名人都曾深受双相情感障碍折磨。但“双相情感障碍”并非天才们的专属,在心理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

   年轻有为的画家杜先生,过去一直以阳光、健康的形象示人,因其开朗热情而又严谨执着的性格在艺术界颇受好评。但最近几年,他似乎感觉到自己情绪和身体有了很大变化,温和时像“暖男”,暴躁时像“恶魔”。甚至一天内情绪变化都非常大,往往夜间创作时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但到了白天则变得反应迟钝、萎靡不振,一度想自杀的念头挥之不去……

   这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心理学上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以往也叫躁狂抑郁症。病人身上躁狂与抑郁症状交替发生,有时也会同时混合存在。而且这类人的自杀念头往往十分隐蔽,家人和朋友很难发现。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终生患“钟摆”病的风险高于1%,并且2/3以上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了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的认知,同时提高双相障碍在中国的诊疗水平,在全国精神科领域专家的倡导下,“世界双相障碍日”正式来到中国。

   今年“世界双相障碍日”在中国的主题是“很高兴走近你”。北京医学会精神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王向群解释说,“走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双相障碍疾病和疾病日本身;另一层是指双相障碍患者和家庭。“他们承受着疾病痛苦和社会压力的双重折磨,希望社会各界能‘走近’他们,给予理解和支持。”

   双相障碍多发于青少年,其致死率、致残率甚至不亚于抑郁症。有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4%,终生患病率更高。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一般在15—19岁,其中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死亡。

   “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刘铁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相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是10年,并且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中国50%的患者在发病5年内没有得到治疗,36%的患者在发病10年内没有得到治疗。”

   双相障碍患者容易被误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双相障碍的患者很多时候表现得很抑郁,但如果被当做抑郁症来治的话,只会让患者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甚至病情加重。而且,患者也不该见症状好转便马上停药,因为如果没有遵从医嘱规范化治疗,该病在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70%。

   区分到底是轻度躁狂发作,还是性格使然,可以从这几方面区别:双相障碍患者轻度躁狂发作时,可存在持续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有时表现为容易被人激怒,摔东西,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正是因为很多患者表现出的是轻度躁狂,自己或家人并没有过度关注,导致双相障碍患者表现为抑郁状态就诊时,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刘铁榜如是说。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双向障碍患者初诊被当作抑郁症患者来进行治疗。

   “从患病人群来看,双相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而单相抑郁症平均年龄为40岁,而且,25岁以前首发抑郁的,是双相障碍的可能性比较大。”刘铁榜解释说,一般抑郁症状持续14天以上,并且低落情绪不会因外界环境刺激而改变,又间隔性地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4天以上,就要考虑向相关的专业医生求助。

   治疗需要注重“三大原则”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主要由生物学原因引起,药物治疗是基础,需要选择稳定心境的药物治疗,打破情绪摇摆不定怪圈。有些病人接受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合理治疗,躁狂发作时抗躁狂治疗,抑郁发作时抗抑郁治疗,结果病情进一步恶化。

   王向群指出,如果怀疑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病人需要尽早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避免恶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马燕桃教授表示,双相障碍治疗需要注重“三大原则”:综合原则,长期原则,以及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综合原则是指采取多重手段,如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和改善依从性;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要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即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马燕桃强调,药物治疗(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仍是目前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方法,而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并以长效、低副作用的特性成为长程治疗双相障碍的一线药物。

相关文章

又一新药通过FDA审批,可用于这类普遍精神疾病

双相障碍Intra-CellularTherapies(ICT)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创新疗法治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Caplyta......

心境正常期双相障碍患者也会有认知损害?

认知功能损害是近年来神经精神领域临床和研究中越来越重视的话题。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的研究领域标准(RDoC)计划认为,认知功能是超越目前诊断标准界限、使研究者得以更好地理解包括双相障碍在......

综述:肝硬化相关免疫功能障碍

每年,全球有120万人死于肝硬化,近35%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各种来源的感染。其中,与稳定期肝病患者相比,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具有更高的感染风险。比如,在住院患者中,60%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破裂......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手术麻醉后出现认知功能(包括学习、记忆、情绪......

一日双相,终身双相?——谈双相障碍诊断的稳定性

对于绝大部分临床科室而言,诊断可通过确认潜在的生物学进程而得到支持。然而在精神科,由于缺乏客观指标,精神障碍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临床表现的横断面评估,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去“凑”综合征,对病史信息的解读也经常......

单相躁狂:一种独立的诊断实体?

临床中,单相抑郁相当常见,与双相抑郁的鉴别诊断也被视为一个经典而重要的课题。然而也有很多证据显示,尽管并不常见,但的确有一些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仅表现为躁狂发作,或仅有轻性抑郁发作,有时被称为“单相躁狂”......

Science:令人意外!隐性基因仅导致大约5%的发育障碍病例

在“解密发育障碍(DecipheringDevelopmentalDisorders,DDD)”研究中,英国和爱尔兰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英伦三岛中,仅一小部分罕见的未确诊的发育障碍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他们......

半数发育障碍起因依然成谜

“如果我们有更多孩子,他们是否也会得这种病?”这是父母发现孩子患上发育疾病后经常提出的问题。不过,找到答案似乎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加困难。约1/100的儿童出生时带有无法解释的身体畸形、学习或者行为困难......

Neurology: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

脑小血管疾病(SVD)被认为是卒中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和脑萎缩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可能是SVD的另一个特征......

我国揭示了重离子介导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调控机制

近期,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修复的分子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新进展。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放疗时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