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许献忠教授、段波副教授等在 Nature Neuro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kainate receptor GluK2 mediates cold sensing in mice 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哺乳动物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感应寒冷温度的受体——GluK2,从而填补了感官生物学领域长期存在的知识空白。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揭示我们在冬天如何感知和忍受寒冷,也为研究温度感应及相关痛疼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图片

  2019年8月,许献忠、华中科技大学刘建峰等在 Cell 期刊发表论文,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了第一个可以感应寒冷温度的受体蛋白——GLR-3,GLR-3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与TRPV家族依赖于通道功能感应温度变化不同,GLR-3是通过G蛋白信号通路介导寒冷感知和传递的新型温度感应受体。

  图片

  秀丽隐杆线虫中的GLR-3在哺乳动物中对应的是一种名为GluK2的蛋白质(谷氨酸离子受体海藻酸亚基2)。这为研究哺乳动物的寒冷温度感应受体打开了大门,GluK2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现出对寒冷温度刺激的高度敏感,但GluK2是否在哺乳动物体内介导寒冷温度感应尚不清楚。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全身性敲除GluK2基因的小鼠模型上进行了研究,这些小鼠因此无法产生GluK2蛋白,在一系列测试小鼠对温度和其他机械刺激行为反应的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对机械刺激以及炎热、温暖和凉爽的温度反应正常,但对有害的寒冷温度没有反应。

  GluK2蛋白主要存在于大脑中的神经元上,在那里接收化学信号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交流。而它们也在外周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之外)的背根神经节(DRG)中表达。这项研究表明,GluK2蛋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与在大脑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GluK2蛋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负责处理温度信号以感应寒冷温度。

  虽然GluK2蛋白以其在大脑中的作用而闻名,但许献忠推测GluK2的温度感应作用可能是该蛋白的原始目的之一。GluK2基因在进化树上的同源蛋白可以一直追溯到单细胞的细菌。

  许献忠教授表示,细菌没有大脑,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进化出一种从其他神经元接收化学信号的方式?但细菌需要感知其环境(也许包括温度和化学物质),所以我认为温度感应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功能,至少对于这些谷氨酸受体中的一些来说是这样,它们最终随着生物体进化出更复杂的神经系统而被选用。

  除了填补温度感应之谜的知识空白以外,这一新发现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福祉产生影响。例如,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经常对寒冷有着痛苦的反应,在哺乳动物中发现GluK2作为寒冷温度感应受体,为更好地理解人类对寒冷的痛苦反应开辟了新途径,甚至有望为治疗寒冷感觉过度刺激的患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填补诺奖研究空白:许献忠/段波团队首次发现哺乳动物的寒冷感应受体

密歇根大学许献忠教授、段波副教授等在NatureNeur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kainatereceptorGluK2mediatescoldsensingin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病毒组组成和病毒播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02、31930001、32041004、U22A20526)等资助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在野生小型哺乳......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论文: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长尾鼩鼱属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以及一个待描记新种。图为雪山大爪鼩鼱生态照。中国科学......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热的策略。但温度长时间超过40℃会导致许多哺乳动......

毛方园: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

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标本的简单描述上,前人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小。我们现在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要引入新的方法。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毛方园时,她......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不敌人类的原因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利用对化石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龙大灭绝之前,这意味着......

微囊藻毒素长期暴露,引起小鼠脑区特异性脂质代谢变化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