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30 17:05 原文链接: 植物所发现苜蓿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耐低铁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浩团队研究发现苜蓿cipk12突变体相比野生型表现出更为耐低铁的表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但主要存在形式为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可利用铁元素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作物产量和品质。为利用难溶性的三价铁化合物,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进化出了在根际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再进行吸收利用的机制。有研究表明,植物在缺乏可利用铁的情况下能够分泌核黄素作为电子传递的载体,从而提高三价铁的还原效率。然而,植物如何调控核黄素合成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团队发现,苜蓿cipk12突变体相比野生型表现出更为耐低铁的表型;通过使用高效液质联用技术,他们发现cipk12突变体根系中积累了更多核黄素及其衍生物,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发现CIPK12可以与CBL3和CBL8互作,进而负调控3个核黄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最终影响苜蓿根系核黄素合成和根际三价铁还原能力。

  该研究揭示了植物调控核黄素合成及铁元素高效利用新机制,为培育高核黄素含量且耐低铁作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水生所等创制出无肌间刺银鲫突变体

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异育银鲫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体内具有的80多根细小的肌间刺给食用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

植物所发现苜蓿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耐低铁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浩团队研究发现苜蓿cipk12突变体相比野生型表现出更为耐低铁的表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

植物所发现苜蓿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耐低铁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浩团队研究发现苜蓿cipk12突变体相比野生型表现出更为耐低铁的表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

经历“太空旅行”“天选之种”如何变身?

“这次通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我们搭载的种子是紫花苜蓿种子。”苜蓿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涛4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天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

研究发现蒺藜苜蓿三出羽状复叶的发育调控机制

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为异养生物包括人类在内提供氧气和碳水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分类学指标。总体而言,被子植物的叶片可以分为单叶和复叶。单叶和复叶均起始于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的周缘区,随后在初级形态建......

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大规模创制猪的突变体

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既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同时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模式大动物。功能基因的缺乏阻碍了猪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发展,以及创制人类遗传疾病的大动物模型。通过人工诱变筛选突变体,是发现......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

拟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遗传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点的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布遗传学新成果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棉花腺毛(glandulartrichome)形成的遗传基础。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1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

戚益军教授Cell子刊发布小RNA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拟南芥中cma33/XCT通过调节Dicer-Like(DCL)基因的转录调控了小RNA(sRNA)的生成。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刊的《分子植物......

cAMP调节DC对T细胞分化方向的控制

抗原呈递细胞(APC)是介导后天免疫反应的信使。在接受外界刺激之后(如PAMP,DAMP),APC将快速激活,提高表面共刺激因子CD80/CD86的表达,并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的活化。活化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