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1 15:18 原文链接: 水生所等创制出无肌间刺银鲫突变体

  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异育银鲫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体内具有的80多根细小的肌间刺给食用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经全基因组解析揭示银鲫为双三倍体,即包含有两套三倍体基因组,由此开拓完善了在双三倍体银鲫和双二倍体金鱼中通过基因编辑快速创制关键基因突变体的方法。

  基于这些突破,该团队创建了多倍体鱼类精准育种技术,并与已在斑马鱼中鉴定出runx2b为肌间刺主效基因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高泽霞合作,在双三倍体银鲫中创制出无肌间刺突变体的新种质。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Creation of intermuscular bone-free mutants in amphitriploid gibel carp by editing two duplicated runx2b homeologs为题在线发表于Aquaculture。

  研究人员发现双三倍体银鲫runx2b具有两个部分同源基因(Cgrunx2b-A和Cgrunx2b-B),且每个部分同源基因具有3个序列高度一致的等位基因。他们追踪了肌间刺的骨化过程,发现肌间刺在孵化后14天左右开始从鱼体的尾部朝头部骨化,单独敲除CgRunx2b-A或CgRunx2b-B不影响银鲫肌间刺发育,但同时敲除CgRunx2b-A和CgRunx2b-B的所有等位基因会导致肌间刺完全缺失。通过上述研究,研究获得了291尾完全缺失肌间刺的银鲫突变体。

  该研究揭示了CgRunx2b-A和CgRunx2b-B协同调节银鲫肌间刺发育。创制的银鲫无肌间刺突变体和少肌间刺突变体为培育无肌间刺异育银鲫新品系奠定了基础。下一步,研究人员将通过雌核生殖建立银鲫无肌间刺克隆系,并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与异育银鲫主养品种进行生长等经济性状评价。

  该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北洪山实验室、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等的支持。

相关文章

水生所等创制出无肌间刺银鲫突变体

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异育银鲫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体内具有的80多根细小的肌间刺给食用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

水生所等创制出无肌间刺银鲫突变体

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异育银鲫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体内具有的80多根细小的肌间刺给食用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

水生所等创制出无肌间刺银鲫突变体

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异育银鲫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体内具有的80多根细小的肌间刺给食用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

植物所发现苜蓿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耐低铁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浩团队研究发现苜蓿cipk12突变体相比野生型表现出更为耐低铁的表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

水生所揭示双三倍体银鲫单性生殖成功的演化机制

单性生殖缺乏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导致有害突变积累以及阻碍遗传多样性产生,所以单性生殖通常被认为是演化的死胡同。有趣的是,有些单性生殖鱼类和爬行类存在时间已经远超出其预测的灭绝时间,且展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

双三倍体银鲫单性生殖成功的演化机制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72.shtm单性生殖缺乏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导致有害突变积累以及阻碍遗传多样性产生,所以单性生殖通......

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大规模创制猪的突变体

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既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同时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模式大动物。功能基因的缺乏阻碍了猪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发展,以及创制人类遗传疾病的大动物模型。通过人工诱变筛选突变体,是发现......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

拟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遗传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点的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布遗传学新成果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棉花腺毛(glandulartrichome)形成的遗传基础。这项研究工作发布在1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

戚益军教授Cell子刊发布小RNA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拟南芥中cma33/XCT通过调节Dicer-Like(DCL)基因的转录调控了小RNA(sRNA)的生成。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刊的《分子植物......